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姜大海

(宜城市华光卫生院 湖北宜城 4414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应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5例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利用抽签的方法平均分为A、B、C三组/45例。A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C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效果。结果:A、B、C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依次为91.11%、88.89%、93.33%,差异不明显(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0.00%,8.89%,1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C组次之,A组最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的效果相似,但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11-02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含胰胆、胃、食管、十二指肠等病变而引发的出血,同时也包含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空肠病变而致的出血。呕血、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照出血原因可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胃癌出血等。为研究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及泮托拉唑的效果,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患者均有呕血或黑便症状,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点。利用抽签法将135例患者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5例。

A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3~87岁,平均(50.94±13.86)岁。

B组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1~89岁,平均(51.14±14.03)岁。

C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3~90岁,平均(51.22±14.12)岁。

三组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可作临床比较。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进行禁食、扩容操作,应用止血剂,治疗时停止抗酸药物的应用。

A组: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及20mg奥美拉唑(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72)组成的混合溶液,2次/d,7d/疗程。

B组: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及20mg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14)组成的混合溶液,2次/d,7d/疗程。

C组: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及20mg泮托拉唑(河北智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01)组成的混合溶液,2次/d,7d/疗程。

1.3 观察指标

3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有无活动性胃出血及治疗的总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数据。

1.4 判定标准[1]

出血停止判定标准:患者呕血、黑便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压积处于正常水平且趋于稳定,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点,生命体征正常平稳。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3d内出血停止为显效;治疗4~5d内出血停止为有效;治疗5d后出血仍无停止迹象。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各相关资料、数据均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处理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行差异检验,以χ?行计数资料间的差异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A、B、C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n,(%)]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3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患者出现头痛,1例患者出现腹痛,3例患者出现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B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C组3例患者出现头晕,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三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3.结论

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止血药物通常是治疗的基础方法。目前临床多用抑酸药物静脉滴注的方法达到提高胃中PH值、抑制胃蛋白酶破坏凝固血栓并最终止血的目的[2]。

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精确地作用于胃壁细胞上,从而使该处H+-K+-ATP酶失去活性,且作用不可逆[3],最终发挥出阻碍胃壁细胞中H+转移至胃腔,降低胃酸分泌量的作用。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该药物可长期维持患者胃中PH值>6,其作用机理大体与奥美拉唑相同。此外,埃索美拉唑还能明显抑制刺激迷走神经、五肽胃泌素、组胺及二丁基环腺苷所致的胃酸分泌。作为第三代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抑制H+-K+-ATP酶活性时选择性极高,且为非竞争性抑制,可强力抑制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酸分泌量过多。此外,泮托拉唑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为出血部位血小板凝集创造条件[4]。

本研究中,A、B、C三组均取得了较高的止血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效果肯定。但B组不良反应最少,C组次之,A组最高,差异明显(P<0.05),表明埃索美拉唑治疗时安全性最好。

综上,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的效果相似,但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春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126-128.

[2]万彤.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在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162-163.

[3]陈俊.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9):3901-3901.

[4]崔虎军.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19-120.

论文作者:姜大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姜大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