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子良乡卫生院 湖南石门 415329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切除术在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阑尾炎患者采取传统的阑尾切割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所需要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术后感染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切除术;阑尾炎手术;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指的是阑尾部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病变,发病率在7%~12%,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持续性的右下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1]。这种病极易产生穿孔的现象,从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发生,若不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手术进行治疗,很容易危及阑尾炎患者的生命。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所采用的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大,不仅术后恢复慢,而且恢复期产生的并发症很多[2]。对于阑尾炎患者,一般是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有传统的阑尾切除术和小切口切除术,本研究将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调查研究结果如下文所述: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
对照组:该组共50例患者,阑尾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4:16,年龄为(18~29)岁,平均年龄为(24.50±1.25)岁。
观察组:该组共50例患者,阑尾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为(19~28)岁,平均年龄为(25.25±1.32)岁。
两组阑尾炎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阑尾炎患者采用传统的阑尾切割术进行治疗,切口长度控制在6cm-7cm,并且使用普通的4号线缝合皮肤的切口。
观察组:观察组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然后硬膜外进行麻醉,根据患者的麦氏点和疼痛部位,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作为手术的切口,切口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cm~4cm。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之后,采用拉钩牵开伤口,使手术视野清晰,如果局部有脓液渗出的话,用纱布反复蘸净。用阑尾钳找到阑尾后切除,吸出脓液,清洗腹腔里的脓液,然后使用七号线平行缝合伤口,术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进行静脉输液,最后及时拔除引流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阑尾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对应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阑尾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两组阑尾炎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阑尾炎患者术后感染率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X²检验。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所需要的时间的表示使用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阑尾炎患者之间,对比术后感染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当P>0.05时,表示两组阑尾炎患者之间,对比术后感染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所需要的时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 结果
经过观察对比之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4.78±4.57)ml,住院所需天数为(6.10±5.23)天,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50±2.45)ml,住院所需的天数为(3.25±0.56)天,由此可见,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的一种腹部外科疾病,发病人群集中于青年人,男性患者通常多于女性患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比较少见。这种病症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发热以及皮肤感觉过敏等[3]。其病因一般为梗阻和感染这两种。梗阻指的是管腔内的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到远侧血运。感染的主要因素是阑尾腔内细菌所导致的直接感染,对此病快速诊断、快速治疗是取得显著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4]。
由于阑尾切除之后,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术后发生粘连和切口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现代医学界,切除阑尾的手术一般有两种,分别为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和小切口切除术[5]。
传统的阑尾切割手术虽然可以治愈疾病,但是术中出血量大,住院时间过长,并且术后的感染率高。与传统的阑尾切割手术相比,小切口切除术则具备了许多的优点,可以弥补其不足。首先,小切口切除术的切口小,不会影响美观,还可以减少对组织损伤的程度,从而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6]。其次,手术后伤口恢复快,可以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住院所需要的费用。最后,这种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很低且瘢痕遗留较轻,能够降低对腹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减轻阑尾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被广大的患者和医师所接受。
经过本次的调查和研究,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术中出血量少,愈合速度快,术后感染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碧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9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6-17.
[2]谢寅.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200-200.
[3]郭银海.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18(24):266-267.
[4]林琳.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5(11):682-682.
[5]叶亦松.用开腹阑尾切除术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9):289-289,290.
[6]任建强.探讨分析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3,32(27):66,68.
论文作者:雷百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阑尾炎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论文; 切除术论文; 术后论文; 感染率论文; 小切口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