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及维修研究论文_刘子琦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及维修研究论文_刘子琦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是电力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此,本文就对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维护措施。

关键词: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维修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控制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气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就是电气控制线路,所以电气控制线路成为了设计者和使用者所关心的重点问题。由于各种设备电气控制的线路较多,铺设线路的环境也比较复杂。所以怎样加强对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维护而保证其正常可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1、浅析电气设备控制电路

在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转中,控制线路是直接作用于电气设备的运转,在行业内部也被叫做二次回路。具体来讲,电气设备的控制线路是严格按照设备的控制需求进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不同作用的电气设备,其控制线路回路是不尽相同的。以控制电路的组成来看,数个电气原件组合就能够构成一个电气设备的控制电路。电源供给、信号回路、闭锁自锁回路、停车回路以及保护回路构成一个完备的电气设备的控制电路,在这些回路的综合作用下,能够对电气设备的运转起到保护、监视的效果,并能够实现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的功能。

2、电气设备电路常见的故障

2.1接触不良与控制线路断路

在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中,接触不良与线路断路较为常见。但电气设备出现接触不良或者线路断路的时候,会使电气设备的控制指令不能及时实现或者直接失灵。一般在线路的连接点、电接触电以及铜铝导线直接的连接点会发生接触不良与线路断路的情况。具体分析来看,当发生开关触电或者电源触电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内部线路受到氧气的腐蚀,或者没有对线路接触点进行定期清理,使得沾上灰尘等物质,导致电源、开关接触不良。控制线路的连接点发生故障时,首先要认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有效。一般而言,连接点的污染、松动等是造成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在进行故障排查的过程中,要从导线连接点开始排查,及时进行验证。在铜铝导线的连接点,由于空气或者化学物质的腐蚀,较易出现腐蚀现象,使得接触不良或断线的情况经常发生。

2.2短路故障

作为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在线路使用中出现短路故障时,将会引起电力设备部分结构零件被烧毁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设备的服务功能,也间接加大了电力生产成本,制约着电力系统生产水平的提升。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短路故障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线路的绝缘性能下降与不同导线之间不合理的连接。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绝缘性能下降与导线绝缘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受到某些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有关,致使存在电位差的导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相互接触的问题,造成了控制线路短路。各种外力的作用及电压工作不稳定,客观地加大了控制线路被破坏的几率,对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不同导线之间不合理地连接主要是指各种外力的存在使架空导线之间相互接触,造成了线路之间短路现象的出现。

3、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的故障维修方法分析

3.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是指通过维修人员的实地调查,利用询问、观察和感官判断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首先,维修人员可以向电气设备实际控制人询问电气设备出现的问题,并了解该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通过对设备问题和历史故障发生情况的分析找出最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和位置,对这些位置进行系统的排查,从而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并进行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就是利用眼睛、鼻子、手等身体部位接触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的回路和相关零件,通过并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或对可能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果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外表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在设备内部,为了做好对内部故障的判断,我们可以采取摸、听等方式,感受设备的运行温度,如果运行温度过热或没有运行温度,我们就可以凭借温度判断出故障的位置。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会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利用听的方式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出现故障,但这种听的方法对检修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较高。找对了故障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对电气设备控制线路进行有效的维修,如果故障位置无法维修,则可以采取更换零件或线路的方式保证控制回路的有效性。

3.2原理图、逻辑分析法

原理图、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根据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关系,结合发生的故障现象,推断故障的发生部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缩小检查的范围。运用逻辑分析法需要依据电路原理图来准确判断故障的发生位置,比较快捷方便,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复杂电路的故障检查。由于复杂电路中零件和线路繁多且复杂,若采用逐一排查方式,工作量庞大,所耗时间也很长,甚至会出现错误。检查维修人员根据图纸进行逻辑分析时,可以直接排除相当一大部分线路,较准确地定位故障范围,这样就免去了检查无关线路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控制线路的检修效率。

3.3合理科学的实验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采用常规方法无法排除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的情况,需要在保证各种电气设备控制线路不受影响下的前提下,在合理的故障范围内对设备控制线路的性能可靠性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找到线路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位置。合理科学的实验法在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使用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为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正常工作的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种方法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为:(1)对最有可能发生故障的控制线路区域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利用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其它线路集中的区域进行检查。(2)对控制线路与开关线路进行细致地检查,及时地处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利用完善的检查机制,对电气设备控制线路中的辅助系统及主动系统进行重点检查,消除复杂控制线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地保障。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合理运用实验法对于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及维修方法实际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3.4运用排查法维修

排查法是电路控制系统维修中最为广泛的用法,它主要包括故障代码分析、系统自排、仪表排除法和短路法。(1)故障代码分析:结合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代码进行排查,在中央控制面板中按下操作键来获取故障原因。(2)系统自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不大的情况,运行系统,实现控制系统的一个循环,从而排查出系统故障发生的工作环节,便于排查和维修。(3)仪表排除法:这里的仪表指万用表,利用万用表可以检测出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源缺相、过电流等障碍,进而排查出故障点。断电过程中,通过电阻档来检测电阻元件的阻值是否正常。(4)短路排查法:当发生故障的工作环节确定后,采用导线将相应的线路短接,如果故障消失,说明推测的故障点正确,然后进行维修。

4、结语

由于电气控制线路发生的故障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外表上是相同的故障,其内部原因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使用对电气线路的维修方法要和上述的检修方法和步骤相同,不能生搬硬套,维修的方式要让实践和维修理论相互结合,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维修方式才可以是实现电气控制设备稳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徐建俊主编.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王怡然.浅析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基本控制原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6(24).

[3]汪国平.电气控制线路接线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7(09).

论文作者:刘子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及维修研究论文_刘子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