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后,全国数学教材版本多样,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条件下,同学们怎样才能使用好课本,学会读书,提高学习效率呢?本文作如下说明,望能给大家以收获 。
一、学会预习 将书读“懂”
预习的目的是大致了解本单元或者本课的知识体系的框架,基本了解知识的重难点。预习时间同学们可以采取通读和快读的方法,在通读和快读的过程中可以做标记和采用“蛙跳战术”。对于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标记符号将其标出,对于疑惑点出了作相应的标记以外,还要采用“蛙跳战术”,暂时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要 停留在一处而徘徊不前。通过通读和快读以后,我们大致了解了重难点和疑点,这样就基本做到了知己知彼,在听课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二、博览群书 将书读“厚”
经过改革,新教材的内容简约但是不简单,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但由于版本不一,内容各异,加上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也就要求大家广搜资料,海纳百川,将书读厚,主要要求大家做到: ○1对教材重要原理进行延伸拓展和补充,使之更加系统;○2在课改大潮之下还要收集流行试题,特别注意新题型,新考点以及永恒的考点;○3对于社会热点要进行相应处理,立足现实,提高应用能力也是数学的价值取向;○4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三、画龙点睛 将书读“薄”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过而弃之,相反要注意“反刍”,如果是这样便有利于“消化”,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善于读书的人,书总是越读越薄。把书读薄的秘诀在于:把握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对教材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出精华。具体办法是建“知识树”、列表概括、编提纲等。例如将每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大致概括为“概念(认识)——解法(拓展与探究)——应用(解决问题)”等,这样一来可以在学完每一个知识以后将其浓缩为寥寥几字从而达到了将书读“薄”的境界。
四、创新研读,把书读“活”
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而要把书读“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立在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的前提下。因此,同学们要以批评的眼光、挑剔的态度和抛弃的观点 看待教材,并加以创新。如课本内容的编排有无瑕疵?课本的事例(案例)是否恰当?另外,在中考复习阶段,同学们要打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把“死”书读“活”。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妨尝试一下以上的读书策略,说不定学习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论文作者:宋若宇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同学们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难点论文; 蛙跳论文; 课本论文; 把书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