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田间管理论文,棉花论文,花铃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间。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盛花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有机养分的80%~90%运输到蕾、花、铃等生殖器官,整个花铃期根系生长逐渐减弱,而吸收能力最为旺盛。 花铃期棉株的长相要求是: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向生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若株型高大、松散、茎秆上下均粗,节间稀,果枝斜向生长,叶片肥大,而花蕾相对瘦小,脱落多,则为肥水过多,长势过旺的表现;若植株矮小,瘦弱,果枝细短,叶片小而发黄,花蕾少而不壮则为肥水不足、生长不良的表现。 一、合理施肥 棉花花铃期要做到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喷洒叶面肥。 因底肥不足、棉株长势显弱的棉田,花铃肥应提早到蕾后期追施,以免施肥过晚,造成脱肥引起后期早衰。 地力较差,棉株顶部结铃较多且有早衰趋势的棉田,要早施盖顶肥;花铃肥追施较晚或长势旺盛的棉田,可不再追施盖顶肥,否则引起贪青晚熟。 从8月上旬开始喷洒叶面肥。长势正常的棉田,要喷施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要喷2次,每亩喷洒溶液40~50ml。长势显差的棉田,可喷洒50~100倍的尿素溶液加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已有明显早衰象征的棉田,可喷洒50~100倍的尿素溶液加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0~20ppm的赤霉素溶液。 二、修棉整枝 修棉整枝对于调节营养分配,减少养分消耗,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长势的棉田要在7月中旬前后期间打顶。打顶过晚易引起顶部脱落增多。 肥水较足、长势较强的低密度棉田,打顶适当推迟到7月20~23日,若过早打顶会加重顶部果枝伸长,弱化棉株中部以下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后期烂铃,同时出现赘芽丛生消耗棉株养分。如果打顶过晚,顶部的青铃不能正常成熟,减产降质影响收入。 水肥条件好、棉株长势旺或有严重封行趋势的棉田,打边心可控制封行时间和程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无效花蕾,促早熟,减少烂铃,应结合劳力条件酌情进行。 透光性差的棉田应去老叶和空果枝。后期田间郁闭的地块,为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及烂铃的发生,可由下向上分期打掉主茎老叶,同时将不同部位的空果枝去掉。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适当保留部分赘芽。 棉株打顶要坚持“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整枝原则。 三、抗旱排涝 棉花花铃期会出现阶段性旱情:晴天中午棉株顶部叶片出现萎蔫,下午4时左右仍未完全恢复,果枝伸展慢,叶色暗绿无光泽,已经表明缺水。一周内无降雨时,就应补充水分,进行隔行浇水。每亩用水量30立方米左右,使棉田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在抗旱的同时也要经常注意天气变化,打通田间梗阻,疏通排水渠道,做好排涝准备。防止遭水浸泡时间过长引起蕾铃脱落或死棵现象。 四、合理化控 棉田化控应根据天气情况、棉花长势、土壤含水量确定适宜的化控时间、药剂用量、用药次数,按照少量多次、先轻后重的化控原则,把握住控高棵不控矮棵、控旺棵不控弱棵,肥地多控,瘦地少控或不控。通过化控作用保证棉花有一个合理株型,少长赘芽,蕾铃脱落轻,修棉用工少,实现节本增效生产目的。 一般来说,在盛蕾期亩用25%助壮素2~3g,兑水10~15kg,喷施1次;初花期亩用25%助壮素6~8g,兑水20~25kg喷施棉苗。打顶后7天左右(除早衰田外),亩用25%助壮素12~20g,兑水30~40kg喷施棉校上部果枝尖部。 五、及时治虫 1.棉铃虫 实行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对秋季棉铃虫危害较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作物,在收获后至封冻前实行秋耕冬灌,提高棉铃虫越冬死亡率。 狠抓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及第一代幼虫防治,将棉铃虫危害控制在棉田之外。