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人们还没有明确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推测其发病的原因应该是身体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传播比较广的学说是β类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peptide, Aβ)级联假说(the 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Aβ在脑内沉积是AD病理改变的中心环节,会引发一系列病变过程,这一系列的病变过程又进一步促进Aβ沉积,从而使病情加重。其实Aβ本是脑内的正常的产物,但是Aβ42/43疏水性较强,极易沉积,并具有神经毒性。正常情况下,人们大脑大部分是Aβ40,只会有极少的Aβ42/43,但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大脑Aβ42/Aβ40比例失衡,因为Aβ42/43具有神经毒性,所以当Aβ42/43增多时,其神经毒性导致人们的大脑神经会受到伤害,其易沉积性导致脑内老年斑增多,然后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是该学说目前任具有争议,只是通过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脑内情况推断出来的。第二种学说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该假说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因为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而形成双股螺旋细丝,这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并且会产生神经毒性,同时,因为正常的tau蛋白减少,导致微管病变,所以轴浆运输紊乱或停止,最终使轴突变性,造成神经元死亡。但这个学说目前还未得到证实,研究人员并不能确定是因为tau蛋白磷酸化导致AD病变,还是因为Aβ异常,导致大脑神经受损,从而使tau蛋白磷酸化。
到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抗焦虑治疗。如果患者有焦虑、激越、失眠等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罗拉)和三唑仑(海乐神)等。要注意其剂量不能太大,也不宜让患者长期服用;第二种是抗抑郁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有很多存在抑郁症状,尤其是一些患者早期就出现抑郁,之后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表现,这时候抗抑郁的治疗,对患者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种是抗精神药物治疗。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中后期,患者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举动,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幻觉和攻击行为。在这个时候给患者小剂量的服用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对控制病人的症状是有帮助的;第四种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药物。这是目前主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药物作用改善患者得认知功能,减缓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或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在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这类药物也是越来越多了。
但是近几年来,有研究人员发现多酚类物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对大脑功能进行改善,增强大脑抵抗有毒物质引起的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能力,对神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所以这类物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护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多酚类化合物大部分来自天然产物,其优点有容易提取、价格较低、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多酚类化合物比较特殊,其与正常细胞结合能发挥保护作用,但如果与癌细胞结合则会发挥细胞毒性作用。下面我将介绍姜黄素和绿茶多酚这两种多酚化合物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以及其机制。
姜黄素是一种存在于姜科植物根茎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研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中具有的抗 Aβ 生成和聚集、抗炎症、抗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护神经细胞。首先,姜黄素能抑制Aβ的生成和聚集。因为姜黄素能下调 Aβ水解酶表达,通过抑制APP的裂解来避免Aβ生成。其次,姜黄素能够抗炎症和抗氧化。姜黄素可抑制白介素、环氧合酶、脂氧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产生,同时姜黄素可以增加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γ,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γ能够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被感染发炎的几率。此外,姜黄素能整合 Cu2 + ,Zn2 + 等金属离子,抑制Aβ的氧化,降低神经元受损坏死的可能性。最后,姜黄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绿茶多酚主要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包含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这4种物质。其中儿茶素可减少 Aβ 的生成,EGCG成分也可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并且能够在体内外均可控制APP向Aβ的转化的过程。同时EGCG还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效减少其导致的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损伤。另外,通过研究发现EGCG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除了姜黄素和绿茶多酚这两种多酚类化合物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帮助以外,还要许多多酚类化合物有这样的功效,例如白藜芦醇、花黄素类多酚化合物、槲皮素和原花青素等,将这些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能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帮助。
论文作者:罗小练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姜黄论文; 儿茶素论文; 阿尔论文; 患者论文; 多酚论文; 神经论文; 毒性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