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文化的特点_美国社会论文

论美国文化的特点_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文化特点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712;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2)04-0013-08

一、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结合

由于现代美国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人们一般认为美国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 正如刘澎所说:“宗教对于美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须臾不可或缺。”美国学者纽豪 斯认为:“关于美国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在美国人自己的概念中,他们大多数都是 基督徒,他们和许多非基督徒都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道德。” [1](前言,P3),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宗教文化具有更大的统一性,因为这 种文化的一切因素都被指向某种共同的目标:强调神秘性,制造敬畏感,激励人奋发向 上,劝勉人超越凡俗。这种统一,由于受到情绪上的强调,就像一根线穿过它的建筑、 它的音乐、它的绘画、它的文学——表现在教堂塔尖、礼拜仪式、祈祷、空间形象表现 和《圣经》经文中。”[2](P147)。由于美国是当代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经济发展中“ 利益追求”的思想,美国国家“政教分离”的体制,都使宗教无法左右国家的发展,美 国法院也已经规定,在公立学校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和祈祷[3](P200)。人们大都认为美 国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我们认为,美国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宗教文化与世俗 文化相结合。或者说,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所以,美国著名神学家尼布尔认 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1](前言,P2)。

在美国文化中,宗教与世俗具有不同的意义:前者是解决个人心灵问题的文化领域, 是为信仰问题;后者是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文化领域,是为生活问题。而这两个方面正 是人类精神生活世界和物质生活世界,所以是缺一不可的。美国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结构。美国学者斯图尔特认为,“对美国人来 说,人类是无与伦比的,人拥有一个任何其他生命形式所不具备的特性,灵魂。”“美 国人的普遍看法是:人即善与恶的混合体,或为环境和经验的产物。”但是,并不是说 美国人解决一切问题都要经过宗教的手段,宗教信仰是其中的途径之一,还有另一个途 径,即理性的手段。所以,教育是改善人的能力不可或缺的[1](前言,P2)。当然,现 世美妙生活的实现不可没有存留在心灵中那根信仰支柱,一切都是由“使命感”驱动并 实现的[4](P54-55)。事实上,美国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特别是2 0世纪以来,美国宗教界进入世俗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宗教也 在商业化,宗教势力不但进入大众传播媒体,而且进行纯商业性活动[5](P345)。

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在欧洲移民来到北美之前,北美的本土文化是印地安文化,移民们带来的欧洲文化应 该说也是外来文化。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发展和殖民扩张,北美原有的印地安文化内 容有些被消灭了,有些被赶走了,有些则被融合了,这是美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一 次融合。美国基督新教文化是来自欧洲的外来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来自不同文化的 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文化——美国文化。当美国自己的文化形成以后 ,也就成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后来的移民则带来了新的外来文化,但这些新的外来文 化也不断地被美国本土文化所吸纳、改造和融合,使之进入美国文化。因此,美国文化 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和进行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一般认为,美国本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哲学”。应 该说,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较,美国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概念很有自己的特点: 在欧洲殖民者和移民来到北美初期,北美的本土文化是印地安文化,欧洲移民带来的是 外来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自称为美国文化主体的白人都应划入外来文化,美国 人也大都承认自己是外来的。随着历史的演进,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加,早期来到北美和 美国的移民们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后来的移民是外来人。在文化认同上,他们也把自己 称为本土文化,而把后来的移民称为外来文化。移民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早期 移民与后来移民之间发生的这种隔阂反映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 种差别甚至竞争的存在,丁则民先生在为梁茂信教授专著《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一书的 “序”中认为,土生的美国人和早期移民才产生了一种对后来移民的“恐惧和担忧”[6 ](序,P2)。当然,这种“恐惧和担忧”并没有阻挡住移民浪潮的继续,越来越多的人 认为自己是美国人,甚至认为自己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代表,而视新的移民为外来文化的 因素。

事实上,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说明美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本土文 化不断遭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不断受到本土文化的同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不断融合。

