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现代价值观的民族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看_中国模式论文

论价值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现代价值观的民族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看_中国模式论文

论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现代价值观念的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色论文,中国论文,价值观念论文,民族特色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2-0001-08

(一)

现代以前的人类基本上是分离的,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形成的各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尽管我们可以把各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念统称为传统价值观念,但它们无论是在形态、结构、内容还是实质方面都是彼此不同、各成体系的。因此,对 于传统价值观念来说,不存在国家特色、民族特色问题,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彼此性质完 全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然而,现代人类越来越一体化,与此相应,整个人类越来越认 同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就构成了现代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正 是在这种意义上,现代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全球化、人类化,或者说,人类不同国家、民 族的价值观念正在趋同化。现代社会人类价值观念趋同化的走向表明,各个国家、民族 的现代价值观念已经不再是各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观念,而正在开始成为同一种性质的价 值观念的不同形态。这同一种现代价值观念的各种不同形态,也就是各个国家、民族的 不同特色。所谓“特色”,所指的不是不同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 表征。现代价值观念的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所指的就是现代价值观念在不 同国家、民族、传统中的不同表征。从这个意义上看,价值观念的国家、民族、传统特 色是人类价值观念趋同化或一体化后才出现的新现象,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走向一体 化而国家、民族仍然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如果有一天国家、民族消亡,也许人类的价值 观念就不再存在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问题,尽管人类的价值观念因具有不同 群体和个体特色而仍然会是多元化的。

我们通常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化”、“有韩国特色的现代化”等等,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也好,“日本特色”也好,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含混的概念,既可以指这个国家的国家特色,也可以指这个国家的民族特色,也可以指这个国家的传统特色,也可以指这个国家的其他特色。人们事实上是在这各种不同的意义 上来理解“特色”。例如,在对“中国特色”的理解上就是如此。在有的人心目中,“ 中国特色”指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其基本规定性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现代化。在有的人心目中,“中国特色”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基本规定性通常是儒家思想。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弘扬传统文化前提下的现代化。在有的人心目中,“中国特色”更多地是指中国的国情,如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贫穷落后,国民素质差,等等。 如果作一梳理,人们这里所说的“特色”大致可以划分为“国家特色”、“民族特色” 和“传统特色”三类。这三类特色尽管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或其现代价值观念 的特色,但实际上所意指的可能是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在尚未现代化而又 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尤其突出地存在。弄清这种不同,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现代价值观念 的个性或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三种特色作一些进一步的分析 。

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家特色”,是指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现代化后所形成的现代价值 观念所具有的特色。这种特色一般是受一个国家在价值观念现代化之前所倡导的价值观 念(通常表现为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英国的女皇观念、日本的 天皇观念也许就属于这种特色。这种特色一般是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通过政治的力量程 度不同地保留原来的价值观念的一些原则所形成的。这种特色可能是传统意义的,也可 能是非传统意义的。日本的天皇特色就是传统意义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就不是传 统意义的。这种国家特色的程度取决于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彻底性程度。一般说来,价值观念现代化越彻底,这种国家特色越不鲜明。例如,法国的现代价值观念较之英国更为彻底,因而法国现代价值观念的国家特色远没有英国鲜明。

我们所说的“民族特色”,是指不同民族奉行的价值观念现代化后所形成的现代价值观念所具有的特色。这种特色一般是受一个民族在价值观念现代化之前所奉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英吉利人重视经验,日尔曼人重视理性,犹太人精明,也许属于这种特色。这种特色一般由民族性格决定的。民族性格是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的,因而一个民族在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这些民族性格带入所转换成的价值观念。这种民族特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国民性,除非通过自觉的反思和改造,否则是很难改变的。民族特色往往不是以国家为界限的,因为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民族,多个国家可能属同一民族。由于民族特色总会受到国家和传统的影响,因而即使同一民族的人,其现代观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所说的“传统特色”,情形更为复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自古以来沿袭的传统价值观念现代化后所形成的现代价值观念所具有的特色。这种特色一般是受一个国家在价 值观念现代化之前所世代沿袭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价值观念现代化后的日本仍然保留了“和衷共济”、“和气生财”等传统的“大和”精神。这种精神也 许就是属于这种特色。传统价值观念由于世代沿袭,积淀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和 精神,因而在一个相对较短的现代化过程中是难以完全改变的。虽然它的一些核心价值 观念需要转换才能成为现代价值观念,但转换后的价值观念仍然会保留过去的遗风,这 种遗风可以与现代价值观念共存共荣。一般说来,当传统沿袭的价值观念与国家倡导的 价值观念不一致时,传统沿袭的价值观念较之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更难以转换。因此, 一种现代价值观念的传统特色较之其国家特色会更明显,会保留得更持久。

