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崔小满

地铁安全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崔小满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城市交通工具,在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解决人们出行难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因其封闭性强、客流量大、应急疏散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损坏地铁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地铁进行科学全面的安全要素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不断提出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地铁安全;要素;对策

一、地铁安全要素分析

地铁运营事故,主要包括造成列车运行中断和人员伤亡两个方面的事故。本文查阅资料搜集了国内外地铁出现的运营事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设备故障和拥挤踩踏,再次为乘客堕轨、列车相撞和自然灾害等。

为了保证地铁运营安全,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危险的合理化方案及措施,对引发火灾、设备故障和拥挤踩踏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内部因素主要为设备因素和工作人员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乘客、自然灾害、外界事故和恐怖袭击等。

1、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在地铁事故原因统计中,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首要因素。

1.1内部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无论是在站厅站台、列车、隧道内,都存在有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一旦这些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如短路、过载、漏电而产生电火花、电弧,就有可能引发火灾;车站、列车内建筑装饰材料、广告牌等皆是可燃物,遇火可能会发生火灾;车站、供电设备等如果处于超期服役状态,一旦发生故障,就有可能导致地铁系统火灾事故。

1.2外部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乘客消防意识缺乏,违章携带危险品上车,乘车时常违章吸烟且烟蒂处置不当亦可能引发火灾。另外,恐怖袭击、人为纵火、爆炸等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

2、设备故障危险因素分析

设备故障主要是由地铁系统内部因素所致。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设备设施本身也在运营中不断老化。设备设施老化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系统自身的不可控故障。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故障,尤其是信号设备等关键运营设施设备的故障极易造成重大运营事故。而近几年的国内地铁的自动扶梯和屏蔽门故障也造成了乘客伤亡事件的发生。另外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是造成运营设备的故障的外部因素。

3、地铁拥挤踩踏危险因素分析

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车站内人员过度密集,超出各种设备的设计负荷,如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能因疏散不畅导致人员拥挤踩踏;二是由突发事件引起恐慌,如当地铁列车故障、停电、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客会产生恐慌,这时如果地铁工作人员在紧急疏散方面又缺少相应经验,易导致乘客挤伤、踩踏等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地铁安全对策

1、构建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在现阶段地铁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干预,在这个体系中,每个要素都应该发挥着相应的作用,通过进行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施工监控风险预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对整个地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干预,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满足现阶段工程施工的要求。基于上述要求,本文所构建的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相关内容,在构建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必须要关注以下问题:

(1)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应该根据各个参与方来对施工过程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多个主体。

(2)安全技术管理评价。地铁施工主要分为土建工程与设备工程两方面,其中土建工程的工程量最大,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土建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标准,例如暗挖法、明挖法等技术手段的安全管理要点,地上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要求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

(3)施工环境的评价。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也会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包括地表环境、水文环境、地下管线等。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应该围绕上述要素进行评价。

(4)安全预警评价。根据既往的经验,分别从安全风险、安全监控、安全预警等维度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不断强化自身对施工安全问题的理解。

图1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结构图

2、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在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后,就应该围绕具体的施工安全项目进行评价,针对具体的施工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常见的措施包括:

(1)落实责任体系,确定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实践中,必须要明确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本次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在工作中,应该强调对安全风险的预防,各小组成员应该积极深入到工程项目的第一线,检查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现象,例如施工人员宿舍是否存在乱接电线的情况、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保护设备等,坚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安全风险现象进行控制,切实消除安全风险。

(2)土方施工的安全保护。在土方施工前,应该根据专有的施工方案与计划,做好施工准备、确定开挖方法等基础性工作,并认真检查土方开挖阶段的相关准备工作。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深入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详细掌握施工地区的地质资料与地下管道情况,避免因为施工而破坏原本的管道。在开挖施工中,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放坡,并随时观察坡的稳定性;开挖阶段要逐层进行,严禁出现超挖的现象,并且不能先挖坡脚;在开挖阶段,施工人员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并且多台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有大于10m的距离,转弯半径要符合安全规定。

结束语

施工安全一直是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相同人员而言,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控制,并从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施工技术管理等角度入手,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地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水平,最终更好的适应未来工程项目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连义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崔立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刘泽辉.复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261.

[4]赵金先,刘敏,李帆,等.基于粗糙集-属性综合评价的钻爆法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05):113-117.

论文作者:崔小满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地铁安全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崔小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