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参与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
陈为玮**周柠汝
(嘉兴学院师范学院,浙江 嘉兴 314200)
摘 要: 通过问卷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以及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调查,进一步分析体育参与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女童和男童之间分别在文化融合、身份融合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社会融合方面,心理融合、文化融合、交互融合、身份融合分别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呈正相关。随迁儿童的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具有正向关联性,可以为促进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随迁儿童;社会融合;体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儿童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随迁儿童社会融合问题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社会融合(social inclusion)是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最终达到统合的过程。[1]研究显示:随迁儿童在同学关系、日常行为规范、朋友交往等方面低于本地儿童,社会融合指标低于本地儿童。[2]国内研究者认为随迁儿童社会融合受制度、城市教育、家庭、儿童个性以及社会接纳等社会资本因素影响。[3]该领域研究文献报道,体育运动能够增加青少年儿童社会资本,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4-5]Kelly[6]研究认为借助体育运动可以扩展儿童朋友圈,增加与同群体的交往,增进与群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文化调解并不意味着译员需要对所有具有文化特性的因素进行解释。实际上,只要有可能,口译员都应该促使双方进行直接交流。如果译员的调解策略恰当,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以及体育参与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随迁儿童体育参与社会融合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提供一个可供参阅的理论视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50名10-14周岁随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关于体裁(初一学生可能说不出多少种类,就以大概念言之。但课文“提示”或学生手头的参考书有的很具体)。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迁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比较高,比较感兴趣儿童(57.6%)和非常感兴趣(29.2%)儿童共占87.2%。每周参与(除体育课)体育活动次数集中在1-3次,分别占21.6%、35.2%、21.6%,而在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主要分布在0-60分钟,占总体人数82.4%。
(二)研究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整理有效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表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随迁儿童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随迁儿童社会融合”和“体育活动参与”为关键词,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撑。
在云南,北进长江、南下珠江、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水运通道正在建设,干支相通、江海直达,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协调发展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3.数理统计法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对10-14岁随迁儿童社会融合及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心理融合、文化融合、交互融合、身份融合、体育活动参与五方面,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58份,有效问卷250份。
1.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结果
(一)随迁儿童社会融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随迁儿童的女童和男童之间分别在文化融合(男童2.99±0.345vs女童3.08±0.233)、身份融合(男童2.94±0.285vs女童3.00±0.245)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随迁儿童体育参与现状
最后,大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资源的优化与再分配,为现代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在现代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帮助贫困偏远地区,获取更多经济建设资源,促进国家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带动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带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大数据中心数据收集平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线性模型回归分析
控制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发现:随迁儿童心理融合指标分别与参与体育活兴趣(β=0.080,P=0.046)、每周(除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次数(β=0.089,P=0.000)呈显著性正相关;文化融合指标分别与儿童对参与体育活动认识(β=0.169,P=0.000)、每周(除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次数(β=0.110,P=0.000)呈显著性正相关;交互融合(β=0.045,P=0.005)和身份融合(β=0.116,P=0.005)分别与每周(除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
三、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发现,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各项指标分别与体育参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一致。国外研究资料报道,体育运动有利于构建不同宗教、种族、年龄以及社会地位之间的社会网络,提供更广泛的参与机会,从而建立尊重和信任。[7]我国随迁儿童进入城市后,户籍制度、经济文化、个人素养等方面与城市儿童存在差异,易受歧视、甚至是排斥。国内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影响社会融合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策制度。[3,5]赵溢洋等[8]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可作为随迁子女增加社会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媒介,从而提高其城市融入感。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所有指标均呈正相关,这增加了儿童与同群体接触的机会,扩大社交范围,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将家长受教育程度、兄弟姐妹数、主要抚养人、随迁时间、父母亲工作、家庭收入等可能影响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程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抚养人、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影响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的三个重要因素。数据表明,由父母或其中一方抚养的随迁儿童比由其他人抚养的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更好。前者受到父母的关注度更高,也更容易在与父母共同参与社会活动中积累社会支持。父母文化水平高、收入高,能为随迁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为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其与当地居民间的平等交互,取得当地居民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能因此获得与城市特有文化的接触机会,包括父母带领孩子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帮助她们发展潜能的机会也越多,加速了其城市化进程。
四、小结
随迁儿童体育参与对社会融合有促进作用,为提高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可参考视角。另外,社会、学校、家庭应鼓励和支持随迁儿童积极参与不同形式体育运动,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
表1 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指标
注:*表示P<0.05。
表2 随迁儿童体育活动参与指标
注:*表示P<0.05。
表3 随迁儿童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指标线性回归分析
注:控制性别、年龄、家庭条件等因素,R2为拟合程度,β为标准回归系数,*表示P<0.05.;**表示P<0.01。
[ 参 考 文 献 ]
[1]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30(3):88-94.
[2]周建芳,邓晓梅,石燕,等.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校融合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融合的理论视角[J].青年研究,2013(2):9-21.
[3]乔金霞.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家庭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5(8):3-13.
[4]Cortis N.Social Inclusion and Sport:Culturally Diverse Women's Perspectiv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9,44(1):91-106.
[5]吴炜.流动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社会融合[J].体育与科学,2017(05):40-46.
[6]Kelly L.‘Social inclusion’ through sports-based interventions?[J].Critical Social Policy,2011,31(1):126-150.
[7]Coalter F.Sports Clubs,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Regeneration:'ill-defined interventions with hard to follow outcomes'?[J].Sport in Society,2007,10(4):537-559.
[8]赵溢洋,陈蕾.体育运动的社会和人力资本功能对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影响—共变关系的调节与远端中介效应[J].体育科学,2014,34(4):18-29.
中图分类号: G6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0-0035-02
*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课题批准号:Y201840181)。
**作者简介: 陈为玮(1984-),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
标签:随迁儿童论文; 社会融合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嘉兴学院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