张惠鹏
(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医院河南宜阳471600)
【摘要】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皮肤粘膜损伤,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反应等有关。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疹、皮肤粘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疾病发展后期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诊疗及护理措施做到规范化执行,达到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目的。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川崎病;患儿;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06-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我院5年内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作为传统护理组,以另10年收治的54例川崎病患儿作为临床路径组进行研究。
1.2 诊断方法
收入院的患儿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的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川崎病包括以下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2)四肢末端变化: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及掌趾发红,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3)躯干部多形性皮疹,但无水疱及结痂。(4)两眼球结膜充血。(5)单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6)口腔粘膜改变: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咽粘膜弥漫性发红。在有第1项基础上,又有2-6中4项可诊断。2-6中不足4项,但在病程中ECHO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亦可诊断。如第1项加上2-6项中3项或第1项加上2-6项中2项,再加上心彩示冠状动脉扩张,可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路径组入选标准为:①第一诊断符合川崎病,②没有严重的合并症,③临床路径知情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临床路径组排除标准为:①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②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从而影响路径实施的患儿,③由其它科转入或因病情需要转至其它科进行治疗者,④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儿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2.实施方法
2.1 经治医师接诊患儿,科室进行管理临床路径的小组成员对入院的患儿能否进入临床路径进行判断和评价。
2.2 纳入临床路径组的需符合准入标准,并按照标准化诊疗流程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诊疗项目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确定并执行,包括各项临床检查和检验,以及用药治疗。入院时发放拟在住院期间实施的诊疗服务计划,并向患儿详细讲解,如患儿有疑问随时给予解答。在沟通完毕后将拟实行的诊疗方案通知临床护理路径执行小组。
2.3 执行小组在为患儿执行诊疗及护理过程中时,也向其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治疗中需要配合的工作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川崎病治疗和护理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能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配合治疗。
2.4 经治医师及执行小组成员根据住院期间每天的病情变化及诊疗服务相应做出第二天的诊疗计划,并应用川崎病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在相应时间点实施各项医疗措施。
2.5 在监测中如发现有变异则及时分析、处理临床中的变异情况,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中记录。
2.6 通过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修改与补充完善川崎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3.非同期临床对照实验结果
3.1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
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结果:经X2分析两组患儿性别无显著差异X2=1.04,P >0.05),表明两组患儿的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经t检验两组患儿年龄无显著差异(t=0.798,P>0.05),表明两组患儿的年龄没有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3.2 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后干预的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协同性,在退热方面实施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系统性治疗川崎病有帮助作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白细胞总数比较,t=1.169,P值为0.156,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比较,t=5.998,P值为0.041,P<0.05。证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症状。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比较t=0.683,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无差异。两组治疗后的CRP进行比较,t=6.339,P<0.01,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在辅助治疗上起到促进患儿康复的作用。
治疗前对照组发生冠状动脉损害8例,占17.0%,实验组发生冠状动脉损害7例,占13.0%,经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对照组新出现冠状动脉损害8例;实验组治疗后新出现冠状动脉损害4例,经X2检验P值仍大于0.05。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
使用T检验的方法对独立样本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整体评价的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对于护理工作的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4.结论
4.1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患儿的症状及辅助检查改善有影响,但对心脏并发症的发病率没有影响。
4.2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川崎病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4.3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4.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川崎病患儿的平均住院日。
【参考文献】
[1] 张鸿雁,董军,秦银河等.临床路径制定与住院诊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89(8):336-338.
[2] 郑红华.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领域中应用的思路[J].现代护理,2006,3(6):92-3.
[3] 邱静.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9(14): 3353-4.
论文作者:张惠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患儿论文; 路径论文; 实验组论文; 川崎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