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一年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8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共有患者1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护理疗效,可予以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由人体内冠状动脉出现缺血、缺氧等状况,从而引发患者心肌坏死。临床治疗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疾病,具有发病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其心律失常、室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作为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需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全方位监护管理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针对性救治。同时优质护理利用护理体系的创建,在贯彻落实患者科学护理的基础上,彰显医护人员在患者救治中的作用[1]。对此,本文对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8例,其中对照组14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在48岁-72岁,平均年龄为(59.5±0.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高血脂患者5例。实验组14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49岁-73岁,平均年龄为(60.5±0.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例、合并高血脂患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病学诊断标准;经过心电图检查,确定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率失常;患者认知状态良好。排除标准:临床基本资料不完整;意识障碍;患有严重内科疾病;属于遗传性心脏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2]。其中优质护理流程:(1)健康宣讲:由医护人员采用定期宣讲的方式,使患者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理、病程发展和治疗方法进行全面认知;(2)心理护理:增加和患者间的沟通,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的手段,引导患者走出内心世界,同时为鼓励患者与同科室其他住院患者建立人际关系;(3)饮食:采用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原则,要求患者对易消化或多纤维食物进行摄取,维持正常生活规律;(4)用药指导:以患者临床症状为前提,指导患者用药标准,同时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5)并发症护理:实时对患者心率与心电图进行监测,便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6)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日常运动,以此实现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的目的;结合有氧运用,保持患者呼吸平稳,用以增加体质[3]。常规护理:每天常规护理应保持病房安静,如尽量减少患者探视次数,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对患者饮食、大小便予以协助,并做好患者关节活动工作,避免出现血栓;针对治疗2周患者,可要求其适当翻身、小距离活动等;治疗3周患者,应利用日常活动的开展,促进患者侧支循环,以防患者诱发静脉血栓、便秘以及干扰等并发症。
1.3 判定标准
临床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护理舒适度、护理疗效予以对比分析。其中护舒适度采用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包括生理(8个条目)、心理(9个条目)、社会文化(7个条目)、环境(4个条目)四项内容,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1-4分里克特4级评分法进行,满分112分,分数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而护理疗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心电图检查(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为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检查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心电图检查异常[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对数据实施处理,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衡量标准,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提升,加之受到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促使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5]。据临床调查显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多数会发生心理障碍,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生存健康。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舒适度,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另即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7.14%、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此,优质护理手段,可在患者疾病救治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住院环境,同时可起到推进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是一种贴合患者本身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特殊的病情及治疗方式,制定相关的优质护理措施,更好的从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护理,并且优质护理还能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接受,应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6.
[2]杨海霞.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141-142.
[3]王霞.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日常活动指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29-230.
[4]马薇薇.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4-85.
[5]司水清.分析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99-100.
论文作者:蒋会,童倩,马芙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舒适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