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增长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6-0089-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收支持续改善,贸易结构显著升级,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已经进入前三强,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量扩张在时间上显著的一致性,引起了国内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总量和结构研究。这类文献中的一部分以全国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如:石传玉、王亚菲、王可(2003)利用我国1952-2002年的GDP与进出口数据,根据格兰杰定理,运用EG两步法建立出口、进口与GDP三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无效的结论。[1]刘晓鹏(2001)通过对我国1952-1999年的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计量,并根据格兰杰定理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说明进口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2]王宏新、刘长庚(2000)的分析说明,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出现负相关的“贸易顺差悖论”并不存在。[3]张少霞(2002)运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在需求约束条件下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供给约束条件下净出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的结论。[4]刘晓鹏(2001)从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对我国1980-1998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我国进口、出口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的结论。[5]也有部分学者对我国分省(市)和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如:李练军、冯中朝(2007)利用1980-2004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6]程桂云(2007)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1979-2004年的年度数据,对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表明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7]张灿亭、江凌(2006)就江苏省外贸发展对GDP增长的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进口对江苏省GDP的促进和拉动效应强于出口。[8]郑晶(2006)利用广东省1987-2002年的宏观经济系列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广东省历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和拉动度。[9]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2006)采用因果分析、支出法和联立方程组法对我国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显示出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10]王静(2008)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得出了进口没有发挥出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作用的结论。[11]
纵观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虽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分析方法都大同小异,都是以出口(X)、进口(M)或者进出口(X+M)作为自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Y)作为因变量,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再进行格兰杰检验或类似检验,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数量上存在的相互关系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然而,按照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总产出(Y) 由消费(C)、投资(I)和净出口(X-M)三部分构成。很显然,一国的总产出增量(△Y)也由消费增量(△C)、投资增量(△I)和净出口增量[△(X-M)]构成。这里的“净出口”,是指出口与进口之差(X-M)。所以,要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者贡献,应该测算净出口增量在总产出增量中的份额[△(X-M)/△Y],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才符合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的贸易收支和GDP数据,根据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测度并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时间序列,并进行拓展,测度并分析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的时间序列。
二、1978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净出口的变化
在计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这两个指标之前,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选择代表总产出的合适指标;其二,测算净出口的绝对规模。
反映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国民生产总值(GNP)。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的使用更加广泛,所以我们选择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而国内生产总值又有两种,一是按当期价格计值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二是按不变价格计值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由于净出口都是采用当期价格计值,为了保持二者口径的一致,我们选择同样按当期价格计值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数据可以直接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获得,本文分析需要的名义GDP增量通过名义GDP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得出具体数据。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将后文将要用到的名义GDP增速和实际GDP增速也一并罗列(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历史进程,从名义GDP增量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增量多少并不一致,但一直保持了正增长,并且增量还在持续扩张。当然,名义GDP增长率和实际GDP增长率的时间序列更加清楚地说明了这一进程。
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能够直接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获得不同,现有官方统计数据中没有符合本文需要的用人民币计值的净出口数据。我国现有的进出口和贸易收支数据,主要由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计算和公布,包括出口、进口和进出口差额,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这类数据全部采用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其中的“进出口差额”也称贸易收支,就是用美元测度的净出口。但是,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人民币计值,为了使净出口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保持可比性,需要将用美元计值的贸易收支换算成用人民币计值的净出口。表2中的贸易收支数据根据国家商务部年度进出口统计数据整理,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CNY/USD)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汇率统计,是各年的年末汇率中间价。根据贸易收支和人民币/美元汇率数据,我们计算了各年用人民币计值的净出口。①当然,计算净出口是为了核算净出口增量,有关数据见表2。
表2的数据显示,虽然整体上我国的贸易收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之前,贸易收支基本上都是逆差;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贸易收支基本上都是顺差。但是,这仅仅只能说明我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而不能说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扩大。因为,核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的是净出口增量的正负符号而不是贸易收支的性质。而净出口增量的正负符号也与贸易收支的性质无关,在贸易逆差扩大时,净出口增量为负数;而当贸易逆差缩小时,净出口增量则为正值。当贸易顺差扩大时,净出口增量为正数;而当贸易顺差收缩时,净出口增量则为负值。因此,在表2中我们能够看到,在1978-1989年的12年中,尽管贸易收支有11年是逆差,但仍然有6年的净出口增量是正数,即差不多有一半的年份贸易收支与净出口增量的符号相反。而在1990-2007年的18年中,贸易收支有17年是顺差,但净出口增量却有7年为负数,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年份二者的符号相反。
三、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在表1和表2中,我们通过相关数据已经准确计算了1978-2007年我国名义GDP增量和净出口增量的时间序列。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指标的比较测度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然后再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乘以GDP增长百分点,求出净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这就是本文要计算的测度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两个指标。
1.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
用表2中的净出口增量除以表1中的名义GDP增量,就可以计算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出于文章篇幅的考虑,本文没有详细列出计算过程,只是将1978-2007年各年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变动轨迹绘制成图1。
图1 1978-200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
资料来源:表2的计算结果(单位:%)。
