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监督论文_王书芳

浅议会计监督论文_王书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 河北任丘 062552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经济监督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一种以基层单位财务收支为监督对象,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为主要形式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这一会计监督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我国出现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各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着严重失效的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维护社会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外部会计监督

一、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力量不足。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社会)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现有的审计力量无法应对迅速增长的审计业务量。民间审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审计监督的主力军,但其承担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可以说已不堪重负。

(二)监督力度不够。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位移,企业的审计监督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而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民间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委托民间审计,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民间审计业务的不正当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公证作用。

(三)市场竞争无序。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个层次的职责是明确的,国家审计主要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内部审计仅对企业或部门内部实行监督,民间审计职责非常广泛,业务量也非常之大,因而各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民间审计的飞速发展产生了监督市场的竞争,“垄断”性的竞争演绎了竞争的“无序”性。“银广夏事件”、“红光事件”就是这种无序竞争的结果。

(四)企业领导、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受部门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领导和职工国家观念淡薄,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在弄虚作假、巧立名目、偷漏税款上做手脚,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关于实行会计监督的规定,加强会计监督往往得不到支持,还会遭受种种斥责。他们的根本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只好随大流,听从厂长(经理)摆布。这正是财经违纪违法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有的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总抱着“领导批准我付款,除了问题我不管”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有的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出现会计人员贪污公款等形式的犯罪。

(五)在体制、制度上还不尽完善,法制建设还有待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那些违法行为,有的是会计不得而知,无从监督;有的是知情不举、放弃监督,放任自流;有的则是同流合污、通同作弊,从中捞取好处;个别人甚至监守自盗、以身试法,致使会计监督职能形同虚设。会计违法违规成本较低。会

(六)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已达一千多万人。在这部分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财务人员不足20%,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转行到会计岗位上的,有的甚至未受过任何专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低下,制约了会计人员不能很好地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企业的厂长(经理)作为《会计法》的第一责任人,也应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自身要遵法、守法外,还应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履行监督本企业经济活动的职权。还应当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如能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内部监督与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业务结合起来,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就能够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控制作用。多年来,部分企业只停留在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外部检查上,对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抓得不紧,存在内部监督由外部监督“代理”的现象。事实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不同,具有监督的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是外部监督无法替代的。只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性与全过程的控制作用,强化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与全过程控制,才能把财经违纪和财务违规事项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经得起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检查和考验。

(三)制定制度标准体系,以利完善制度建设。首先是在遵守《会计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国家要组成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比较详细的适合不同规模企业,又便于建立和操作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供企业选择制定,这样就避免了完整系统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因企业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完成的困难。其次是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纲”,而内部监督制度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内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真正得以贯彻实施,就必须有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四)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并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单位内外部形成合力予以监督方能奏效,外部由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上级主管单位及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检查;内部由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监管,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要建立财会人员的考核选拔机制,严把选人、进人和用人关。要在保持财会人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重要岗位和重要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要把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作为重要的选拔条件,建立一支坚持原则、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会计队伍,以便准确判断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吴水澎:《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3期。

论文作者:王书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浅议会计监督论文_王书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