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智慧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得到激发论文_安琪

让教育智慧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得到激发论文_安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安琪

论文摘要:

作为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放飞教学思维、拓宽生活视野,让生态的氛围影响学生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让教育智慧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得到激发,我们在教育的坚守中感悟着、耕耘着……

关键词:

语文、生态课堂、智慧、激发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极强的交际性、实践性,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听、说、读、写“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精通,但是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会发现这些现象:孩子们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愿意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失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孩子们害怕动手写习作,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构思、怎样表达,无法把自己的所想运用到实际中……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学习语文,学习游有用的语文,我们在生态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一、平等融洽的关系,激发学生情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平等是塑造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的基础。教师只有用平等心态对待学生,投桃报李,学生才会以敬仰的心情来对待教师,对待教师的教学工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激情和活力就来自这一点---师生的平等关系。相反,如果教师“唯我独尊”,居高临下,让学生唯师是听、唯师是从,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这无疑会伤害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无情、无趣、无味、无动力,这种“四无”式教学活动自然得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正反两方面的道理告诉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教学活动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切磋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因而分组科学与否对能否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就应在分组之前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综合分析与了解,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兴趣方法等因素,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再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通常2—6人为一组,其中4人小组最为灵活。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这样,每个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都达到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都是班级的一个缩影。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三、精心造境,启迪学生的智慧

情境教学以情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以思启迪着学生的智慧,以美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们在情境着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然而情境教学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首先在备课时,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尽可能缩短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感。其次在课堂中,我们要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用真情感染学生,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表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优化情境。最后,为了不断创新阅读情境教学我们还需常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将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充分的表达的机会供孩子思维翩跹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学宗旨,因此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他们的表达愿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时间紧,而只是关注那些表达能力好的,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举手的孩子。那么,怎样让每个孩子都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呢?不如多给孩子议一议的机会。在“议一议”中孩子们由于没有了直面“众目睽睽”之下发言的压力,往往能说的更轻松,也更易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了这一次“彩排”,接下来就有了举手发言的信心,也就更容易有好的结论呈现。

五、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分层提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比较科学,学生也乐于接受。

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有效和艺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在挫折中不断的前进和收获,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松懈,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作为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放飞教学思维、拓宽生活视野,让生态的氛围影响学生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让教育智慧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得到激发,我们在教育的坚守中感悟着、耕耘着……

论文作者:安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让教育智慧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得到激发论文_安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