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引言
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对区域特定自热资源造成的损害,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并抑制养殖品种的生长繁育的问题。除此以外,整个水产养殖产业链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产业,甚至会给区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是生态污染问题,因此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良性发展。
1积极有效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
水体内的多种鱼类本质上都属于水体变温动物,与陆地动物相比其有着较高的饲料转化率,与其它行业的肉类相比,水产动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日常所需蛋白营养。当前随着全世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动物类蛋白营养,由于渔业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便无法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类食品,于是只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才能够有效弥补远洋渔业捕捞产量的不足,既能解决过度远洋捕捞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又能实现生态的自然平衡,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最终促进我国水环境生态健康平衡的发展。
2水产养殖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养殖户的养殖方式不合理,造成各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大量在水中繁殖后就会使得水体的透明度不断下降,威胁到水生植物的生长,最终使得水生态系统退化。尤其是在网围养殖方式下,水体富营养化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水生产物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2.2水体微生物污染
在实际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多水产品都携带有细菌、原虫、病毒、真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会随着水产品进入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环境受到微生物污染。如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注意做好水体杀菌,这些微生物病菌会大量繁殖,不仅会直接导致养殖鱼类产品的患病概率增加,严重影响最终水产品产量。还有一些微生物病菌会随着水产品被端上人们的餐桌,从而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2.3水体有益、有害菌群失衡
水产养殖期间,无论是控制病害,还是促生长,都要投入适量的化学药剂和饲料。但是,使用的不规范操作,会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比如说:化学药剂的投入,在杀死有害菌群的同时,也导致有益菌群的死亡。尤其某些疾病的控制中,需要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但做不到精量配用、协调分配,可能会造成浓度不合理,诱发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投料的不科学,也会造成其他生物滋生,诱发寄生虫害,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活率。
2.4投放物引发的污染
在饲养过程中,仍有较多养殖户为了减低成本,因此倾向于选择环保性能较低的饲料作为投喂物。在投放不良饲料的状态下,整个水体就会呈现多种多样的污染。如果涉及到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那么不慎进行饲料投放的操作还可能造成投放物质的剩余,以至于改变了现有的整体水环境。此外,物理污染也会引发水产品的减产,从而增加了养殖损失。
3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3.1优化养殖方法,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第一,采用适宜的养殖密度,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饲料的残留,降低水中氧气的消耗,从而减少水中氮磷的含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第二,及时清理残留物,养殖者需要及时的清理残留的饲料、水生物粪便等,避免氮磷含量超标;第三,注意把控水质,养殖者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来了解水体是否富营养化,是否出现外来污染,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针对现阶段水产养殖发展情况,提升对于水产养殖的监督,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出监管职能,并对水产养殖的相关环境展开具体分析,结合区域水分析技术,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隐藏的环境污染隐患一一排除。政府在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鼓励人民群众水产养殖的同时也需要对水产养殖区域加以限制,确保水产养殖区域的合理性,在河流的下流区域确定为水产养殖区域,以此尽最大程度的对河流进行保护,防止水产养殖对河流造成破坏,将污染程度与控制在最低限度。
3.3建立和完善养殖模式,保障水产养殖用水质量
现阶段大部分发达地区水产养殖已经形成规模,养殖模式的应用上也较为完善,但是还有部分地区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详细的区域划分,无法根据当地的水质状况进行科学养殖,导致养殖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模式,要求各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水产养殖的规划,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相关的水质监测部门还需要定期对当地水质进行检测与检查,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此为依据划分养殖区域,实施规范化养殖模式,避免滥用水资源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保证水产养殖的用水质量。
3.4加强绿色饲料、药品的引入
在进行水产饲料投喂时,用注重体现出针对性特点,饲料投喂不在多而在精,应根据水产品的品种、生长阶段,做好饲料的精准化投喂,在实际投喂过程中应注重引入饲料输送技术,将养殖过程中留下的失误残渣及时清除,避免因饲料过剩导致大量微生物滋生。与此同时,为避免水体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杀菌药物,有效杀灭水体有害微生物,更好的净化水质,防止水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绿色水产品药物的研发,在保证药物具有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的前提下,避免药物本身对水体环境带来的污染,有效改善水生动物的生态平衡,对水体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保护,有效降低水产品环境污染。
3.5推行对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
积极发展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不适合水产生物的水体,进行金额学的处理,沉淀、消毒之后,将之净化为可以使水产生物生活的优质水体,不仅能够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也可以降低成本。此外,为了更好的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对水产养殖的结构进行调整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避免单一水产品的养殖,依据共生互补的原理,对水产品进行合理搭配,增强物种丰富性,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提升净化能力。
3.6加强对外源污染管控力度
综合上述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因素的分析,可知外源污染极易导致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对水产养殖具有极大的危害。为有效防止外源污染情况发生,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控措施与环境监管工作。严格检查生活生产污水的各项指标,保证污水排放指标达到法定标准。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严格处罚与整改,避免污染问题发生。同时对水产养殖的综合环境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将损害降到最低。
结语
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多种污染因素威胁着其环境安全,影响着水产品质量。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制定高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管控,预防或治理相应的污染问题,推动水产养殖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向可持续、绿色、生态、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支中平.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10):60.
[2]张海涛,赵丽梅,王卓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江西农业,2019(2):121.
[3]王春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与防控对策[J].科学种养,2018(4):52-53.
[4]毕建飞.探究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25.
论文作者:席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水产养殖论文; 水体论文; 水产品论文; 饲料论文; 环境论文; 微生物论文; 区域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