采用频振式杀虫灯、人工捕虫、药剂挑治等措施,控制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幼虫数量,降低棉铃虫一代成虫数量和第二代幼虫在棉田的危害。 种植玉米诱集带。在棉花播种的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育早熟或中熟玉米品种,要点播在棉田边行膜内,成虫发生期即产卵孵化期,每天早晨固定专人拍打心叶灭蛾或及时喷药防治;减少虫源和棉田药剂防治。 加强棉田水肥管理,及时化控,防治棉株徒长。在棉花生长中后期,打顶整枝,集中于田外处理。 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依据虫情监测和防治指标,对虫量较大的棉田实行药剂挑治。注意适期用药。正确选择对路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慎用或不用复配制剂农药。 2.盲蝽蟓 盲蝽蟓包括绿盲蝽、中黑盲蝽等,常混合发生,以成虫、若虫危害,活动性强。棉花的顶心、边心受害后可造成棉叶穿孔、“破叶疯”、无头苗、多头苗。花蕾被害后在蕾冠上出现黄斑,花药萎缩,影响受精,并造成脱落。幼铃受害后铃壳上出现水渍状棕色圆刺斑点,后转为黑褐色,内部胚珠受损,影响纤维发育形成,严重时可连片凹陷成为僵果甚至脱落。 盲蝽蟓在棉田危害初期往往不易发觉,在棉株被害症状明显时防治又为时过晚,因此需在虫情监测的基础上,加强虫源田与棉田药剂防治。每亩用12%施闲乳油90ml或24%新宝乳油90ml均匀喷雾可兼治盲蝽蟓、玉米螟、棉铃虫。氧化乐果、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及2.5%功夫菊酯、锐劲特防治效果也较好。着重对嫩头、边心和蕾铃喷洒。高温季节注意安全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对于盲蝽蟓危害棉株形成的多头苗,可通过及时整枝治理留二头或一个强枝等补救措施,充分发挥棉株调节补偿作用,特别是表现在蕾的大量补偿,促使结铃数增加,挽回部分损失,将盲蝽蟓危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棉蓟马 棉蓟马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6~10代,一般每代为期19~23天。主要为害棉苗子叶、嫩小真叶和顶尖。小叶受害后生银白色斑块,严重时子叶枯焦萎缩;真叶被害后,发生黄色斑块,严重时枯焦破裂;顶尖受害后变成黑色并枯萎脱落,子叶变肥大,成为长不成苗的“公棉花”(即无头棉),不久死亡。 早春寄主防治:棉苗出土前,在葱、蒜及其他早春寄主上最好预防性喷药治1次,将其消灭在未迁入棉田之前。 农业防治:冬春结合积肥进行田间清洁,铲除田边地头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拔除“公棉花”和“多头棉”。定苗后及早对“多头棉”进行特殊整枝,去除多余赘枝,并适当施肥,促进棉株恢复。 药剂防治:可选用下列药液进行常规针对性喷雾:50%辛硫磷乳剂或50%久效磷乳剂兑水稀释1500~2000倍、25%伏杀磷兑水稀释1000~1500倍、20%抗蚜威兑水稀释1500倍。 4.棉蚜虫 棉蚜虫常集中在棉花的叶背面、嫩茎上危害,吸取棉花汁液,造成棉苗发育迟缓,现蕾减少,蕾铃脱落。苗期受害,棉叶卷缩,生长停滞,推迟并减少开花结铃;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呈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成熟期受害,蚜虫的排泄物污染棉纤维,使棉纤维含糖量增加,造成纤维粘连,影响纺织加工。 生态、生物和物理防治:1.早春集中对室内花卉(埋药或喷药)和温室蔬菜(喷药或悬挂黄板诱蚜),如黄瓜、西葫芦、芹菜等植物和作物上的越冬蚜虫进行统一防治,减少棉蚜对棉花的危害;2.棉花出苗后,在棉田四周种植苜蓿、油菜、小麦等天敌招引植物和放置诱蚜黄板,培育天敌,增加棉田天敌数量,诱杀棉蚜,降低棉蚜基数,推迟棉蚜进入棉田时间,达到减轻危害保护棉田生态的目的。 化学防治:1.涂茎。加强田间虫情调查,发现棉蚜中心株,立即用药涂茎,严禁大面积用药。具体做法:用40%氧化乐果1份配水5份制成药液,使用涂茎器涂于棉花主茎红绿交接处一侧,涂药长度3~5厘米(棉花现蕾后涂10~12厘米),切忌环涂;2.喷药防治。选用专用杀蚜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低毒高效农药进行防治。点片发生时立即进行点片防治,不可盲目大面积用药。喷药时要细致周到,尤其叶背面要重点防治,喷药时要做到大水量、低浓度,每亩用水量要在30公斤以上。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_棉花论文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