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进入WTO达成双边协议, 这意味着“入世”对我国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按照世贸组织规定,“入世”后,我国将全面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旅游业将无可幸免。国际旅游业(指入境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20年来我国在这一方面已有了较大发展,在创汇、解决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实力差,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客观地讲,“入世”给我国国际旅游业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因此,调整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国际旅游业竞争力是我们迎接WTO挑战的必然选择。
加强对旅游生产要素的深度开发
旅游生产要素是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主要包括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知识资源等。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由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全国各地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积淀下来众多文物古迹;56个民族各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与风情,这些旅游资源内涵深厚,为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对于这些资源,我们要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合理利用。保护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许多旅游景点拥挤不堪,人满为患,污染严重,特别是一些人文景观,由于保护不力,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正在逐渐绝迹。为扭转这种局面,应倡导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开发一些目前尚未开发但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垄断性旅游资源,纯朴原始的生态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这些旅游环境符合入境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因此极具开发价值。二、是已有的旅游资源,由于交通不畅,通讯落后、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服务水平低,对外宣传不够等原因,出现了闲置,没有较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再开发。旅游资源创新过程,也就是一种不断更新旅游产品的过程,通过创新,将旅游产品周期的有限生命转化为无限的周期循环。其中,对现实旅游资源进行重组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比如,三峡工程的上马使得长江三峡沿线一度成为国内外的旅游“热点”,给三峡沿线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近两年一些国家推出的“旅游快餐”比较成功。因此我国今后应大力推行旅游资源重新组合,变单一的观光游览为多层次的参与式专项旅游,把观光游览与民俗节庆、文化交流、商贸活动等密切结合起来,以吸引旅游者。人造旅游资源创新只是旅游资源创新的一种,绝不能将旅游资源创新仅理解成为新建,特别是人造旅游资源的新建。由于我国人造旅游景观缺乏综合性规划和科学论证,重复建设严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观园”7座,西游记宫30座, 大型“海上公园”接近10座,而国外一国一般仅为1~2座。可以想象这类主题的旅游资源效益有多差。所以今后应严格控制人造旅游资源上马,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中去。
旅游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服务质量的好坏体现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西班牙所有与旅游业有关联的企业、旅馆、饭店,无论是负责人、导游,还是大堂领班、服务员、收款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由旅游部门开办的各类培训班,培训后才能上岗。培训计划的实施,造就了西班牙旅游业合格的劳动力资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旅游管理人才匮乏,已经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系统,一定要依靠旅游院校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加强饭店管理者、餐馆经理、娱乐业经理、旅游组织者、主题公园负责人及旅游胜地发展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旅游教育结构体系、建立适应国际旅游竞争的旅游专业人才和专业人员教育培训模式,以造就更多懂管理、会经营,学习型的旅游人才。
从旅游业发展趋势看,旅游者将走出纯粹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阶段,而以高科技手段和设备开发的旅游项目,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一大特点。如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穿越死亡沙漠,极地探险,宇宙航行,深水探秘,探寻原始森林等项目,在未来都有广阔的前景,但这些必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手段的支撑下才能完成。近年来,在国际旅游业务中,网上旅游销售已逐步形成,前景看好。据1998年国际权威组织调查,有70%以上读者光顾过与旅游相关的网页,查阅各种旅游有关项目。通过网络预定系统来推销自己产品的旅游接待地从1997年的37%猛增到1998年的75%。将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运用于旅游业,我国目前做得还相当不够,因而今后还应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科技旅游产品,迅速推行旅游业电脑和网络化管理,面向国际旅游市场,尽快形成中国旅游资源信息库。
积极发展我国国内旅游
哈佛大学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一个产业尽管参与国际竞争,但其竞争力的来源还根植于本国。根据上述理论,尽管我国国际旅游参与国际竞争,但其竞争力还来源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育、成熟状况。伴随着近20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与收入不断增加。199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6.59亿人次,收入23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13.2%。由此可见,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然而,现阶段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仍不成熟,还处于较低市场发育阶段,国内旅游需求较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内旅游业是为满足外事接待,由国家统一管理,采取补贴性政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故不具有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先发展国内旅游,经过优胜劣汰和兼并组合发展成为有规模的旅游机构,再发展国际旅游。因而我国是通过涉外旅游带动国内旅游,超前发展了国际旅游业。由于这个原因,我国的旅游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居民对旅游的需要,从而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的旅游设施、旅游机构的建设都具有片面性。而且由于受人均收入,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对旅游的需求还处在单一的观光型旅游阶段,对旅游产品种类、质量,服务等方面要求不高,因而难以对国内旅游业形成创新压力,无法起到刺激和提升本国旅游竞争力的作用。因此,今后应下大力气,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
优化旅游市场结构,促进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还相当突出,旅游企业之间也经常采用价格搞恶性竞争;有些旅游企业自律性差,不讲信誉,强买强卖,假冒伪劣,欺诈游客。因此,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1)正确定位旅游企业的竞争战略,实行战略化管理。 由于今天和未来的旅游业将变成一个受时间和信息驱动的产业,故旅游企业竞争战略应确定为“速度”和“全球销售”。它的特点是:比其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快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更早地传递产品、服务和对顾客提供更快的反应。战略管理主要是围绕企业战略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界定企业发展空间,发展产品核心能力,提供超值服务,迎合消费者需求与创造需求,注重内外部规模经济性,确定适度规模等。(2)优化旅游市场结构,提高旅游企业组织化程度。 当前应着重从抓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将国有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跨地区优化组合,培育出一些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以形成大中小结合的良好旅游市场结构,促进大中小旅游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同时继续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方针,改善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3)加强旅游市场行业管理,促进旅游企业公平竞争。
继续推进“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
借鉴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凭藉其崇高的社会威望、强大的管辖能力与雄厚的财政实力,能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当然,对我们这样一个旅游业落后的国家来讲,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适合国情的战略选择。但我们不能把“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主宰”,“政府主财”,“政府主干”,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等方面。首先,制定保证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律、法规,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其次,根据旅游业发展计划,为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如征收旅游税;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增发旅游企业债券,增加旅游上市公司等,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对旅游业的投入。第三,应该在大型旅游活动宣传中发挥作用。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一国每增加1美元的宣传投入, 就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回报率相当高。西班牙1995 年花在国际旅游促销的费用就达到7856万美元,全部由政府财政开支。第四,应该在旅游基本建设,旅游环境的营造上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只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踏实做好工作,才能保证“入世”后,我国国际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