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河北小学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游戏是每个孩子的爱好,也可以说是孩子们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方式。游戏不仅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对于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是无趣的,而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解决游戏的无趣性,缓解学生对课堂的排斥心理,怎样才能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是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普及程度的提高,现阶段小学生要掌握的技能更加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标准。面对这一形式,小学教学需要引入新的元素,来做出改变。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老师将教学内容合理的通过游戏表现出来,引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
一、游戏教学模式的方式
(一)构建趣味性课堂
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不够成熟,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技巧的去引导学生学习。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备课时要有确切的教学目标,了解将要讲解的内容,虽然每次授课的知识点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面对的学生不同,老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游戏的多样性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猎奇性,使得他们不能专注于一件事,这就要求老师采取多元化的游戏方式,使学生经常对学习感兴趣。例如在上课时可以将知识点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设一个游戏环节,只有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学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游戏,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在讲解《简单的排列》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一些数字卡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卡片的摆放方式,通过总结规律引申出知识点。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
老师要有辨别教学方式好坏的能力,将正确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些运动类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灵敏度,提升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效率;一些团体性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一些思维类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周边事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游戏方式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总结
当老师将游戏引入课堂后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同学在课上有时会更加注重游戏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找到游戏与知识点间的平衡点,在课后老师要积极总结课堂问题,反思课堂结果。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改进问题,要善于发现课堂的优势与劣势,争取将教学成果达到最大化。课后的总结评价,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加强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更加透彻。
二、游戏教学的应用
(一)课前游戏引导
老师在回顾上一节课程内容时,可以将过去几节课的内容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引出新的课堂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前的课堂上都是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现在我们老师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借助一个小小的游戏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今天要讲解的知识点,游戏是一个全班集体参与的活动,这就使得学生可以更快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导入游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游戏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来对知识进行巩固连接,在设置游戏时要尽量考虑所有的同学,游戏要有调动性,要能吸引同学的参与,老师只扮演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游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加以引导,使游戏顺利进行。
(二)教学中穿插游戏
传统的课堂是有固定模式的,由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使得课堂后半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溜号”现象。老师可以再课堂中部引入一些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在通过游戏集中起来,避免学生出现“溜号”行为,课堂上游戏的引入,可以活跃整体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效率达到有效的提高。老师在学生进行游戏时,要进行实时的监督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互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沟通老师也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不足与困难。
(三)在游戏中考察教学成果
在学习完每一单元后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数学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完《认识时间》一课时,老师就看可以带领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让学生记录时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在做游戏时,也要观察学生的情况,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在引入游戏时老师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要因为过多的游戏使得课堂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四)明确教学目标
在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展开游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游戏时,要从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保证学生的游戏参与度与教学效果的成功率。例如老师在讲《观察物体》一课时,要让学生对什么是正方体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所以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带一些关于立体图形的玩具,或者是可拼接的积木,运用分组竞赛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有促进的同学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三、合理规划游戏时间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固定时间的,当老师将游戏引入课堂时,就要求老师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考虑到每个游戏环节的突发境况,要能掌握课堂节奏,当学生陷入游戏中不能自拔时,老师要有能力结束游戏,并且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对于游戏的内容老师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参与进游戏教学中。要避免因为游戏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影响教学质量,要将每节课的时间定在8-15分钟之间,确保游戏不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结束语:
从总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设计游戏时要既能发挥游戏的优势又要突出游戏的教化作用,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效果发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梁丹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19):210.
[2]梁军.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卷宗,2017,(15):159.
[3]张永春.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15):142-143.
论文作者:蒋丙翀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游戏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点论文; 要有论文; 方式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