三、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的磨合

美国学者斯图尔特认为,“美国文化通常指主要由白人男性中产阶级成员(但不仅限于 此)构成的美国主流社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7](引言,P5)一般认为,美国主流文化 是所谓WASP文化,即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文化。美国文化中主流与边缘的问题可 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第一,从宗教角度出发,从殖民地时代到20世纪中期以前 ,美国的主流文化是WASP文化,英语为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其他 宗教教派,包括天主教和犹太教,都是作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而存在的,而20世纪90年 代以后,美国的主流文化发生变异,形成了所谓的“美国宗教的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 位一体熔炉”[8](P168),这一文化的英语表示为Protestant Catholic Judaism Cultu re,因此可以说是PCJ文化。美国基督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成为一个整体主流文化历 经了300多年的磨合过程。当三大宗教形成主流文化以后,其他宗教教派,如摩门教、 伊斯兰教、佛教、神道教、儒教以及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都是作为边缘文化而存在的 。第二,从民族和种族出发,自殖民地时代开始,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以欧洲白人移民 为核心的文化,而土著印第安人、黑人和亚裔黄种人都是作为边缘文化而存在的。应该 说,经过300多年的磨合,黑人和黄种人正在逐渐地与白人文化相接近,甚至有相融合 的表现,但不论如何,现代美国仍然是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第三,从社会文化结构和 层次出发,在20世纪初期以前,尽管美国人一直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但精英文化 从来都是美国文化的主导,上流社会的一切都是人们所敬仰的。20世纪初期以后,以下 层民众为主体的消费观念、娱乐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思想成为流行文化,被称为大众文化 。所以,朱世达先生认为,当代美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大众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主 流。”[9](序P15)如果大众文化是现代美国的主流文化,那么,什么是边缘文化呢?当 然不会是社会精英,所以,从美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来说,很难把上层与下层分成两 种文化,比如,总统也与普通公民一起观看橄榄球;在总统竞选期间,竞选人要邀请包 括无家可归者在内的公民代表进行对话。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汇合

美国文化不是没有传统,它的根基在欧洲。我们说美国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因为 它不但继承了欧洲文化的精髓,而且主动吸纳了欧洲传统文化的许多沉积物。这其中包 括宗教原则、伦理思想、思想理论以及政治制度等等[10](P31-32)。美国学者R·B·佩 里认为,美国的传统文化是由两个不同的信念组成的,那就是扎根于17世纪的清教主义 和传播于18世纪的民主主义[11](P34)。以加尔文教为核心的清教主义主要是关乎信仰 问题,要解决的是终极关怀问题;以启蒙运动为载体的民主主义主要是关乎政治问题, 要解决的是现世生存问题。清教主义和民主主义都来自欧洲,可以视为欧洲的文化传统 。事实上,美国人继承的欧洲传统文化不仅是清教伦理和民主体制,还有来自哲学、艺 术、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在现代美国文化中仍然可以找到这些传统 思想和文化的影子,所以我们认定,美国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汇合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并没有像其他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那样固守传统,而是对从欧洲 继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加以改造和吸收,同时确立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从 而形成了美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例如,美国的清教主义已经远不是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 的清教主义,美国的民主主义也远不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民主主义,因为美国人赋 予了它新的内涵。学者们之所以把美国看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代表,主要原因是美 国最现代,“摩登时代”(MODERN)发轫于美国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历史研究中, 人们一般又认为资本主义时代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从16 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精神就像一根主线贯穿了整个西方文明[2](P61,183),马尔库塞 也曾认为,现代主义已经与资本主义“相互认可”了。这中间出现的认识上的差距除了 英语中MODERN这个词包含了中文里“近代”和“现代”两个概念的时间意义而外,更重 要的是东方人往往认为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而在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 ,我们不难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汇合的交点。

