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探讨论文_温建东

关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探讨论文_温建东

上海东方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管理案例,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项目管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EPC模式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常用的模式之一,在该模式下,总承包方通过发挥全面协调能力,能同时实现提高施工质量与降低成本。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

前言:

现阶段,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多,具有权责分明、提高效益、保证施工质量等优点。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模式在项目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便会给工程总承包方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总承包方应明确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

一、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概述

本文以某公寓小区的建设工程项目为例,简要阐述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及解决措施。以下是该工程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一,此小区共9栋高楼,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每栋楼共有20层,地上17层,地下3层,总建筑高度为55.2米,总建筑宽度为18.6米,总建筑长度为47.4米;其中地上楼层每层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标准层高为3.2米,地下车库表层厚度在1.1米~3米范围内,底部标高为-11米,全高度为7.8米。

第二,该公寓小区所处的施工地区地形地势十分平坦,地面标高在39米~41米之间,最深处标高为31米,位于地下水水位之上;经过测量可以得出此地区的底层地下水位标高在34米至36.5米范围内,第二层地下水位标高处于14.5米到15.5米之间,且水质并无侵蚀性。

第三,预设建筑结构的抗震烈度为8,地基为箱型基础设计;建筑上部结构采用大模板剪力墙体系,公寓外纵墙的墙板材料为预制轻混凝土;山墙的外层则采用外层厚度为18厘米的预制墙板,内层厚度为22厘米加的现浇层。

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风险

(一)协调管理难度大

由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所以总承包方作为总管理者,需要与多个组织、单位、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对各方人员的意见、建议、要求进行协调管理。总承包方需要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与业主、材料供应商、监理部门以及其他分承包商,就工程设计、材料采购、技术分包、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内容进行协商洽谈[1]。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协调管理难度较大,总承包方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归属与利益关系协调清楚,因此会对资源协同使用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二)项目管控手段少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下,因受模式限制,总承包方的设计人员无法对工程项目的全施工过程进行监督、跟踪与调整,不仅限制了设计人员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项目管理质量与施工质量。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该模式下,设计人员所具有的价值要远大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局部调整、施工方案修正等方面。

(三)成本管理较困难

EPC模式是指总承包方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采购环节与施工环节,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总承包方必须做好上述三个环节的相关工作。由于采用EPC模式的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周期长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总承包方时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成本管理难题,便会对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多项内容环节造成严重经济波动,不仅会进一步增强成本控制难度,还会使工程项目管理的额外成本大量增加。

(四)总承包方承担较大风险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经常采用的合同形式为总价合同,而总价合同是指业主按照招标时提出的条件与要求签订合同,在施工内容与相关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业主付给总承包方的规定价款总额不发生改变。在合同约束下,如果市场上的施工材料价格发生变动,业主可能并不会为总承包方增加价款,短时间内总承包方尚可以用利润差价弥补,但在建设周期长、工程主体较多的条件下,成本风险、质量风险、施工风险等项目风险会自动转移到总承包方身上,导致总承包方要承担远多于传统单项承包模式的风险[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降低项目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技术管理质量

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项目管理风险,因此总承包方应对其加强重视,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总承包方提供帮助。第一,EPC工程总承包方在开展工作时,应将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要求施工人员认真解读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施工规程等要求进行操作,真正将各项工艺技术管理体系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第二,总承包方应对施工中可能会用到的新技术、新材料进行交底并做成档案材料入库封存,只有在有关部门审批合格之后,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之后要对设计图纸、施工材料等进行检查,从而有效提高技术管理质量。第三,总承包方要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为降低项目管理风险提供保障。

(二)做好施工细节处理

施工细节关乎工程项目的最终施工质量,总承包方想要降低项目管理风险,必须最好细节处理工作,避免因某个细节没有处理好而引发后期连续性问题。首先,总承包方应狠抓私下防水工程的施工细节,仔细检查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止水带是否存在破口、螺栓孔直径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外墙回填土质量是否达标等。其次,要对建筑工程的各项数据进行核查,比如轴线标高、混凝土配比、设备孔洞预留数量等,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性,总承包方最好安排专门的队伍或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管。最后,总承包方应处理好施工现场存在的细节问题,重点关注带装饰图案的外墙板安放位置,陶瓷、玻璃等易碎材质在运输中的安全性,脚手架搭设的合理性等。

(三)紧抓施工消防安全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中,施工环节极易出现安全事故,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延长施工周期,给总承包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EPC工程总承包方应紧抓施工消防安全,尽力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第一,总承包方应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组建一支消防安全队伍,主要职责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立即解决。第二,根据不同施工环节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本文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案例而言,总承包方要在施工现场的出口与入口处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对进出人员与车辆实行安全检查;在比较危险的地方安装防护栏、防护架和警示标语;使用的材料、技术、工艺应在有关部门备案并保证核验合格;当处于高空作业时,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实时通讯装置;防护材料使用绝缘材质,对易燃易爆物品妥善保存,以此保证施工安全。

(四)提高各项管理能力

1.协调管理能力

针对协调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EPC工程总承包方应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手段提升自身全面协调管理能力,这是保证有效控制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总承包方要对市场变动规律、施工设计方案、资源优化配置、人员岗位分配等管理方面进行深入了解,采购人员实时关注材料价格动态,施工人员处理好各个环节,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辅助,从而保证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指标有效完成。

2.风险控制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单相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所带来的项目管理风险更多、更大,因而总承包方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避免造成过大经济损失。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程序多且资金涉及量大,业主自定义的还款期限相对较长,总承包方可以通过科学规划融资方式、评估业主偿付能力、全面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等举措,制定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策略;同时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构建利益分享机制,按照合同约定与实际工作量分配利益,从而有效降低或转移项目管理风险[3]。

3.资源整合能力

现阶段,我国施工技术愈加先进,掌握着专业技术的各种人才越来越多,在此条件影响下,建筑行业分工逐渐向精细化转变,总承包方只有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确保各方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体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例如,在EPC模式下,设计能力成为总承包方竞争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自身设计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总承包方可以与专业的设计单位开展合作,采用多种手段保证自身符合工程项目招标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更适用于规模与投资较大、施工周期长且涉及技术较复杂的大型项目工程,这就要求总承包方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与高超的综合能力,从而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总承包方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应努力提高技术管理质量、做好施工细节处理工作,积极增强协调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此保证施工安全、降低项目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应骅.工程总承包进程中矩阵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用探讨[J].中外建筑,2019(02):170-172.

[2]李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北方交通,2018(05):156-157+160.

[3]文孟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8(01):157-158.

论文作者:温建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关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探讨论文_温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