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田芳

(长沙市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分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5),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n=35),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两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提示观察所得结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护理服务中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病类型,该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饮食混乱、肺组织或肺血管慢性病变以及肺功能异常,为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而且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诱发右心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肺源性心脏病多见老年病患,在对其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分组护理,探究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分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5),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n=35)。所有病患入院后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均≥60岁。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为(65.5±4.2)岁。患病时间:4个月-5年,平均患病时间为(2.2±1.3)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5.4±4.3)岁。患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2.3±1.5)年。对两组病患的基础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如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治疗药物,叮嘱患者注意休息。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并记录好相关工作情况。若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异常则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如上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①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较易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极易出现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因此出现抵触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同时也要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疗工作的积极意义告知患者,以便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②因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诱因与肺部感染存在较大关系,因此其多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黏痰不易咳出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不良后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协助排痰护理,如对患者实施体位引流、叩背等等,以便促进痰液的排除。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指导,告知患者多食用瓜果蔬菜等绿色食品,依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合理调整盐的摄入,以便避免患者便秘,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排便。④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因此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也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判断力减退等症状,以便尽早识别肺性脑病,予以干预。

1.3统计学处理

①住院时间。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中共设有36个题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调查表,表中共设有10道小题,均设有是与否等选项,以是选项选择数量≥8个判定为非常满意,≥6个为满意,≤5个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计数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类资料实施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则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分析

3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多见老年病患。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且较易反复发作,因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等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且若该病症未能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在治疗过程中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十分重要。在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要注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引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另外也要强化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实施对症处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6]。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2.5±5.3)d,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90.9±4.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病患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显著。证明优质护理干预服务的实施更利于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护理服务中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确保患者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倩,余盛玲,陈欧丽.循证护理配合雾化吸入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和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41(5):607-609.

[2]郑侠.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43(25):2382-2383.

[3]杨亚立.加强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9(12):172-174.

[4]杨向荣.循证护理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45(24):205-206.

[5]程忠英.循证护理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29):150-150.

[6]李晓玲.循证护理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集动脉血标本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5):43-44.

论文作者:田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