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文化也面临着传 统与现代之间的较量,而这种较量的结果通常并不是现代取代了传统,而是二者的汇合 。例如,在世俗大众生活中,商品经营和采购方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美国文化中 传统的商品经营和采购方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没有什么差别,也是由小型食杂店到大型 商场、从连锁店到超级市场这样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连锁店和超级市场逐 渐成为现代文化的代表,但小型食杂店和百货商场并没有绝迹。所以,传统与现代的汇 合是明显的。美国教育也是传统与现代相汇合的特点,例如,按照汪波的说法,美国小 学教育体制中,就有传统型、标准型、改组型、二元型和复合型之分[12](P39)。

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保守主义思想泛滥的趋向,这种保守主义不仅表现在宗教信 仰上追求道德重建、要求摆脱精神危机的愿望,更突出的反映是社会生活中反对同性恋 、堕胎和维护传统家庭的意向,哲学领域中后现代主义的滥觞。这种回归传统的潮流表 面上看是反现代化的,但本质上是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传统与现 代相汇合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裂痕。而这样的裂痕在历史上曾经不断出现又不断地得到弥 合,进而使传统与现代进一步汇合。

五、阶级文化与种族文化的组合

有关美国历史的研究很少涉及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但事实上,从阶级观点出发,美 国历来存在着被统治者与统治者、农夫与地主、工人与厂主、普通消费者与银行家之间 的斗争,这些斗争有时表现为下层群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矛盾,有时表现为利益集团之 间的冲突。丹尼尔·贝尔认为,美国劳工的暴力行为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多,之所以这些 暴力行为没有对美国社会产生威胁,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多发生在边缘地区,因而要影 响整个社会需要很长时间[2](P124-125)。所以,美国也是一个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反映不同阶级的文化当然不可避免。现代以来,大多数美国人喜欢把自己看成与其他 人一样的中产阶级成员,这是因为发达的美国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产阶级已 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体,这种状况使美国人不断适应特定的阶级结构和生活,斯图尔特 认为,美国人对阶级和社会地位不负有任何责任,他们往往通过调换工作或迁移住宅轻 而易举地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结果导致美国社会生活中持久性与深度 的匮乏[7](P118)。

美国的种族文化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是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各自拥有完全不 同的文化背景,现实中也具有各异的文化习惯。在美国白人中,持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今天仍有一定市场,歧视黑人和黄种人的现象和事例不断发生就是明证。美国种族文化 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那就是种族中心主义。所谓种族中心主义是说一些人对本国文化 拥有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促成了一种狭隘而保守的社会本体意识,使人们对持有其他文 化的人抱有成见,使人们认为本国文化是正常的,往往尊本国文化而贬斥其他文化[7]( P2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种明显的阶级偏见和种族歧视受到越来越多的谴责和唾弃 ,反映本阶级或本种族利益的文化思潮也在收缩市场,这样一来,美国的阶级文化和种 族文化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走向相互组合。我们所说的这种组合是要表示:在美国 ,人们不再仅仅强调本阶级或本种族的利益,而是注重全社会的利益。但是,由于阶级 和种族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一切努力都受到这种现实的限定。所以,美国的阶级 文化和种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走到融合到一起的程度,只能用组合来表示。

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弥合

精英文化有时被称为“高雅文化”、“上层文化”或“学者文化”;大众文化亦被称 为“通俗文化”、“下层文化”或“民间文化”。通常,前者是流行于统治阶级中间并 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上层社会生活的,而后者则是流行于普通民众中间并反映下层阶级 社会生活的。上层文化当然是由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所归纳、提炼和记载下来的 ,但下层文化却不一定仅仅流传在民间,因为许多通俗文化的成果是由上层知识分子或 社会精英总结出来的[13](P8-9)。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从来都 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反映在历史写作与研究中,就成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 差别,美国也是一样。例如,美国政治可以称为一种“精英政治”。在美国政治理论界 有一种“权力精英论”。自1973年由戴维·洛克菲勒等人组织了由来自北美、西欧和日 本的300位“杰出人士”组成的“三边委员会”以后,一种权力精英论诞生。这种理论 认为,美国社会的主要权力存在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内,而地位超越普通民众的权 力精英却控制和操纵这些领域,使民主变为虚设。所以,有人又提出“多元精英”的理 论,要用多元参与取代少数精英的一统天下。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也反映了美国政治 的一个重要侧面[15](P213-218)。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实权从来都是控制在一少 部分社会精英手中。美国各个层次的领导人也大都是社会精英人物,即有地位、有名望 、有经济实力的利益集团的代表,同时,各行各界的头面人物也都是社会精英,这如实 地反映了美国精英文化的存在。

