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教学课例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勋伯格论文,实录论文,课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程。
2.通过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等音乐作品,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了解十二音音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总结无调性音乐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
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及创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我们听过许许多多的乐曲,相信每首乐曲都能带给大家不同的心理感受。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那么老师就首先考考大家的音乐感受力,弹奏两段在创作风格上完全不同的乐曲,你们能感受出哪段乐曲的主旋律是围绕着一个主音上下起伏的?哪一段乐曲感受不到这个主要的音?
教师弹奏两首乐曲的片段(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欣德米特的《间奏曲》),让学生对比欣赏。
教师:哪段音乐让你们感受到主音呢?
学生:第一段。
教师:大家的音乐感受力非常好,这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它的旋律特点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音进行。调性音乐的特点是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像我们的班级以班长为中心开展工作一样,我们称这种音乐为调性音乐。第二段音乐你们感受到主音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学生:杂乱,没有规律,有些乱七八糟。
教师:这是欣德米特的《间奏曲》,我们称这种音乐为无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则不依附于某个主音,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大多数音乐家都进行符合人们欣赏心理的调性音乐的创作,然而20世纪初却有那么一个人,敢于打破这种规律,第一个进行了不符合人们欣赏心理的无调性音乐的创作,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是勋伯格。大家对他和他的音乐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教师:不熟悉没关系,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熟悉他,看看他是怎样打破传统风格发展现代主义音乐的。(展示课题)《五首管弦乐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我们欣赏一下第一首,看看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弹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欣赏,初步了解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的区别。
二、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
1.完整欣赏
教师:音乐给了你怎样的心理感受?
学生:恐惧、焦虑、不和谐。
教师:老师在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感觉,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音乐呢?然而这恰恰是勋伯格的过人之处,就是把自己最独特的感觉全部融入音乐之中,好像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一样,我们看看作者给这部作品取了一个什么名字?(课件展示《预兆》)符合我们的心理感受吗?
学生:非常符合。
教师:勋伯格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法表现这种恐惧不安的预兆呢?这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音乐,提出问题。用语言激发学生思考、感受音乐。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音乐感受,让学生形成对无调性音乐的感性认识,把握对音乐的直观感受。
2.欣赏乐曲中的两个音乐片段
教师:老师从乐曲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两段。我们听一下第一段,请同学们注意它的节奏和音高特点。
(1)欣赏第一段
教师:节奏和音高有何特点?
学生:忽快忽慢,音高变化很大,一会儿很低,一会儿很高。
教师:大家体会得很正确,这就是节奏的扩展和紧缩相结合,高低音对比夸张、明显。可是到底是什么给我们制造了一种焦虑不安的音乐情绪呢?我们听一下第二段。
(2)欣赏第二段
教师:大家感觉这段音乐速度怎样?
学生:很快。
教师:乐器呢?哪一类乐器的音色使你感到焦虑和不安?
学生:有小号、圆号、鼓。
教师:对,就是铜管乐器的刺耳声音和打击乐器的噪音效果构成变化、对比,形成这类惶恐不安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从分段聆听中感受每个乐段的不同特点,通过音高、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3.探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才会让勋伯格写出这样的音乐?
教师: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表现方法以后,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才会让勋伯格写出这样的音乐?
学生:战争、灾难、恐怖的环境。
教师:是的,只有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他的作品风格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勋伯格的创作共分为三个时期(通过图片资料简单介绍三个阶段的创作)。1908年以前为调性音乐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过是模仿我听过的音乐而已”,我们不做过多了解。我们主要看一下1908年至1920年无调性音乐时期。这个时期战乱不断,人心不安,特别是1914年的一场战争(展示图片)。
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师:对,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而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时期的勋伯格内心感到恐惧、绝望和不安,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带着内心的冲动投入到音乐创作中来,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音乐创作手法也转向了无调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探讨,初步了解勋伯格创作的三个阶段,了解勋伯格的创作手法转向无调性的历史背景,为下一步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感受其时代特色打下基础。
4.复听《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
教师: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就让我们结合风格不同的六幅美术作品再次完整欣赏这部作品。
多媒体播放作品,课件出示问题:(1)你们能感受出哪两幅是和音乐相通的吗?(2)它们是属于哪种风格的?
教师:你们能感受出哪两幅是和音乐相通的?
学生:第二幅和第四幅。
教师:很对,这两幅作品是我们美术鉴赏里欣赏过的,你们还记得它的风格吗?
学生:抽象主义?表现主义?(不太肯定)
教师:大家有些混淆了。这是表现主义的美术作品。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作品常常与病态、死亡、失常相连,以表现作者主观心理冲动为主。勋伯格正是受到了它的影响,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表现自己内心的冲动。如果说《预兆》带给了我们焦虑和不安,那接下来的作品音乐风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它带给我们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对比欣赏第二首。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表现主义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的共通之处,使学生在听觉感受中产生自己的观点,产生与之相联系的视觉感受,表述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知道勋伯格的创作是受到表现主义美术的影响,强调内心主观的心理冲动。
三、欣赏《五首管弦曲》第二首
1.欣赏《五首管弦曲》第二首
课件出示问题:第二首与第一首在音乐情绪上有何异同?
