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包含市场经济共性的道理外,主要地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性的道理。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所以,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也就根本不懂得市场经济的共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问题更加关注。所谓个性者,特色也,中国化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个性或特色?

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兼容?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不兼容论,认为二者互相排斥。当代,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否定兼容者大有人在。在东欧,在原苏联地区,当权者认为,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改变公有制,把公有制变成私有制。他们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可是,那里的私有化并不美妙。俄罗斯的“私有化之父”丘拜斯已经下台,而市场经济也不如人愿。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在我国也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废除公有制。他们把公有制看成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大障碍。与此相反,邓小平同志则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统一起来,他在强调市场经济时,总是把它放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公有制,更准确地说,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以市场配置资源,既可在私有制下使用,又可在公有制下使用。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论已被我国改革开放十七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它的拥护者越来越多。即使在西方学者中间,也有兼容论者。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劳埃德·雷诺兹曾经指出:“利用自由市场作为一个资源配置的工具,与任何一种财产所有制不相干的。它与生产资源的公有完全可以兼容的。为什么这种结合很少,政治原因大于经济原因”。

在兼容论中又有两类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必须改革国家所有制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代之以其他公有制形式”,如合作社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法人股股份制、多种混合的公有制等等,这些公有制形式同市场是兼容的。这种取消国家所有制并由此制造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观点,似有悖于生产社会化的历史趋势。另一类观点则是在维护国家所有制前提下,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认为使用权与市场是能够兼容的。以土地来说,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是必须肯定的,土地的所有权是不能市场化的,决不能允许将公有的尤其是国有的土地通过市场变成私有的。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却可以商品化和市场化。土地使用权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转让,并不否定土地公有制。这已被我国的宪法所肯定,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他公有的尤其是国有的生产资料也是如此。它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在产权市场上,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与转让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换言之,商品化、市场化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公有的尤其是国有的生产资料不能通过市场转化为私有的;同理,私有的生产资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也是使用权的转让,市场并不能将私有制变成公有制。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对立的,二者的相互转化要籍助于革命手段,而非市场。质言之,只要我们把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真正区别开来,分离开来,就能将市场与公有制统一起来,成为合格的兼容论者。

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同共同富裕既有统一的方面,又有矛盾的方面,可谓是辩证的统一。

矛盾的根源在于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不仅具有调节生产与流通、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刺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等作用,还具有分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作用。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量,是社会的标准。凡劳动消耗低于标准者,就可获得超额利润,成为发财者;反之,凡劳动消耗高于标准者,就亏损,长期下去就成为破产者。这种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的本性之一。前几年,所有的“下海”者都希望自己成为暴发户,成为亿万富翁。而结果呢?分化了,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破产,赔了个精光。真是天壤之别。成功者升入天堂,而失败者则入了地狱。这样的分化,同共同富裕是矛盾的,对立的。不承认这个矛盾,那就不是市场经济论者。

矛盾双方不仅具有对立性,还有统一性。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也是如此。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有利于共同富裕。改革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和个人,借助于市场的力量,通过辛勤劳动,的确先富起来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示范作用启示下,后进的地区和个人也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靠市场发财致富。市场既使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又使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后富。市场是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对于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要采取政策加以弱化、淡化,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对于暴发户和亿万富翁,要采取个人收入累进税、高额遗产税等措施,防止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落伍者,要制订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线制度等,保证其最低生活,不使其流离失所,成为街头公民。如果针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从上下两个方向采取必要的政策,那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

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正如市场与公有制的关系一样,都是经济学中的“哥德巴赫之迷”。对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人们的“猜想”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互相排斥,有你没我,凡有市场的地方,就没有计划;反之,凡有计划的地方,也不准有市场。第二阶段,共存互补,互相渗透,成为混合体。这个发展过程在中国如此,在世界上也是一样。对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人们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

在第二个阶段上,人们又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1)板块型。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靠市场配置资源;而自然垄断行业, 公共产品生产等部分主要靠计划配置资源。(2)渗透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互相渗透。这是市场与计划的“横向”关系。市场以计划为指导(不是指令);计划以价值规律为基础,谁都离不开谁。水乳交融,成为胶合体。(3)协调型。通俗的说法是:“国家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也可以说:微观活动靠市场,宏观活动靠计划。这是市场与计划的“纵向”关系。以上三种类型既不是互相排斥的,互相否定的,又不是先后继起的,而是同命运共呼吸共同构成市场与计划关系的内涵,只不过它们作用的领域、程度、形式有些差异而已。

中国市场经济的计划指导不是更强更硬,而是更加灵活。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各部门千差万别。市场计划的关系因时、因地而异,绝对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邓小平同志指出:“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

廉洁的市场经济

近几十年的实践反复证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市场有三大误区或失灵区:一曰生产技术自然垄断的行业和公共产品与服务行业,其间没有市场或市场不能介入;二曰党政机关,其权力不能与市场结合,否则,腐败丛生;三曰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其间不能贯彻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如果承认这三条,那么所谓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说法就未必是准确的。

放眼当今世界,市场侵入政权,金钱腐蚀政权,大官纷纷落马,丑闻百出,真是目不遐尔,惊心动魄。因权钱交易而导致的政权更迭,也层出不穷。腐败问题的确关系着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亦是这样。现在看来,在市场经济中根除腐败是不可能的,不论何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问题。在市场与政权之间,在金钱与官僚之间,没有鸿沟,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我们的任务,在于从我们的社会制度,党和国家的性质,尤其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廉洁的市场经济。廉洁、透明,可能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坚决制订和实施一整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法严厉惩处各种腐败犯罪行为。鉴于目前社会核算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很有必要实行存款、不动产等的真名实姓制度,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严加惩处。

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市场经济

所有制不同,政权性质不同,劳动者地位就不同。只要公有制存在,政权不变质,劳动者永远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翁!