以上三种特色虽然性质和内容可能不同,但作为“特色”已经与作为其根源的价值观 念在性质上有根本不同。它们不再是过去国家倡导的、民族奉行的、传统沿袭的价值观 念,而是这三种价值观念中经过现代价值观念的批判改造保留下来的一些有价值的、合 理的成份。一般说来,它们在现代价值观念的结构中不会是根本性的、核心性的、主导 性的价值观念,而是从属的、表层的、外围的价值观念,或者是作为现代价值观念灵魂 和精髓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以“人”作比方。现代价值观念好比就是人的本性,而各 国的“特色”好比是人的个性。没有人的本性就不会有人的个性,而人的本性要通过人 的个性来实现和体现。认清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为了追求人的个性而不顾人的本性,结果个性可能是有了,但却不是人的个性。

以上三种“特色”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缠绕的,很难理清道明。不过,对它们适当地加以辨识和区别对于那些致力于价值观念现代化而又力 求保留自己特色的国家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从那些已经现代化的价值观念 的“特色”来看,这些“特色”可能有些是有意识地保留的,有些是无意识遗留的。那 些无意识遗留的“特色”通常是零散的、暗淡的,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价值 观念的个性特征。只有有意识地保留并发扬光大的“特色”才可能是系统的、鲜明的, 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价值观念的个性特征。而要有意识地保留和发扬光大“特 色”并使之系统化和个性鲜明,就必须分辨和清理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民族奉行的价 值观念和传统沿袭的价值观念,弄清其中的哪些是与现代价值观念相冲突的,哪些是可 以与现代价值观念相容并能丰富、发展和完善现代价值观念的,从而有选择地保留和发扬那些与现代价值观念相容并能丰富、发展和完善现代价值观念的国家的、民族的或传 统的价值观念。

(二)

现代价值观念在一定的国家、民族的传统中生成,但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总是与传统的和现行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斗争中生成的。这样一种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这种革命不可能是完全彻底的,总是或多或少地会留下一些本国的印记。另 一方面,既然从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的一开始,价值观念现代化就总是在一定的国家、民族范围内进行的,在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冲突、斗争和妥协之中展开的,那么,在不同的国度,价值观念现代化的结果就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不仅在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是如此,而且在现代化原发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我们虽然笼统地把西方各国的现代化称为西方的现代化,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西方各国的现代化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从西方世界的范围内看,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例如,美国的现代价值观念与德国的现代价值观念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更强调个体,德国更强调整体;美国更倾向自由开放,德国更倾向调控保守;美国更崇尚物质享乐,德国更崇尚精神追求,等等。作为价值观念现代化结果的这种差异就是现代价值观念的个性或特殊性。我们应该承认,在当今人类,以至今后的人类,不可能存在一种纯而又纯的现代价值观念,现代价值观念总是通过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现出来的,尽管可能有些国家的现代价值观念更典型。从这种意义上看,现代价值观念具有不同的国家、民族或传统特色是不可避免的。

现代价值观念之所以必须具有不同的国家、民族或传统特色,是因为这样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只有这样,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现代价值观念本性上是开放的、多元的,只有具有不同的形态,整个人类的现代价值观念才会丰富多彩,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整个人类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多样性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如果只肯定一种现代价值观念模式,不仅与现代价值观念的本性相违背,而且会使现代价值观念缺乏生机和活力,直到最后枯萎。其次,只有这样,现代价值观念才会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乐意接受。现代价值观念产生于西方,而且是在西方国家在侵略和掠夺其他国家的过程中生长起来的,广大的非西方国家在情感上很难接受西方现代价值观念这种现代价值观念模式,如果使包含在西方现代价值观念之中的现代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本国化并构建适合各国国情和民族、传统的现代价值观念形态,各国会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它,避免“西化”之嫌。最后,只有这样,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在各国和平地确立,避免因价值观念的严重冲突所导致的流血、战争和动乱。现代价值观念是与传统价值观念根本对立的,确立现代价值观念如果考虑各国的国情和传统,就有可能避免价值观念转换可能导致的流血和战争,就有可能通过温和的改革实现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历史事实表明,这种温和的价值观念现代化方式是代价更小因而也是人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致力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实际上也就是致力于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中国致力于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的价值观念现代化要有 中国特色,这种指导思想是十分正确的。我们要实现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但不能照搬别 的国家的模式,而必须形成自己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其所以 如此,是因为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无论我们怎样全盘地学习或照搬别人的模式,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学到别人的模式。这是因为价值观念现代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进行的,而这 一切已经积淀成了深层的心理结构,要完全改变它也许几百年都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我 们一定要照搬别人的模式,其结果可能不仅没有学到别人的模式,自己的传统也被破坏 得面目全非,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不仅没有个性和特色,而且可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 ”。顺便指出,在我国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中,有不少人担心全盘西化因而反对全盘西 化。在我们看来,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论中国怎样全盘西化,没有几百年甚 至更长的时间,中国这样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不可能全盘西化的。我们认为,反对全 盘西化是对的,但理由不应该是担心中国会全盘西化,而应该是全盘西化的结果所形成 的价值观念不会真正是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也不会真正是西方现代价值观念,而是某种杂烩。