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变化,很显然,它有两个特征:其一,不同年份的差异极大。部分年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很大,如1990年,几乎有40%(39.79%)的经济增长来源于净出口的增长;1997年,净出口的增长也能够解释近30%(29.95%)的经济增长;2005年和2006年,也有超过20%的经济增长来源于净出口的扩张。但是,部分年份的对外贸易不仅对经济增长没有作出贡献,反而在拖经济增长的后腿。最典型的年份是1985年和1999年。1985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为-22.57%,意味着如果没有当年贸易逆差的扩张,名义GDP增量还能够再扩大近四分之一;1999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贸易顺差急剧收缩,导致当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为-22.36%。也就是说,如果当年净出口不减少,名义GDP还应该再增长20%以上。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差异的巨大说明我国对贸易收支的控制并不理想,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国际环境的恶化,更多的原因在于贸易政策。近30年来,我国的贸易政策变动频繁,没有太大的连续性,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显著波动的主因。其二,整体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有限。通过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时间序列进行整体考察,我们发现,在正负抵消后,净出口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没有什么贡献。在1978-2007年的30年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副作用的年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为负数)有13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基本没有贡献的年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小于5%)有6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贡献的年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大于5%)只有11年。对30年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进行年度平均,平均数不到3%,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超过97%来源于消费和投资。因此,如果不考虑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其它方面(如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仅仅就经济增长而言,它的贡献在长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当然是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比较好的指标,但是,不同年份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这种份额并不能进行直接比较。从表1中的GDP增长率可以看出,无论是我国的名义GDP增长率还是实际GDP增长率,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以名义GDP增长率为例,1994年的增速最快,达到36.4个百分点;而1999年的增速只有6.2个百分点,二者相差5倍之多。再比较实际GDP增长率,1984年达到15.2个百分点;而1990年只有3.8个百分点,差异也有4倍。很显然,对这些年份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进行直接比较没有多少经济含义。而且,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指标相对抽象,不如把它们换算成经济增长的百分点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是我们核算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指标的理由。
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等于GDP增长的百分点乘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也就是将GDP增长的百分点进行切割,分割出属于净出口的部分。同样出于文章篇幅的考虑,本文没有列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只是将1978-2007年我国净出口拉动GDP增长百分点的结果列于图2。
图2 1978-2007年净出口拉动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长百分点的变动轨迹
图2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净出口拉动名义GDP增长百分点和净出口拉动实际GDP增长百分点的年度差异很大,显示出强烈的波动性。有些年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紧缩作用,比如1995年,净出口使我国名义GDP少增长5.67个百分点,也使实际GDP少增长3.05个百分点;1993年的净出口使当年的名义GDP少增长3.5个百分点,使实际GDP少增长1.57个百分点;1999年,净出口使名义GDP增速损失了1.38个百分点,使实际GDP增速损失了1.7个百分点。当然,也有部分年份净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比如1987年,净出口拉动名义GDP增长了2.66个百分点,拉动实际GDP增长了1.77个百分点,是1978-1987年这10年中表现最好的年份;1990年,净出口拉动名义GDP增长了3.94个百分点,拉动实际GDP增长了1.51个百分点。近三年,净出口持续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幅度的拉动作用,2005-2007年,净出口平均拉动名义GDP增长3个百分点,拉动实际GDP增长2.12个百分点,是有记录以来大幅拉动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
对近30年来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进行整体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整体上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很小,以30年平均数测算,净出口拉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均只有0.27个百分点,对超过15%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几乎没有影响;30年净出口拉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百分点的平均数也只有0.23个百分点,对年均超过10%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也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如果去除2005-2007年,整体而言,净出口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
四、简要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该给我国带来贸易所得(Cains from Trade)。然而,根据本文的测算结果,净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当然,它并不能说明贸易理论不正确,只能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双向的,既有出口的增长,也有进口的扩张。因此,贸易所得由所有贸易伙伴国分享,中国自身分得的一份并不多。
在谈到我国的贸易政策时,国内外学者都喜欢用“出口导向政策”这一术语,这一表述值得商榷。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世纪结束,长期考察的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这一结论当然不支持我国实施“出口导向政策”的说法。确实,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净出口加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扩大,这也应该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加以解释。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大致与20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或者20世纪70~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相似,出现贸易顺差和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是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
本文的分析结论与大多数学者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得到的结论不一致,其原因不完全在于分析模式的差异,而在于分析的前提不同。如果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贸易收支增量数据或者净出口增量数据而不是以进出口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应该与本文的结论一致。
当然,仅仅用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或者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来衡量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够的,因为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应该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只是拉动经济增长。比如,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这绝对不是偶然,正是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和升级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传导的结果。另外,对外贸易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在仍然存在大规模闲置劳动力的状况下,继续扩大对外贸易也非常重要。
按照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净出口与消费和投资一道,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虽然历史数据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贸易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想在短期内急剧收缩贸易顺差,使对外贸易实现平衡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其风险甚至不可承受。我们不妨假设一下2007年的情况,如果没有当年827.2亿美元或者说5174.7亿元人民币的净出口增量,我国的实际GDP增速将降低1.64个百分点;而如果没有当年贸易顺差的数据,如果当年只是贸易收支平衡,即没有2606亿美元或者说19006.6亿元人民币的贸易顺差,则当年的GDP增量将减少70%以上。即使想在两年内达到贸易收支平衡,将上述数据折半,其冲击也是不可承受的。然而,自2005年以来,由于受到来自国外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退税率也进行了大幅度下调,试图收缩贸易顺差,这种政策操作的影响值得重新评估。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日益恶化,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的出口企业已经不堪重负,如果再推出紧缩贸易顺差的政策,对出口企业将是雪上加霜。因此,这类政策应该缓行。
综上所述,未来贸易政策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稳定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挥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保证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增长。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应该通过业已存在的双边和多边的贸易纠纷处理机制谋求缓和与解决。
注释:
①按照宏观经济学的严格定义,“净出口”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净出口的总和。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统计的数据并不连续,因此,本文讨论的净出口只涉及货物贸易。不过,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份额很小,服务贸易收支在总贸易收支中的份额更低。所以,用这一研究结果替代广义的净出口应该没有太大出入。
收稿日期:2009-03-07
标签: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净出口论文; 贸易顺差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