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众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突出代表,这种大众文化又被称为通 俗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生活的内涵则主要是指民间文化,如嬉皮士 、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流行音乐以及大众传媒等。当然,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文 化就成为大众文化研究[14](译者前言,Ⅲ-Ⅳ)。美国大众文化不但在美国社会逐渐取 得主导地位,而且流传并影响了其他国家和民族,使世人感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魅力和 效用。

七、外交文化与内政文化的配合

王晓德认为,文化背景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美国外交发生明显影响的 是美国政治文化[17](P2-8)。这是不错的,但我们认为,外交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特别 是美国外交,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思路,其中的变化既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 也渗透着美国内政的主旨。美国外交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从孤立主义到世界主义。整 体来说,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扩张主义,这种扩张主义是由一种“使命感”所支撑 的。从“天定命运”说开始,美国从大陆扩张到全球扩张,甚至“星球大战”,展现了 美国外交的基本精神。应该说,从“立国之父”的孤立主义原则到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外 交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外交文化的深刻变革,这也是现代美国“新孤立主义”外交思想不 能成为美国外交主旨的表现。按照赵学功的说法,美国外交传统中两个最大的特点是理 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思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16](P 4-5)。

美国内政历来被称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代表,主要是指美国三权分立和公民参与政治的 体制。应该说政治体系首先是一个社会的控制系统,同时,政治又是党派斗争的场所和 手段。可见,政治主要是要解决世俗问题,包括主持正义、强化公理、保障权利、规定 法则等等。几个世纪以来,美国没有大的国内动乱,美国领土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阶级矛盾不突出,种族问题得以安顿,人们追求平等、自由,国家秩序稳定,可谓政 治安定,这种稳定的政治局面构成了美国特有的内政文化,即美国学者所说的“民治政 府”[18]。但是,近年来,美国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公民参与意识锐减,这种情况的未 来发展还很难预料。

从国家整体制度看,美国的内政文化还应该包括经济政策和发展原则。丹尼尔·贝尔 认为,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把加尔文教义和清教伦理所追求 的严谨的工作习惯和对财富的合法追求说成为西方文明兴起的基本原则,即所谓“禁欲 苦行主义”原则,仅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面,而资本主义还有被韦尔纳·桑姆巴特在

《资产阶级论》中所揭示的另一面,“贪婪攫取性”[2](P27-30)。从这里,我们对美 国民主政治的问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

不论如何,美国外交文化与内政文化从来都是相互配合,或者说是从不自相矛盾的: 国内秩序的稳定是外交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外交活动的成功巩固了国内秩序的稳定。

八、个人主义文化与民族主义文化的联合

陈独秀认为,“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19](第4号)现代 中国学者一般也都赞同这一说法,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一种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而西 方文化,包括美国文化,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说美国文化是个人本位主义文化 的主要根据是,美国人把处理一切事物——包括家庭关系、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 ——的基本准则都纳入个人的范畴,都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 看到,美国的个人本位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美国殖民地时代和建国初期,个人本 位主义并不突出,人们的社会团体观念甚至家庭观念还远远超于个人观念。例如,新英 格兰的移民们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以个人本位主义为特征的,而是以社区为单位的集体主 义。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不当他是一个立身天地的人。他当他是皇帝的臣民。……必要 有了‘人’的观念,必要有了‘自己’的观念,才有所谓‘自由’的。而西方人便是有 了这个观念的,所以他要求自由,得到自由。大家彼此通是一个个的人,谁也不是谁所 属的东西;大家的事便大家一同来做主办,个人的事便由自己做主办,别人不得妨害… …这种倾向我们叫他:‘人的个性伸展’。”[20](P45)梁先生的看法是有道理的:美 国的个人主义是要强调个性解放和个人意识的不可侵犯和强加,亦即个人对自己天赋人 权的决定性。这种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例如,慈善就是一种个人主义,但却不是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不意味着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而仅仅要求一切都属于个人的。个人 的责任感、义务感、罪过感、悔过感、自新感、爱国感、民族感等等,都可以看成为一 种个人主义。

