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和工作区域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是集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本文将对建筑文化的主要内涵进行分析,并从建筑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的内在关系进行解读。
关键词:建筑文化 建筑设计风格 内在关系
面对即将来临的21 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室内设计师的任务。
1 建筑文化的内涵
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种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轻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从一个地区建筑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渊源所在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其发展、更新有两条途径,一是靠“内核”的裂变或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推动自生的更新变化,由于其动力来自于内核本质结构之中,因此其变化是主动的、有秩序的,它与自生文化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和谐的。另一种途径是靠“外缘”文化的影响。“外缘”文化的作用一开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动的、无秩序的,但通过长期对内核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内核”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条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实现实质性的升华。
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恰到好处地融汇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缘”,继而逐步向“内核”转化,更是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这种对异文化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将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生命力的新建筑。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现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过钢筋混凝土来刻画表现木构架的造型形式,难以从本质上表现日本建筑特有的“轻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师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外缘”向“内核”的转化。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缘”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融入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的。
2 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的内在关系分析
2.1 建筑文化的多层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多元化、多层次性是现代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建筑文化主要分为表层形态、中间形态、深层形态等三个层次,从建筑文化三个层次出发探讨建设文化与建设风格的关系是必要的。其一,建筑文化的第一层次,即表层形态,主要是指物质,即物化形态,在建筑领域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建筑材料选用,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建筑材料选用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现代建筑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更多展现的是西方建筑文化中“凝重”的因素,而“轻盈”是日本建筑文化所特有的特征一。因此,在日本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选用木钢、混凝土等复合型建筑材料,尤其会使用木质材料对建筑物细节进行艺术性装饰,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有效融入了“轻盈”的文化特质。其二,建筑文化的第二层次,即中间形态,主要是指物态与精神态的结合,在建筑领域主要是指建筑理论、建筑规范、建筑用途等。例如,我国摩梭人的房屋一般是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构成,这种建筑设计风格与其家庭组织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建筑物的用途,而建筑物的用途往往是地域家庭文化息息相关; 其三,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即深层形态,主要是指建筑物所表现的一种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在建筑设计领域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室内装饰、摆设、内部构造等。一般来说,越深层次的建筑文化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越大,无声无形的建筑精神文化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诉求。
2.2 建筑文化与建筑设计风格的协同发展
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建筑文化不断更新,与之相适应,建筑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一方面,现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包容性、融合性,这种特征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会有新型建筑材料问世,这样就为建筑文化的更新提供了必要的物态基础,建筑师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也具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更好地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物的艺术感;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设计软件不断问世,建筑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建筑风格设计,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模式进行建筑最优化设计;最后,科学技术的创新式发展往往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审美观不断发生改变,这种深层文化因素往往会推动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规范的变化,最终会使建筑设计风格更加“人情化”,合理化”。
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建筑文化论坛、建筑师年会、建筑讨论会的召开为建筑思想、建筑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建筑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发展,新型建筑文化不断影响着建筑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新型建筑风格和特色在建筑师的脑海中不断生根发芽。另外,近些年来,行为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建设设计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会更加考虑人们的精神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环境学、建筑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快速发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建筑规范要求,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精神需求、更加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现代化建筑。
3 结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内核”文化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而随着“外核”文化的不断冲撞,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建筑文化需求不断改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建筑设计人员更应该对建筑文化与建筑设计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深人分析, 从而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技巧,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小议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与变化[J]. 谢海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
[2]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探究[J]. 万达.??现代装饰(理论).?2013(03)
[3]建筑设计与建筑文化[J]. 李风莲.??建材世界.?2012(02)
论文作者:曹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建筑论文; 文化论文; 内核论文; 外缘论文; 设计风格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