其次,从自己的国情(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状况)实现价值观念现代化,不仅可以在实现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发展和完善现代价值观念。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现代价值观念总体说来较之过去的一切传统价值观念都要优越,都更有利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但是,现代价值观念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着很多难以克服的局限和缺陷,而且事实上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因此,它需要各国在构建它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丰富、发展、完善它。如果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坚持现代价值观念一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国情构建它,追求其个性和特色,现代价值观念会更快地丰富和完善。由于价值观念现代化有先有后,后起的国家向先行的国家学习和借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学习和借鉴不能是照搬。学习不是照搬它的模式,而是学习这种模式所包含的内核,所体现的精神,所确立的原则。借鉴也不是照搬它的模式,而是借鉴它构建和运用的经验教训。弄清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中国无论是反对向西方学习还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常常把这种学习理解为全盘西化。其结果是在是否应该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始终难以形成共识,使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而没有向西方学习,应该学习的没有学到、不应该学习的倒学了不少,大大耽误了中国价值观念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三)

如果我们肯定中国的价值观念现代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不能是自发形成的,而必须是自觉构建起来的,我们必须致力于这种特色的构建,那么我们就必须进一步研究,中国价值观念现代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色。

这里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要使中国的现代价值观念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或并不主要是为了与别人相区别,不是为了与别人相抗衡,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国民生存得更好。那种对中国国民生存得更好无利的“花架子”式的“特色”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也是不值得追求的。另一方面,有一些设想的特色可能的确是十分有利于中国国民更好地生存,但却并不是中国社会所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我们都不可能使自己具备这些特色。这涉及国民素质、文化传统、综合实力等多种制约因素。这种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式的“特色”也是我们应该否弃的。总之,我们要追求的特色必须既是有益的也是可能的。根据这种要求,中国价值观念应该具备的自己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基本方面:

1)追求和谐。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和谐,并把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国传统所追求的和谐包括个人身心的协调、家庭成员的和睦、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秩序的纲常、天人关系的合一,等等。这其中可能有些专制性的糟粕和过时的内容,但其基本精神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批判地继承追求和谐的传统观念,不仅可以丰富现代价值观念,而且可以克服现代价值观念过分重视物质享受、过分重视个人自由、过分强调主宰自然等偏向。中国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能弘扬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特色,而且可以使中国的现代价值观念更完善。当然,这种和谐不是完全传统意义的那种无个体、无个性、无物我差别的和谐,而是以现代个体自主、人类主体等原则为前提的和谐,不是清一色的静态秩序,而是富有多样性的动态秩序。从今天人类的现实来看,个体自主的现代原则与中国对和谐追求的传统完全可以统一起来,而且也应该统一起来。

2)重视整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是绝对整体主义,十分强调整体。中国解放后,社会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原则,十分强调集体。显然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 承继关系,而且有着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强调整体或集体的地位高于个人或个 体。这种价值取向与现代价值观念的个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体的价值取向是对立的。但 是,中国历史和现行价值观念的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所包含的肯定整体或集体的实体地 位、强调整体对于个体的意义、要求人们热爱整体这些价值观念是有价值的,有助于克 服现代价值观念的某些偏颇。现代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说是个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它是作 为传统绝对整体主义的对立物产生和出现的,这从根本上是有利于整个人类更好地生存 的。但是,这种价值观念由于是整体主义的对立物,因而在产生的过程中过多地否定了 整体的实体地位和对于个体的意义。这种偏向自20世纪中期后开始有所纠正,但到目前 为止,尚未完全纠正过来。整体虽然从终极的意义上看是从属的,但并不总是从属的。 事实已经一再表明,整体的好坏对于个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价值观念现 代化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吸收传统的和现行的价值观念的合理内容,及早注意并适当纠正 近代以来在个体与整体关系上出现的偏向,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特色,而 且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价值观念。当然,重视整体,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体的主体地位, 而是要重视整体对个体的意义,使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发展协调共进。

