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诊断办公室 广东 佛山 528000)
【中图分类号】R764.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64-02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损伤[1],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不断深入,职业健康监护的进一步加强,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也不断上升,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也不断更新,在诊断过程中依然发现不少问题。我所自2014年10月取得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资质后,到2016年6月止,共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88例,其中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35例,约占39.77%。现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本组35例中,纯音测听结果不符(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dBHL或/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20例(57.14%);伪聋(客观听力检查不支持纯音测听结果)6例(17.14%),其中5例是同一家企业员工;接触职业噪声时间不够三年9例(25.71%),其中最短的接触时间只有3个月;药毒性耳聋1例。此外,35例双方共同确认有噪声接触史及接触时间,皆无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检测报告提供不完整。
2.诊断体会
根据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主要是以纯音测听结果为准,至少进行3次纯音测听检查,各频率听阈偏差≤10dB,取每一频率3次最小阈值进行计算。因此,在职业健康监护时的听力检查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听力检查医生必须要熟悉诊断标准,经过复查,选最好的一次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同时,如果复查结果出入较大,则要进行多次复查,并对仪器进行校正。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纯音测听结果不符而不能诊断上职业性噪声聋的几率,提高诊断率,减少企业与劳动者及体检机构的矛盾。
有资料表明人的听力损害是多因素的,其中长期戴耳机听音乐,长时间打电话和晚睡都能造成听力损害[2]。本组资料中9例接触噪声时间不够3年,最短的才3个月,这些要引起各方面注意,需要通过企业健康教育,改变员工生活方式,并做好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避免损害加重。
对于受检者不配合的(伪聋),在职业健康监护时听力检查医生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要正确引导受检者,耐心说明厉害关系,适当提出批评,同时在检查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打破规律,扰乱受检者思维,几次测定后认为有伪聋可能的,进行客观听力检查以明确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9.
[2]谢文倩,曹承建,邵玉仙,等.杭州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5):475-479.
论文作者:陈智灵,吴健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噪声论文; 职业性论文; 听力论文; 纯音论文; 职业论文; 听阈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