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防火关系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别是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十分重要,其防火技术要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需求。本文对民用建筑防火系统的相关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火技术;建筑设计;运用
1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通过以往的民用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数据显示,很多火灾事故原因起因于建筑装修材料燃点过高。比如当前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快速的推广和应用,但却普遍含有大量的高可燃性材料,而且有的材料燃点过高,容易受明火和温度影响发生自燃。可见要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使用合理的建筑装修材料相当关键。建筑材料引发的火灾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建筑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及预算人员,往往过多的重视建设的经济成本,选择装修材料时忽略其防火性能,导致一些易燃材料被使用到工程建设中。另一方面,易燃的建筑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材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的刺激性气体,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热量。不仅影响人员撤离逃生和消防救火工作进行,一旦吸入人体也会严重危害健康。为了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要在初期选择防火性能强的材料,综合考虑燃点、性能等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技术,提高建筑的防火等级,使民用建筑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减少火灾隐患并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民用建筑通常结构简单,设计中经常忽略防火安全措施。一是不应在C型或L型的的建筑转角处设置防火墙,当必须在该类转角附近设置防火墙时,两墙之间和其门洞开窗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4m。当设置防火墙后,紧邻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与防火墙之间的安全距离,要至少保留2m以上间隔。如果门洞与墙面的距离小于2m时,要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来弥补安全缺陷。二是管道井防火分隔措施。如果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米时,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要每隔两到三层的位置,要设置耐火楼板当作分隔带。如果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管道井要在每一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井壁上要设置丙级防火门当作检修门。三是开设房间门窗时,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不能设置门窗,如果设置了能够通向外部的疏散门或公共走廊时,可以减少门窗的设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消防电梯时,消防电梯在所有楼层都要设计停靠,所设置的电梯前室要设置在靠近外墙面。楼梯间要在首层开设直通室外的通道,通向室外的通道长度要在30m内,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四是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规定,科学考虑钢筋最小保护层的厚度,和火灾对钢筋的影响,防止火灾高温对钢筋造成的形变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下降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吸氧腐蚀问题。设计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时,施工单位往往只考虑钢筋耐腐蚀性,忽视火灾发生对建筑内部钢筋的影响。钢筋受高温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钢筋与混凝土脱离,这些问题都要在民用建筑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考虑,施工单位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增加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民用建筑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一定要小于普通混凝土构件,致使钢筋的耐火性能大幅度降低。所以实际设计施工时,要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钢筋表面抹灰等措施提高钢筋防火性能,提高耐火极限,达到防火安全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设计平面时布局对防火的影响
建筑设计平面布局分布接直接影响这建筑的防火性能,科学合理的平面布局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火灾发生,或当发生火灾时使火灾对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备是在一些娱乐场所或公共场合的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建筑布局影响防火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当火灾发生时便于消防救援和人员疏散。所以,在设计建筑平面布局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安全相关规定要求,统筹考虑材料、布局等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防火性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火灾隐患。比如KTV、酒吧、幼儿园、商场、洗浴场所、宾馆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当火灾发生时能否顺利撤离和疏散,也是衡量防火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备是幼儿园以年龄较小孩童为主,出现紧急情况小孩子逃生能力较弱,幼儿园设置楼层不能过高,还要对幼儿设计专门的安全撤离出口。
4民用建筑设计安全疏散问题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要重点考虑到火灾发生后的安全撤离问题,要使人员能做到快速及时安全的疏散和撤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要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内部的疏散口数量、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因素,特别是疏散距离方面做出了十分细致明确的描述与规定: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通常设置不应少于2个,而且建筑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持在30m以内,如果疏散门与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不能直通时,要采取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要保持在10m内。当前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时,经常容易忽视上述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十分细致而且明确的规定了房间内部各点与房门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应该以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直线间距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于室内为丁字形的走道,距离设置要严格依照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进行设计,在进行防火设计时要考虑走道的中断距离,做好安全出口的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要务必在建筑内部,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和配备自动喷水灭火装备和必要的其他消防设备。
5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和防烟分区
在设计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最大防火分区和与防火分区有关的防烟分区两个方面,设定防火分区时,要综合考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设计,一般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空间中会设计防烟分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设置排烟走道时,相邻两个排烟走道要在6m以内,防烟分区的间隔不能高于500m,防烟分区不能直接越过防火分区。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面积一般在2000㎡,还要求不能跨越防火分区。在普通多层建筑、地下建筑、无窗的地面房间、地下公厕,要设置相应的有直接排烟或者无自燃排烟疏散走道,实现自然通风,一般设置最少为20m长度的无自燃排烟疏散管道,或设置能够直接排烟的自然通风管道,一般长度不超过40m,防烟分区通常控制在500㎡。
6结语
科学合理的应用相关防火技术,是提高民用建筑安全性和建筑设计质量的关键,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能力与防火质量,不仅对民用建筑安全使用及疏散性能和防火性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本文对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技术运用进行了分析阐述,实际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运用已经日益成熟。建筑设计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开发新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形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防火结构和防火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民用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礼庆.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93-94.
[2]胡娟.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7,(14):152-153.
[3]程静.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43.
[4]林歆,付敏.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0):19-20.
[5]宋鹏.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127-128.
论文作者:陶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火灾论文; 分区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