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的使用是否恰当会影响课堂的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往往存在以下两种现状:一部分教师不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一部分教师又矫枉过正,过度使用课堂评价。深入到课堂中去,往往会发现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甚至还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表扬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的问题。就拿表扬与赞赏的评价工具来说,教师们都热衷使用它们,却很少去考究表扬与赞赏得是否有效。
关键词:表扬 评价 描述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4-0001-01
在课堂上,有一种怪圈。教师们都热衷于表扬学生,仿佛不表扬表扬就对不起学生一样。只是,泛滥的表扬却流于简单粗糙的话语:你真棒!你真厉害!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表扬背后,学生的反应呢?据研究和观察表明,不同的表扬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
1、当甲在练字时,他平时写的字总是很马虎,突然有一次,他把一个字写端正了。你说:“你真会写字,你写的字真好看!”(其实,学生内心可能想:我写的字可难看了,老师今天是不是眼睛有问题?)
2、课前一分钟开始了,你发现乙今天竟然坐得很端正,你忍不住夸他:“你坐得真好,腰板挺得真直!”(也许,学生当时内心的想法是,唉,我才坐得不好,要是老师早几分钟看到我,肯定不会这么说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轮到丙读,由于那段话很短,也简单,因为他超常发挥,你惊叹:“哇,你真会读书,读得好。”(此时,学生心里可能很害怕,因为下次遇到长句子,他就不一定能获得老师的称赞了。)
在我们使用这些带批判性质的表扬时,你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表扬的诚意,甚至它会让学生感觉到威胁,以至于不愿意再接受挑战。那么,怎样的表扬才容易凑效呢?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描述你看到的
我们总是忍不住喜欢评价学生,不管是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抵制评价的冲动,简单地描述你看到的(或听到的)可能是更有用的表扬方式。当学生在进行诗配画作业时,不要说:“你这幅画画得真漂亮!”试试说:“诗歌里需要想象的画面,全在你的画中呈现出来了。”这样不带评价和判断的话语,会让学生觉得你注意到并赞赏他所做的事,他会因此更加努力的。
二、描述对他人的影响
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喜欢。交往的满足感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如你的班上有一对同桌,甲是各方面都表现很棒的学生,乙刚好相反,在课堂上,许多的老师都喜欢通过比较来评判:“你看甲多专心,总是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你猜乙会因此就变得专心甚至认真思考问题吗?也许,在那一刻,他受到刺激,也愿意假装认真起来,但是我们会发现,不用一刻钟,他马上打回原形,继续捣乱。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说:“这节课,乙没有对着甲说悄悄话,也没有在下面嘀嘀咕咕的,这让甲能够专心听课,你是好同桌。”这样,乙会不会觉得,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做好事的。
三、描述付出的努力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分别让两组孩子做一道阅读题。当任务完成后,第一组孩子被给予评价性的表扬:“哇,拿到高分了,你们真聪明!”第二组也被表扬:“哇,拿到高分了,你们肯定做得很努力。”评价过后,孩子们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一道更具挑战性的阅读题,第一组的学生支支吾吾的,第二组的孩子反而积极迎接了挑战。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那是因为第一组的孩子做题好而被夸有天赋时,他怎会愿意冒着丢掉光环的危险去尝试更困难的事情!第二组的孩子则不然。因此,表扬的威力很大,如果用错了表扬的方式,那么它反倒会阻止孩子前进的步伐。
四、描述进度
评价性的表扬总是带给我们麻烦,因为它总是指向结果。而描述性的表扬却可以在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时,还可以用它指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的成就。用描述性的表扬,我们可以指出学生的进步,让他感觉到我们的支持和诚意。时不时点出一个正面的例子比指出十个负面的事例更有效。
不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
“你看看你写的作文,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你确定你真的知道写作文是要用上标点符号的?”
……要是你能指出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孩子可能会更积极。
“你看,这次你能够把一篇作文完整地写出来,你已经战胜了害怕写作文的自己了。下一次,争取把标点符号都带上吧。”
就是这样,教师心平气和地用具体的描述给学生现实和有益的反馈,学生是能够从中感受到鼓舞的力量的。
通过看、听和留意进行描述性的表扬就像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给孩子们展示他们的强项,这是孩子获得对自己的认知的途径。一句“真聪明”可以被明天的一句“你真笨”抵消;一句“你真细心”会被一句“你真粗心”抵消,但是没有人能够忘记,他曾经为某事做出的努力被别人认可过,鼓舞过,这样的力量会促使他一直进步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真不是脱口而出的,而是充满着智慧与艺术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得出来的。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高钢.遭遇美国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
[3]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冯燕珊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一句论文; 老师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