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星华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胰脾科 300160)
【摘要】 目的:探讨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的患者采集过程中出现乳糜血后所采用的方法及体会。方法:收集我科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间的800例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的患者中20例患者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乳糜血后对其进行的处理,经过相应处理20例患者所采集的成品细胞质量未受影响。结论:在采集外周单个核细胞出现乳糜血后,给予相应处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乳糜血;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69-01
DC-CIK细胞治疗是目前应用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治疗中,广泛、安全的治疗方法。需采集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在GMP实验室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扩散后再为患者回输治疗。我科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间的80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乳糜血对其进行的处理,经过相应处理20例患者所采集的成品细胞质量未受影响,现将采集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在第一次溢出(80状态)结束,89状态(或87状态)出现IDB(界面探测值基线)值为40-50共7例,50-60共5例,60-70共8例。
2.处理方法
界面探测器是一个光学传感器,用于监测通过CRP(富成分血浆)管路光的通透量。当CRP管路内的细胞浓度增加时,光的通透量减少。因此,微电脑可以监测CRP管路内的细胞成分。界面探测值基线(IDB)以富成分血浆管路中清洁血浆的浊度设定。
如患者在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之前输入过脂肪乳、使用过高脂肪饮食,或者是患者自身原因(血脂过高)。在采集过程中第一次溢出后立即进行IDB值设定,会出现IDB值过高(≥40)。
2.1随着患者的血液循环,在采集过程中每次溢出后均需进行IDB值设定。在每次进行IDB值设定时会发现IDB值会逐渐下降。直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20-30)。
2.2提高设定的全血终点量值,全血量每增加500ml时设定一次IDB值。
3.总结
以上处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乳糜血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成品细胞质量。进行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富成分血浆管路颜色,准确记录IDB值,IDB值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以保证患者成品细胞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婧,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中的护理配合体会[J].天津护理,2010,6 18(3):137.
[2]王艳,孙玉红外周单个核细胞采集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2 8(4):208
论文作者:武星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乳糜论文; 过程中论文; 血浆论文; 方法论文; 管路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