有人以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这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当然要使生产要素市场化,使生产要素成为商品。这里面包含劳动力商品化、市场化。不过,必须看到,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有着根本区别。马克思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之所以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是自由人;二是劳动者赤贫如洗,除出卖劳动力别无生计。这两条缺一不可。然而,社会主义社会,条件发生变化,劳动者不是赤贫者了,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主人。在这个前提下,仍然存在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都是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既有非市场性质的,又有市场性质的,凡是市场性质的关系,都要贯彻等价交换原则。当劳动者作为一种利益主体与其他利益主体发生等价交换关系时,他自身内含的劳动力就作为商品出现,并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相交换。劳动力既有所有权,又有使用权。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结合,充分保证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而劳动力使用权的商品化、市场化,便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与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市场化是辩证的统一。只要我们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区别开来,就能将劳动力商品化、市场化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走出误区,而达到真理的彼岸。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一切商品的价值。这些都是唯物主义者的信念。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唯物论者,更加坚持劳动创造一切。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劳动者放在第一位!坚决以人为本、以劳动者为本!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革命时期如此,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国家也必须这样。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智慧、热情、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真正的活力与动力。

亿万农民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农民之多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市场主体的数量上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农民的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一大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肯定会有农民变工人,农村变城市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农民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将显著减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即使将来,就市场经济中农民的总量而言,就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来说,它们仍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这是其一。

其二,农民离土不离乡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另一特色。英国的所谓圈地运动,羊吃人的惨剧,美国的开发西部以及贩卖黑人、南北战争等,都以“血与泪的方式”强迫农民离乡背井,抛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投入市场经济。与此不同,我国的农民则通过乡镇企业这条康庄大道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没有那种血与火的编年史。

其三,我国农民像汪洋大海,生产单位小,社会化程度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大农业不同,这就决定了交通、通讯以及流通体系的特殊重要地位。只有发达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和社会化的流通体系,才能将千千万万的农民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结在一起。

国有企业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脊梁或代表。没有生气勃勃的高效运转的国有企业,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改革国有企业,使其焕发青春活力,创造一流的业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国有企业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在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大危机前后,西方世界的私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破产倒闭甚多。与此相反,苏联的国有企业以惊人的高速度发展。40年代,苏联的国有企业成为战胜法西斯的坚强后盾。50年代,中国的国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二战以后,西方根据凯恩斯理论和中苏国有企业旺盛势头,也创立了不少国有企业,并在50年代显示了优越性。但是,从60年代开始,不论东方的国有企业,还是西方的国有企业,都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其管理体制逐渐僵化,既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又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最终使企业丧失了活力。对于这个问题,苏联、东欧国家在60年代后期虽然觉察到了,但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改革。西方世界,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的率领下,纷纷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掀起了不小的私有化浪潮。在我国,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把国有企业改革置于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后,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初步显出了成效,出现了不少效益较好的企业。当然,还有很艰巨的改革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要靠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出路最终在于发展市场。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坚定地走向商品市场。同时,按照政企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大步走向产权市场。通过产权市场,使国有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产权市场,不是私有化的市场,不是化公为私的市场,而是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是国有资产增殖的市场,是焕发国有企业生命力的市场。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能否再现昔日的辉煌?我们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30年的辉煌,30年的消沉,都已成为过去,为什么不能再来30年的辉煌?否定之否定,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谁能阻止新的否定再来?

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

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还有几十年,也许一、二百年。因此,目前我们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者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所谓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

在市场经济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生产力水平归根到底决定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又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目前这种状态:市场上的商品不够丰富,质量不够高,市场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东西南北差距大,城乡水平悬殊,国际竞争力低,等等,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决定的。在劳动力素质差、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的国度里,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市场经济。我们正视这一点,承认这一点,分析这一点,是为了加重自身的担子,迎头赶上。而赶上别人的道路也已经找到,这就是走市场之路,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后更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这就是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在市场经济问题上,不要忘记国情,不要忘记生产力水平上的差距。发展市场经济的一切政策、制度和条例,都要从国情出发。过去曾经有过言必希腊的现象。而今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又有言必美日的现象。说起美日,滔滔不绝;说到中国,对不起,不知道,或者忘了。对于美日的好东西、成功的经验,我们当然要借鉴,决不盲目排外。但是,我们同美日相比,生产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在那里是好东西,盲目照搬,也会变成不好的。只有从中国国情出发,只有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才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上八个特色,八大个性,是我们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八大难点。突破这些难点,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