3)关怀他人。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范围较狭小的人群的价值观念,是熟人社会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通常人情味比较浓。在中国民间盛行的价值观念,这种人情味就十分突出。中国自古推崇和追求“老之老,吾之老;幼之幼,吾之幼”的美德。将这种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性的转换,也可以成为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一种特色。现代价值观念的基本前提是肯定人是利己的,然后由此出发要求合理地利己,也就是要通过利他来利己。这种观念是与人的本性相一致,可以构建人人相互服务的现代社会,但是,这种观念总是给人一种赤裸裸地把他人当手段的感觉,似乎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关系之外没有什么超利害的关系,使人际关系冷冰冰的,缺乏温情。这实际上也表明了现代价值观念存在着局限。正因为如此,当代人类普遍呼唤世界多一点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构建现代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我国已有的关怀他人的重人情的传统资源,来克服现代价值观念存在的局限,使我国构建的现代价值观念超越于西方的现行的现代价值观念。事实上,弘扬中国重人情的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利己原则并不冲突。一方面,大家都普遍关心他人,社会就会普遍充满温情,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存会有更安全更美好的感觉,而这是现代价值观念所追求的更好地生存这一根本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关心他人并不排斥相互竞争,这正如体育项目比赛一样, 大家在赛场上是对手,在赛场外是朋友。竞争和友情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果我 们给现代价值观念增添友谊、友爱的内涵,现代价值观念会更完善,如果中国价值观念 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弘扬中国重人情的传统,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特色, 而且可以为人类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完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4)注重合作。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分散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虽然形成了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但这种价值观念却并不怎么强调合作精神。应该说,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比较缺乏合作精神的。然而,中国解放后几十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却突出了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成为社会倡导的一种重要价值观念。今天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正在为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合作精神却是一种精神财富,有助于克服过分市场化容易导致的以邻为壑的弊端。在我国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使计划经济条件下高度重视的合作精神嫁接到市场观念上来,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种社会化的经济,它虽然以个体为价值主体、以个体的利益为追求、以竞争的方式来实现利益,但个体的利益要通过社会来实现,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需要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合作精神和观念是更好地实现个体利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防止社会完全市场化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人生活和工作在各种组织中,组织的正常运行和最佳地发挥效能,更直接要求有合作的观念和精神。因此,在我国大力倡导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的同时,倡导合作精神并使之与市场、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十分 重要的。普遍形成合作观念,也可以成为我国现代价值观念的一大特色。

5)崇尚道德。中国社会历来都高度重视道德,以至于不少人把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德化社会。从现代的观点看,以德治国是弊大于利的,因而现代社会强调依法治国。历史事实证明,以德治国而不依法治国不仅不能治好社会,而且会使社会陷入苦难的深渊。以德治国而不依法治国的结果只会是“人治”,只会是专制统治。相反,依法治国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自主与和谐相统一的社会。但是,不能仅仅以德治国并不意味着道德不重要。道德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机制,它的使命在于告诉人们在法制的范围内怎样更好、怎样最好,告诉人们怎样走向完善。作为导向机制,它可以鼓励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同时又告诉人们应该追求什么。因此,具有道德可以使人精神充实、不断追求、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道德是一种个体的内在制约机制,有了道德的自觉,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由的主体,有了这种制约机制作补充,社会才会更和谐有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现代价值观念都十分重视法制的作用,而不太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把道德看作是个性自由的障碍。这应该说是现代价值观念的一种偏见。另一方面,现代价值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种物质主义取向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世界不断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人们不断千方百计地追求满足物质欲望,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一种物欲的世界,精神欲望没有了,精神追求没有了。这应该说是现代价值观念的一种偏颇。正是上述偏见和偏颇导致了在信奉现代价值观念的国度普遍存在精神空虚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病流行的问题。因此,在我国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建立现代法制观念的同时建立现代道德观念、在重视物质追求的同时重视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重要问题。中国有着重视道德的传统,为了克服现代价值观念过分重视法制、过分重视物质而忽视道德的缺陷,我国的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应该很好地利用我国重视道德的传统和传统社会的道德资源,使我国构建起来的现代价值观念避免已有现代价值观念的问题。当然,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有许多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原则相冲突的东西,这需要我们以现代价值观念的基本原则为尺度进行清理、批判和转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转换并使之成为中国现代价值观念体系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鲜明特色。

