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俏梅 胡志辉 杨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骨折病人预防便秘中不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次研究的11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腹部按摩要求,为其进行自理能力训练,配合进行健康宣讲、心理护理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41.8%,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9%,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骨折病人便秘的预防中使用有腹部按摩要求的自理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将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大大降低,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将这种方法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关键词:不同护理干预;骨折病人便秘;应用效果
前言
便秘是大部分骨折病人所存在的一种并发症,而且便秘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出现腹胀和腹痛等临床表现。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患者正常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以及术后康复,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甚至会使病人的经济负担加重,所以在治疗骨折病人的重要措施就是让病人保持通畅的大便。O rem自理理论认为人类自我照顾的目的可以通过学习行为来实现,护理属于一种帮助性服务,由护理人员作为教育主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讲解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不断的完善[1]。通过相应的研究可知不同的护理干预在骨折病人便秘的预防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治疗的110例骨折病人作为本次主要研究的对象,现有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次研究的11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55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为(44.58±2.35)岁,卧床时间为(24.1±14.21)d,每天排便次数为(0.84±0.32)次;观察组为55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5.13±2.95)岁,卧床时间为(23.5±13.4)d,每天排便次数为(0.97±0.51)次。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用O rem自理理论对病人的自理能力准确的评估,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护士对部分补偿和辅助护理进行提供。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预防饮食的便秘指导、活动指导、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等。
1.2.1对照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没有腹部按摩要求的自理能力训练方法进行使用。
1.2.2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有腹部按摩要求的自理能力训练方法进行使用,具体的护理干预流程如下:(1)健康宣讲。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为其讲解骨折相关知识,使其明白便秘是骨折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形成一种正确、科学的认知,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向其讲解便秘护理中的注意事项[2]。(2)腹部按摩要求,首先是按摩方法,仰卧位为病人主要的姿势,在这个过程中让病人将腹肌最大程度的放松,将腹壁用右手掌平按,左手叠放在右手掌上,先使用环形掌揉的方式,这是顺时针方向的,以脐周为旋转方向;接着从右下腹开始向结肠方向按摩,也是顺时针方向的。其次是按摩的时间和次数,2-3min为脐周掌揉时间,20-30圈为顺时针方向的按摩次数,10-15min为其按摩时间。腹部按摩一般是在病人进餐后1-3h内,时间由病人自行选择,每天需要按摩两次,分别在早上和晚上,在按摩过程中使用适中的力度。(3)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每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以环境因素造成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协助患者保持适宜的体位,为促进排便奠定良好基础。(4)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了解患者出现便秘问题的心理原因,为其针对性的解决,从而避免患者因心理因素引发便秘。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病人发生便秘的次数进行比较,诊断为便秘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患者具有延长的排便时间,每隔72h以上排便一次;二是干硬为患者排便的性质,而且在排出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难度。
1.4统计学方法
主要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PSS 16.0,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其统计学的意义是具备的。
2.结果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41.8%,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9%,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折病人由于卧床时间比较长,大大减少了活动量的时间,这不仅会减慢肠蠕动,同时会降低结肠的张力,从而将便秘的现象引发出来。在腹部按摩中顺着肠管的方向进行,通过对肠蠕动的刺激,使小肠和大肠的收缩节律大大加快,这样可以将肠道重吸收水分的现象减少,软化大便,为其排出提供保障,同时通过按摩,对病人的排便反射具有一定刺激性,这样病人可以及时的排空大便,将便秘的情况及时的避免[3]。通过为患者进行健康宣讲,能够使患者对于便秘现象具有科学、合理的认知,并遵循医嘱正确的配合康复训练,促进便秘治疗效果的提升。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身心保持舒缓、放松的状态下,使其及早恢复正常排便。通过适当的按摩护理,对于按摩的手法以及按摩的时间和次数等方面要足够的重视,一般定时和定量为按摩主要遵循的原则,在按摩之前病人需要将体内的尿液排空,刚开始按摩阶段使用较小的力度,之后将按摩的力度逐渐的增加,使用均匀和柔和的力度[4]。而且在护理和按摩过程中对饮食的卫生一定要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将腹泻的现象及时的避免,而且护理人员要将病人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的消除,这样可以将病人的护理依从性大大提升。
通过研究可知,护理人员以O rem自理理论为依据,将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系统的护理措施提供给病人,在此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腹部按摩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点,使患者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按摩力度和技巧,并通过合理的按摩方式,消除患者所需承受的不适感。同时,骨折患者可以养成良好的腹部按摩习惯,控制按摩的时间和程度,保持腹部按摩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5]。此外,部按摩时间可由患者自行选择,进一步提高患者便秘预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在此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消除患者对于便秘现象的焦虑情绪,为患者提供科学、营养的饮食搭配,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样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便秘的可能性。
在研究中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41.8%,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9%,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折病人便秘的预防中使用有腹部按摩要求的自理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将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大大降低,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将这种方法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朱翔,诸葛恒艳,汤正美.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体会[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1):243-244.
[2]钟光云.SFA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6):94-95+103.
[3]甘谱琴.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3,17(06):1069-1070.
[4]贾尚琼,田继书,李舜尧,蒋丽华.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8(23):2887-2888+2928.
[5]张小蓉.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197.
论文作者:卜俏梅,胡志辉,杨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方法论文; 腹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