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自然环境与森林防火意识论文_耿正增

地质灾害自然环境与森林防火意识论文_耿正增

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 276400

内容摘要: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双防”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两项工作。近几年,虽然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发生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潜在的危险始终干扰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介绍了全县现状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 森林防火 机制 隐患点

一、“双防”工作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沂水县矿产资源富集,沂沭断裂带纵贯南北,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分布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近几年通过持续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消除灾害隐患点37处,涉及1140户3283口人。目前,剩余的9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防治监控,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64个村,涉及761户1772人。其中:滑坡23处、崩塌62处、泥石流4处、地裂缝1处;危险性大的27处393户、中等的37处288户、小型的26处80户。

2、森林防火方面。全县现有有林地面积116万亩,其中公益林53万亩、经济林26万亩、用材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32%,有10个森林防火重点乡镇、4处国有林场,全县公益林面积占全市公益林总面积的18%,是山东省I级火险等级县,森林防火任务艰巨。

(二)目前预防措施

1、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

一是健立一套长效工作机制。紧抓台风登陆重点时段、冬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安排部署防火、防地质灾害工作,县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业务督导,乡镇政府承担主体防治,村委具体落实监控措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护林员一线开展巡查、排查,发现险情、火情及时上报处置,形成良性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建成以县、乡(镇、街道)、基层所(站)、村、群测群防员护林员“五位一体的区域联防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机制。加强值班备勤,强化应急处置,森林防火做到“打早、打小、打了”,防火期,县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坚持集中食宿,24小时值班备勤,时刻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是建立工作台账。以乡镇为区域,以村为网格,全面清查隐患点,对各隐患点实行数据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工作台账。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查明每处隐患点位置、规模、危险程度、威胁人口、户数、影响范围、划定应急撤离路线图。每年汛前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将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为防治重点,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督促乡镇政府立即启动搬迁避让工作。森林防火以10个重点乡镇的129个重点村及4处国有林场为防控重点,就资源分布、树种、林区道路、水源地位置等建立详细工作台账,每年度防火期在重点区域强化宣传力度、加大巡逻防控密度,同时在监控设施、林区道路、水源地等防火项目建设上向重点区域倾斜,确保重点区域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是建立一支上下联动快速反应防控队伍机制。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反应队伍,汛期每天24小时值班,实行日报告制度。森林防火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护林员队伍。

五是制定一套有效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媒体,出动宣传车、设置固定宣传牌、悬挂预警旗、印发明白纸、防火宣传赶年集等多种形式,开展双防安全宣传教育,宣传地质灾害和防火安全知识;汛期、清明节前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露天矿坑防溺水和防火进校园宣传教育。每年冬、春季分期、分批对全县乡镇长、基层所长(站长)、森林消防应急队伍、护林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重点村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进行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扑救能力。对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制订应急预案,向村民逐户发放“两卡”(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设置警示牌、应急撤离路线图,让群众熟悉撤离路线撤离信号,极端天气采取应急避险撤离。

二、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灾害方面。一是群众主动防灾避灾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地质灾害险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地质灾害点面广量大,地方政府财政规模有限,下步亟需启动的避让或治理项目所需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三是搬迁安置区建设很难避开基本农田或一般农田。

2、森林防火方面。一是存在厌战和麻痹松懈思想,侥幸心理突出,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二是防火“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未形成。三是火灾应急处置中,乡镇普遍存在依赖思想,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上山清理余火,看守火场,极易造成死灰复燃。四是林区水灭火能力建设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加强双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双防项目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物资装备、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重点林区塘坝、蓄水池、小水库等水源地建设,切实提高水灭火能力。

3、加快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进度,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避让任务。

4、加强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值班备勤工作。

5、推进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制建设,着力在推进完善高标准“十有县”(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审然;大渡河支流——流沙河自然地质灾害成因剖析[J];铁道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2]王学孟;;地质灾害与灾害地质学[J];江苏地质;1986年01期

[3]高庆华;要警惕地质灾害与自然灾害[J];中国地质;1988年08期

[4]乔辉,汪滔,谢志远.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物联网学报,2018,2(03):98-103.

论文作者:耿正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地质灾害自然环境与森林防火意识论文_耿正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