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兰 熊正蓉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科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观察现代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两种模式在42例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疼痛性质和情绪改变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疼痛改善好于传统组护理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而出现焦虑情绪的倾向亦低于传统组。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外周神经损伤性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损伤;神经痛;整体护理
[Abstract]Object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ol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neuralgia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Methods 42 cases of neuralgia patients after peripheral nerve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holistic nursing an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and observing VAS,sleeping time,sleep time and anxiety mood tendency,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effects of two nursing patterns.Results The VAS and the ratio of anxiety mood tendency is lower in holistic nursing group,sleeping time in holistic nursing group was longer than in traditional nursing group.Conclusion Holistic nursing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VAS of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neuralgia after peripheral injury,it wa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erve injury;neuralgia;holistic nursing;
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即可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改变,目前主要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神经核对症止痛控制疼痛,但是仅有部分患者疼痛得到较好控制,而多数患者疼痛持续至损伤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甚至更长时间。患者常因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导致情绪改变、食欲不振,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出现抑郁情绪。因此如何通过护理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值得护理探讨的问题。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经医院人体研究伦理委员会同意,将入住我院的42例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现代整体护理模式(A)组和传统护理模式(B)组;其中A组25例,上肢神经损伤19例,下肢神经损伤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2—48岁;B组17例,上肢神经损伤13例,下肢神经损伤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1—47岁。两组患者间年龄、文化背景及临床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2.1 A组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之中。对患者提供生理疾病、心理、社会、饮食及文化等各个层次的全方位护理。B组仅遵照医生制定的医疗方案,按照患者需要提供被动的传统护理服务。
1.2.2 观察指标:采用双盲法进行,对入院当天、第3、7、10、15天进行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焦虑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疼痛评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采用每日3次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并与医生的3次不同时间VAS评分进行平均后的得分表示;睡眠时间以每天睡眠时间总和表示;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情绪评分,每3天进行一次测评,>14分表示有焦虑情绪存在,15天之内出现焦虑情绪者均计入统计范围。
1.2.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5天临床治疗和护理,疼痛和睡眠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改善情况好于传统模式组(p<0.05),出现焦虑情绪的几率亦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
Table 1 The change of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3 讨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即可出现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现【1】,不同性质疼痛持续时间不一,且仅有部分患者的疼痛在早期得到良好控制,而大多数患者疼痛持续至损伤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该类患者的疼痛很容易衍变为慢性疼痛,长时间的疼痛可导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降低,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抑郁症。因此提高早期疼痛处理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护理是一种指导护理工作实践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使人和自然、社会有机结合的生命整体。其目标是以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不同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方法【2】。我们依据每一个患者的特点详细制定具体的护理要点,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生理、疼痛衍变、饮食、心理及社会回归等各方面的护理和指导,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神经损伤多伴有骨折或者外伤,对于该类疾病的患者首要任务是针对基础疾病的护理,骨折或者外伤的疼痛通过手术和常规镇痛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得到早期控制,因此该类性质的疼痛不易发展为慢性疼痛。而伴随的神经损伤即使得到早期修复亦可能在早期即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该类疼痛有别于临床上的其他疼痛,通过普通的镇痛药物和方法,通常效果不甚理想。García-Campayo J等【3】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发生疼痛躯体综合征的机率可以达到59.4%,而疼痛躯体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又发生在胃肠性疼痛。因此在该类疾患中,期临床用药、饮食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类病人出现焦虑情绪的可能和疼痛性质的特殊性,可影响患者消化功能至食欲不振【4】。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不食或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烟酒;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尽量减少对胃肠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并同时复合应用胃粘膜保护剂以防止对胃肠道的并发症。
倪雪珺【5】等研究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焦虑和抑郁情绪,两者关系密切。通过该组患者的年龄可以看出,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因为神经损伤导致其长时间不能回归社会和工作岗位,以及该类疾病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均是导致该类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在第7天的出现疼痛反复、睡眠减少的改变,这可能与患者的焦虑情绪出现有关,而对焦虑情绪的评分正好印证了这点。这说明外伤后神经损伤患者在早期即可出现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反过来会加重疼痛并影响睡眠。因此对该类病人的心理护理应该早期介入,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正确认识疾病的转归过程,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少其心理负担;同时早期采用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除了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方面的护理外,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重要方面。患者相应肌肉因支配的神经受损可以出现肌肉的萎缩,因此应该指导患者及家属早期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以防止。
总之,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除了针对患者人自身疾病特点的关注外,还把注意力放到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回归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在神经损伤性神经痛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与其社会价值。
结论 对神经损伤后神经痛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降低焦虑情绪发生率。整体护理模式值得在神经损伤后神经痛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Attal N,Jazat F,Kayser V,et al.Further evidence for “pain-related” behavior in a model of unilateral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J]Pain 1990;41(2):235—51.
[2]安丽新,吴春华.浅谈整体护理.中国医疗前沿【J】 2009;4(19):81.
[3]García-Campayo J,Caballero F,et al.Pain related factors in newly diagnose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patients.[J]Actas Esp Psiquiatr. 2012;40(4):177-86
[4]杨俏田,冯玉春,孟学仁;中医疼痛治疗学【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22-30
[5]倪雪珺,杜冬萍;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和焦虑精神症状的相关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3;33(1):67-70
论文作者:黄兰,熊正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损伤论文; 神经论文; 焦虑论文; 情绪论文; 模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