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城市竞争与租金耗散_产业转移论文

产业转移、城市竞争与租金耗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租金论文,产业转移论文,竞争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产业转移问题一直备受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1],再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2],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广大中西部地区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却面临着资本相对短缺的局面,因此在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东、中、西部地区有着极高的契合度[3-4]。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5]、政治晋升激励[6-7]有效地激发了各个城市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些制度不可避免的强化了城市间的竞争。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进行产业承接的城市往往因为转移企业的进驻迅速扩大资本存量[8],形成诸如生产租金等众多福利效应[9-10],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从而保证该城市的官员在现有考核选拔体制中获得成功。为了在激烈争夺中获得优势,各个城市提供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措施不断突破国家政策底线,基本可以概括为“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①。例如,“韩国三星芯片存储项目争夺战”,该项目先期投资为70亿美元,总投资约为300亿美元。面对巨额的投资,国内众多城市参与该项目争夺,其中以西安、重庆争夺最为激烈,最终经过多轮“考察与协商”,韩国三星最终选址西安,成为“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而西安市为获得该项目付出的代价包括巨额财政补贴、“10免10减半”所得税优惠、项目运行补贴、土地及建筑无偿提供等等,并承诺为项目修建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和生活配套,据估算配套资金约为2000亿元②,可谓“代价巨大”。在产业承接过程中,特别当面对跨国公司或大型厂商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就业、资本积累等效应时[11],城市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已有的关于产业转移地方竞争的文献中,部分学者以博弈论方法研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12-13],能够较好地解释产业转移时存在的地区竞争行为。但总体来看,现有文献一方面对产业转移企业的研究并不多,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竞争行为的后果分析上并不深入。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多从政府行为切入,研究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在研究产业转移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即产业转移的另一主体——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或是大型厂商,这些转移企业体量巨大,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这些企业进驻,能够迅速带动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大量“租金”,但大型企业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和讨价还价能力,能够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利用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迫使”其做出更多让步,最终形成“租金耗散”结果。本文以晋升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两个城市与一个转移企业共同参与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模拟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论证了城市间因相互竞争而最终导致产业转移租金完全“耗散”的命题。

1 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城市间竞争:一个动态博弈模型

晋升锦标赛理论最早由拉泽尔和罗森(Lazear and Rosen)[14]提出,周黎安首先将其运用到中国的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激励之中[6]。在晋升博弈模型中,上级政府会提拔工作更加努力的下级政府,但下级政府的努力程度并不能被直接观察,却可以被甄别,因此上级政府需要通过某种显性指标考核下级政府,这里选择由产业转移而产生的经济绩效指标。本文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构建产业转移过程中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1.1 模型设定③

同理,亦可得B城市官员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在此本文不再列出。由于A、B同质,可得对称性解:=为晋升博弈模型的对称性纳什均衡,两个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时积极程度相等,即一方选择产业承接时另一方也选择相同策略。

1.2 模型构建

在产业转移多阶段动态博弈过程中参与者有转移企业和两个城市的地方政府。本文中的博弈均是完全信息状况下的博弈分析,即参与者知道所有参与人的策略,同时也知道各种策略产生的影响。

(1)两个地方政府的策略包括承接和不承接,由=可知,两个地方政府的策略完全相同,当一方选择承接时,另一方也选择承接;当一方选择不承接时,另一方也选择不承接,即,不存在一方承接另一方不承接的策略;同时,地方政府在与转移企业进行讨价还价时将会提出优惠条件,而为了获得竞争成功另一地方政府将会进一步提高优惠条件,让步幅度为S,即每一次增加量都为上一次增加量的S倍,0<S<1,假定初始优惠条件为R;当博弈结束时,条件更高者将会在博弈中胜出。

(2)转移企业C的收益取决于产业承接城市所给出的的优惠条件,其策略为接受和不接受。当其中某一地方政府提出优惠条件时,转移企业选择接受则意味着与该城市达成产业转移协议,博弈终止;当转移企业选择不接受时则意味着转移企业将会与另一地方政府讨价还价。企业每增加一次谈判,未来的收益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折现,即时效性δ。转移企业时效性越强意味着企业越急于转移,δ越小,0<δ<1。

基于此,构建由城市A、B和转移企业C共同参与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图1):

图1 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在该动态博弈模型中(图1),A城市政府首先向转移企业C提供优惠条件R(B城市政府也提供优惠条件,但小于R),如果转移企业选择接受,意味着A城市政府获得成功,三者的收益为[V-c(E),L-c(E),R],博弈结束;如果转移企业选择不接受,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则B城市政府向转移企业C提供优惠条件R+R*S,转移企业选择接受意味着B政府获得成功,三者的收益为{[L-c(E)]*δ,[V-c(E)]*δ,(R+R*S)*δ},博弈结束,否则进入下一阶段,直到转移企业C选择接受优惠条件;由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条件=可知,地方政府将会选择不断提高优惠条件,参与竞争;而转移企业则将根据自身情况在城市A、B之间做出选择,直到实现利益最大化。

1.3 模型求解

对该动态博弈模型,可以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本模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PNE:

(1)对于转移企业C,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在两个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之间进行选择。在动态博弈过程中,依据“无套利原则”和逆向归纳法,在利润最大化时转移企业C必然存在第n阶段收益大于等于第n+1阶段,否则转移企业不会接受第n阶段的优惠条件,博弈将会继续,所以在第n阶段时,对转移企业C而言,必然存在:

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只要A、B两城市地方政府参与竞争成功的效用绝对值大于竞争失败的效用绝对值,即V+L>0,那么地方政府便会选择承接产业转移,参与竞争,而另一方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必然跟进,并提高报价以获得竞争成功。一旦进入到动态博弈过程,地方政府A、B只能不断提高报价,该博弈的主动权完全被转移企业C所掌握,谈判回合的次数则完全取决于转移企业C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该动态博弈模型的SPNE为:

2 城市间竞争的行为与结果分析:租金耗散

2.1 比较静态分析

在前面本文以晋升博弈模型为基础,构造产业转移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模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PNE,得出了双方谈判回合次数、参与条件等。为进一步分析两个城市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时的竞争行为,本文将对谈判回合次数与政府初始优惠条件R、让步幅度S和转移企业时效性δ等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表明,地方政府与转移企业谈判的回合次数随着企业时效性的降低逐渐增加,即企业越不急于转移,地方政府与转移企业谈判回合的次数越多。对于那些越急于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其在产业转移动态博弈中的主动权越小,谈判的回合次数越少,讨价还价的余地也越小,这符合经济直觉。

2.2 租金耗散过程研究

对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而言,在以经济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晋升博弈中,跨国公司或大型厂商的进驻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迅速提升经济总量,显著提高该地方政府在晋升博弈中获胜的概率。在产业转移竞争时,地方政府一般会事先收集相关信息,一旦获得了跨国公司或大型厂商发出的转移信号,地方政府便派出招商引资团队,开始对转移企业进行“公关和游说”,并许诺向其提供大量优惠措施;同时,跨国公司或大型厂商具有强大的信息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自身转移所产生的巨额“转移租金”,因而这些企业往往在产业承接城市之间进行多轮“考察”,充分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迫使”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做出更多让步,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从而使自身收益达到最大化。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想要取得晋升博弈成功,但在城市间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却产生了“租金耗散”情形。其直接原因在于转移企业掌握主导权,利用城市之间的竞争,迫使地方政府不断作出让步:地方政府自身效用最大化决定了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向转移企业提出报价,另一地方政府也必然会跟进,并且为了获得竞争成功,后跟进者必然会提高报价,同时转移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决定了它必然会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选择,“迫使”地方政府不断作出让利行为。但本文认为,“租金耗散”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目标选择与城市发展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取得晋升博弈成功,这是由其效用最大化决定的;对城市而言,其首要目标是获得最大的产业转移租金,实现经济发展。两者目标虽然存在一定重合,却也有一定差别:地方政府在实现效用最大化时仅仅考虑自身付出的成本,并未将整个城市付出的优惠条件计算在其成本之内,但对整个城市而言,向转移企业提供的每一项优惠条件都应当计算在其发展成本之内。

3 结论与启示

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地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以经济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各个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激烈竞争。为解释和分析该现象及其所产生的后果,本文以晋升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城市和一个大型企业参与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模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在晋升博弈的前提下,某一城市的政府为提高自身经济绩效选择向大型厂商提供报价,另一城市必然选择跟进并进一步提高报价,而转移企业则在两个城市之间进行选择直到实现利益最大化。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给转移企业提供的初始优惠条件并不会影响谈判回合次数,其作用仅仅相当于产业转移竞争的“门槛”;同时地方政府想要通过单纯提高让步幅度并不能够一定获得竞争成功,还要取决于转移企业的时效性。另外,随着地方政府让步幅度的逐步提高和转移企业时效性的降低,谈判回合次数逐步提高,而由此导致了产业转移租金完全耗散。研究表明,产生“租金耗散”的直接原因在于转移企业掌握主导权,利用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迫使地方政府让步;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目标选择与地区发展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3.1 采用绿色GDP,加强经济增长成本核算

现阶段,我国仍采用总量GDP衡量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产出水平,但也存在诸如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发展代价、经济效率等问题。在产业转移时,GDP只发映出该城市的产出,却无法反映该城市地方政府为此付出的各种代价。因此应该加强经济增长成本核算,准确反映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增长效果。

3.2 完善官员考核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现阶段,我国官员考核与选拔仍以经济绩效为主要标准,为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地方官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单纯促进经济增长,争夺有限经济资源等方面,这在客观上强化了城市间竞争,削弱了合作,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本地区民生、生态等社会发展指标落后。因此,应该逐步改变“唯GDP论”,将民生、生态等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激励官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等社会建设方面,提升本地公共服务水平。

3.3 加强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错位发展

区域功能定位不准确,发展规划相近,规划实施监督不足等原因导致城市之间在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存在大量重叠,造成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因此必须准确定位区域功能,加强发展规划,严格监督其实施。以北京与天津为例,随着北京城市定位的改变,经济职能的淡化,北京与天津的竞争关系开始逐步缓解,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3.4 加强市场基础作用,减少地方政府干预

过多的经济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导致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被削弱,企业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政府进行大量讨价还价,最终导致租金耗散。因此,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市场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提高经济效率。

①资料来源:车晓蕙,陈钢.拼了“血本”招商,值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3-11-11,(4)。

②资料来源:张延龙,杜远.三星落地西安的“嫁妆”[N].经济观察报,2012-04-16,(9)。

③模型详细构建与求解过程请参见:司林杰,赵曦.城市群内部“积极竞争”与“消极合作”行为分析——基于晋升博弈模型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工作论文。

④同一级别并非是指行政级别,而是指地理位置相近,城市定位相同,经济总量大体相当。

标签:;  ;  ;  ;  ;  ;  ;  

产业转移、城市竞争与租金耗散_产业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