6)讲究情趣。重视时间、讲求效率是现代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人们的生活日益表层化、视觉化。这导致了以下一些明显的问题:一是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紧张很难缓释,其结果是不断追求强刺激,这就是现代社会之所以出现吸毒、性乱等现象的深层原因;二是人 们只重感官,特别是视觉的满足,缺乏深层次的追求,人越来越平面化,越来越没有生 活情趣,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认定的美好事物,如爱情、友谊越来丧失其崇高的价值,越 来越实用化;三是人们成天忙忙碌碌,传统社会的那种闲适完全消失殆尽,人们越来越 为环境所左右,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人消失在不断增长的物欲世界之中。总之, 现代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这样疯狂下去,人的心理承受不了,人的环境承受不了。中 国传统社会是一种自然经济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发展是停滞的,人们的生活节奏是缓慢 的。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形成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上流社会非常重视生活的情趣、优 雅这种传统。今天,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已经被人类所否弃,但是在这种社会形成的 讲究生活情趣的观念却可以而且应该嫁接到现代价值观念之上。讲究生活情趣与现代社 会生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是完全相容的,而且是现代生活所应该追求的。因为讲 究生活情趣不仅可以丰富个性,愉悦人生,使生活更充实、更美好,而且可以缓释紧张 ,调剂生活,使工作更轻松、更愉快。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劳动时间大大缩 短,闲暇时间大大增加,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因而讲究生活情趣和优 雅已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属品,而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共有品。因此,在我国价值观念现 代化的过程中,针对目前流行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局限突出讲究生活情趣的意义,对于克服现代价值观念存在的弊端,形成现代价值观念的中国特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四)

中国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应该具有中国的特色。在中国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追求形成中国的特色,这无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现代价值观念的丰富、发展和完善都是十分必要而又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中国特色也可能导致消极作用。我国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的实践已经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特色”这个口号的可能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中国特色,很容易使人们注重“中国特色”而忽略了“现代价值观念”。中国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任务是要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价值观念,显然,这两者是有主有次的:确立现代价值观念是主要的,是有中国特色现代价值观念的根本规定性;而中国特色是次要的,是有中国特色现代价值观念的非根本规定性。然而,确立现代价值观念是更为困难的任务,因为现代价值观念是与中国传统的和现行的价值观念根本对立的,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外在的。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过程中的中国人在情感上、本能上更倾向于重视中国特色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现代价值观念的根本规定性。这在价值观念转换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尤其是如此。由于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因而在我国价值观念转换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前期要防止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而不重视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换。在整个价值观念转换的过程中,要始终抓住价值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换这个根本和关键,在着力实现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兼顾中国特色。

第二,在进行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的过程中,一些保守人士可能抓住“中国特色”做文章,以应该突出中国特色为由,阻挠甚至反对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并且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的情况下,一些保守人士已经不公开反对实现现代化,不公开反对观念更新,但他们可能抓住“中国特色”这面旗帜做文章,以这不符合“中国特色”、那不符合“中国特色”阻挠或反对一些根本性的价值观念转换和更新。他们通常把“中国特色”问题与“西化”问题联系起来,丢掉“中国特色”搞现代化就意味着“西化”。用“西化”来阻挠、限制和反对改革,动辄就指责别人搞精神污染,搞自由化,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中国二十年来改革遇到的主要阻力不是国外的,而是国内的,而且几乎都是以“中国特色”这个口号为大旗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几乎成了一些人用来吓唬人的“虎皮”。由于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因而在我国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开放,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制和政策措施,保证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方面无禁区,使“中国特色”不可能成为反对改革的武器。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至少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初始阶段不应过分强调“中国特色”的意义。

第三,“中国特色”的口号可能成为人们自我原谅、推卸责任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问题,这本来是自然的,问题是要正视问题并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可是有不少人却可能不去这样做,他们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去找理由搪塞,从而为自己开脱。“中国特色”就成为了他们最充足也是最方便的理由。如果改革不到位,他们就会说,这是中国特色;如果出现了什 么不良现象,他们就会说,这是中国特色;如果出现了某种失误,他们也会说,中国的 特色就是如此。这样一来,“中国特色”并没有成为中国真正的特色和个性,相反成了 逃避改革的避难所。我们稍加反思就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被认为是中国特 色的东西几乎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难题。这些难题常常成为改革的拦路虎,不是人们不 能解决,而是人们不敢解决。由于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存在,因而中国的价值观念更 新要走出困境,加快步伐,必须拆除这个“避难所”,而“拆除”的方式就是要使中国 特色从属于现代价值观念,以现代价值观念的根本原则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中国特色 ”,只有不与之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被看作是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事实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中国的价值观念现代化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中国的现代化就会始终在“体”、“用”问题上兜圈子,而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怪圈。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标签:;  ;  ;  ;  ;  

论价值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现代价值观的民族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看_中国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