美国民族主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世俗观念中的美国优越论;一个是宗教观 念中的“使命感”。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移民始祖到北美创建“丘阜之城”(A

City upon A Hill)开始,美国人从来都把自己看成为上帝选定的民族,这个民族肩 负的不仅仅是美国民族本身的使命,同时她还是世界其他民族的楷模,她还要履行与上 帝的契约——拯救其他民族。鉴于宗教在美国民族主义思想宗教特定的、无法替代的作 用,我们把美国民族主义称为“宗教民族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美国民 族形成过程中宗教皈依与排外行为;二是领土扩张过程中的宗教理念所发挥的作用;三 是在国际难民解救问题上的宗教关怀;四是美国外交中反共十字军作用[21](P61-70)。

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与民族主义文化是有机地联合在一起的,这是美国之所以能够长 期稳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熔炉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整合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把美国称为“民族熔炉”(Melting Pot),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 由来自多个民族移民组成的国度,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美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 族——美利坚民族,所以,说美国文化是一种熔炉文化是有道理的。但是,最近一段时 间以来,人们更多的说美国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Multi-culture),这是因为美国熔炉 并没有吞噬所有外来文化,或者说外来移民所带来的各自文化传统并没有被消灭,而是 以某种方式和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所以,朱世达认为,“尽管在美国以往的两个世纪 的历史中,将各种族融合在一起成一个整体是占统治地位的想法与实践,但爱默生所言 的‘熔炉’从来就没有成为现实。‘熔炉’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已。”他举例说,虽 然黑人也说英语,也信仰白人的基督教,但他们仍然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并没 有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22](P104-105)。这样看来,说美国文化是多元文化也有道理。

所谓多元文化主要是指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宗教信仰多元化,前文已经提及 ,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呈多元化,不但表现在多宗教、多教派和多信条等方面,而且表现 在政府和公民一般不干涉个人的信仰问题,因而无神论也大有人在;第二,人种群体多 元化,美国人不但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而且分为欧洲人、亚裔人、土著印第 安人、西班牙裔人和非洲人等;第三,政治体制多元化,美国虽然长期实行两党制,但 第三党甚至第四党的势力一直存在,在政治信仰上,尽管多数美国人敌视共产主义,但 美国共产党却可以长期安全存在;第四,传统习俗多元化,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区域 的移民在美国多少都保留了原来的一些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唐人街就是一个最突出的 代表。

多元文化通常也是说美国人在文化上追求个性的特点,从而使美国文化具有开放性、 实验性、疏离性等特点,关于这些问题,朱世达先生在《当代美国文化》一书中有更多 的论述[9](序,P15)。如果说熔炉文化表明了美国WASP文化对其他外来文化的吞噬或融 化,那么,多元文化则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自由主义理念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应 该说,20世纪以来美国自由主义的勃兴推动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是对传 统的熔炉文化的冲击。应该说,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排他性”和外来文化对美国本 土文化的“抵制性”是多元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美国熔炉文化与多元文化相 整合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诚然,美国文化在历史和当代都有其排他性。例如,美国人曾固守WASP的思想,试图 将黑人赶出北美大陆,在非洲或中美洲另建黑人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掀起排华热 潮;而反对共产主义至今是多数美国人的信念。但是,当美国人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以后 ,这种排他性就会改变。我们所列出了这些对应的概念并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联系紧 密,或者说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本文中的许多论述也并没有把所有问题完全分离开来。

标签:;  ;  ;  ;  ;  ;  ;  ;  ;  ;  ;  

论美国文化的特点_美国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