教师:大家先来谈谈两首乐曲的相同点。
学生:都听起来比较杂乱,不和谐,不优美。
教师:不和谐、怪异等都是无调性音乐的共同特点。那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预兆》的速度很快,这首比较慢。不像第一首那么恐怖了,好像有些平缓的情绪了。
教师:这首乐曲带有抒情、沉思的情绪,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一样。我发现同学们已经慢慢走入了勋伯格的情感世界,开始听懂他的音乐了。如果由你们来给这首乐曲取个名字,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呢?(往事、晨光、突变)
学生:往事。
教师:《往事》是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二首,它在旋律、和声、音色上有着显著的特点。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作品的对比欣赏分析,肯定学生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2.体会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师:(用钢琴弹奏乐曲的主旋律)我们首先横向听一下乐曲的主旋律。这段旋律复杂吗?
学生:不复杂,太简单了。
教师:这种横向的非常简单的旋律经过作曲家纵向的创作后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了?(弹奏加入和声的乐曲主旋律)
学生:听到的音乐不是单层面的了,变得更丰富了。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种丰富、丰厚的感觉就是它的和声。我们再听一下它的音色,还显得那么突兀吗?(放音乐片段)
学生:变得柔和细腻了很多。
教师:简单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精致细腻的音色就是这部作品的三大特点,让我们结合表现主义的美术作品来领略一下。
3.复听作品(多媒体播放,结合表现主义美术作品)
教师:结合表现主义美术作品,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表现主义音乐的感受。
学生:作品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和变形;把内心的苦闷、孤独、绝望等情绪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无调性的创作手法。
教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老师再提问一点,表现主义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人的情感呢?
学生:作者的主观情感。
教师:很好,在我们共同欣赏和分析了两首无调性音乐作品和对表现主义音乐有了初步认识以后,对于无调性音乐的基本特点你们了解了吗?我们共同来总结一下。
设计意图:与表现主义美术作品结合完整聆听,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尊重学生个人见解,教会学生从音乐中找答案。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共同交流、共同合作中总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对本课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加以分析、理解、巩固。
四、无调性音乐的创作
1.无调性音乐的基本特点
学生:旋律上不依附于某个主音,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不和谐、怪异、刺耳;利用各种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和节奏的扩展与紧缩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让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教师:大家共同将无调性的基本特点挖掘了出来。无调性音乐的创作理念是:任何音响效果都是有效的;任何组织形式都是有效的。现在大家是否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试着用无调性的创作方法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场景?
学生:不是很有信心。
教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创作不需要多复杂,只要能表现出无调性音乐的基本特点就可以。例如表现激烈的战争、烦躁焦虑的情绪等。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鼓、钢琴,还有空矿泉水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使用。
2.拓展与探究
学生分组即兴创作,用无调性的创作手法表现不同的场景或音乐情绪。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
学生展示:
第一组:一个学生用钢琴弹奏一些不和谐的和弦,其余的学生有的打鼓,有的拍桌子,表现战争场面。
第二组:用空矿泉水瓶子发出噪音,一个女生尖叫,表现焦躁的情绪。
教师:同学们的创作虽然很简单,不可能像作曲家那样严谨和细致,但是或多或少都表现出无调性音乐的特点,说明我们的创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是不是?
学生(非常兴奋):是。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亲自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将自己对无调性音乐的理解以创作形式更好地抒发出来。
五、十二音创作技法时期(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1.简单介绍十二音创作技法
教师: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创作引起了20世纪音乐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仍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建立了一种叫“十二音技法”的体系,进入了他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什么是十二音创作技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十二音创作技法:(1)十二个不同的音符不重复地排成序列;(2)不易于歌唱;(3)用序列的原形和它的“逆行”“倒影逆行”等形式组成一部作品。
教师:这种技法不易于歌唱,我们可以从节奏上体会序列的原形和逆行,它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说无调性音乐不适合表现庞大的音乐作品的话,十二音创作技法恰恰解决了这一难点。勋伯格运用十二音创作技法精心创作了一部庞大的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作品表现了“二战”期间希特勒用毒气残害成百万犹太人的历史事实。苦难的民族血泪史激起了同为犹太人的勋伯格的爱国激情,怀着满腔悲愤用作品记录了这惊心动魄的一页,我们欣赏一下它的配乐朗诵段落。
2.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课件出示问题: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除了怪诞的音色,刺耳的音响,这部作品还给了你们什么感受?
学生:恐惧、震惊、震撼。
教师:这种感受是什么社会现实给我们带来的?
学生:战争、战乱。
教师:哪个同学能谈谈现在你内心深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这部作品震撼着每个听者的心灵,使我们痛恨战争与杀戮,渴望和平与自由。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捍卫世界和平。
教师:很好,这部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深层次地体现了勋伯格的创作理念,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热爱和平、期盼和平的愿望。
六、总结
教师:这一时期勋伯格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他也完成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历史任务。这节课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对于勋伯格和他的无调性音乐你们了解了吗?
学生:了解了。
教师:在你们心目中勋伯格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他叛逆、爱国、怪异、敢于创新。
教师:正像大家所说的,勋伯格是一位离经叛道,大胆创新,用音乐反映社会现实,引起凹世纪音乐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作曲家。这节课不论我们听到的调性音乐还是无调性音乐,无论是表现主义音乐还是浪漫主义音乐,都是人类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相信这节课我们都是音乐的受益者,我们都从内心深处感受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心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