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赵晓春论文_赵晓春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赵晓春论文_赵晓春

赵晓春

中维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可以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这是一种关键的技术设计。这篇文章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时候所涉及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于抗震设计的含义、目标、关键要素、工作内容这个方面的讨论进而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的抗震水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极容易遭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地震震级较高的时候,造成的损失尤为重大。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家基础设施财产和人们的物质基础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建筑物抗震功能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建筑构件设计的抗震设计不断完善,但是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抗震设计中,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文章下文通过分析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设计时抗震设计的含义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所谓的抗震设计就是对于工程设计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地震带来的损失,通过对于这个地区的地震发生的频率和最高等级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抗压能力的重要性。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以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以及房屋设计标准为主。建筑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明确这个地区的地质情况,通过有效的分析可以得出房屋建筑在极端情况下的基本使用程度,进而增加建筑的使用时间。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现状

2.1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如今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问题,实用性发展成了建筑设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方面,也正是由于过分关注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发展,导致建筑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缺失。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认知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再加上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抗震设计认知的缺失,所以,人们往往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才去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因此,要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认识,做好建筑构建的设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结构设计是复杂繁琐的,其需要对地质结构,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安全性等作出全面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设计,因此,这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当前建筑设计行业里,有不少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设计思想过于书本化,缺少全面思考,独立设计的能力,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够了解,导致设计隐患不断发生。另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过分追求设计中的简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部门没有足够的细化说明,只关注美观,节俭,却不知给建筑的安全埋下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素质,以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

2.3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抗震设计结构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虽然考虑到了要进行抗震设计,可是,迫于某些原因,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乎实际,偏离建筑设计,造成了严重浪费,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抗震设计主要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3.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

在设计建筑结构中,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建筑尺寸、抗震位置、抗震装置和建筑物基础等等。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隔震层,能有效降低地震冲击力。依照隔震层设置的不同位置,通常可以分成四种类型:(1)地基隔震,主要在建筑基础底部接触土层的位置布设缓冲层,发生地震时能对作用力进行反射与吸收。(2)基础隔震,主要是在建筑上部结构接触基础的位置布设隔震层,避免地震力从地基传播到上部结构汇总,降低对上部结构造成的破坏,在多层建筑中比较适用。(3)间层隔震,通常在建筑物原始结构层中布设隔震层,从而对地震冲击的余力进行吸收,降低地震力影响。(4)悬挂隔震,主要采取悬挂全部或部分建筑物的方式达到隔震效果。

3.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建筑物材料选择尤为重要。材料的硬度和塑性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若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根据当地的地震史和材料的各种性质来考虑。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该注重材料的轻便和刚度,并且各个零件之间连接应该有较好的契合性和延性,能够足够发挥材料作用。根据目前市场情况,钢结构是最适合作为抗震材料,而且在多次地震后的调查中证明了钢材质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钢结构所花费用较大。而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极佳,并且价格也合适,有着一定的抗侧移刚度,在设计过后可以具备一定的延性。但这种材料也有些缺点,那就是当地震持续时间过长时,在地震荷载反复作用下,构件的刚度会因裂缝的产生而减弱,导致混凝土碎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是抗震弱点处于框架节点等构件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低于材料的整体强度,属于材质的薄弱部分,而且在预定配制构件时,容易导致结构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所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不适合在地震频发地区使用。抗震设计时,若想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就需要根据建筑所处区域和建筑的具体功能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3.3充分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质结构选择适合建筑的地段,这对设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适合建筑的地段,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时的抗震等级,同时减少建筑在实际施工中的施工量。首先,最常见的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错位,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为避免这种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切忌将建筑物建在这中构造的地质地带。即使必须建在这种地带,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性的设计就要有极其高的要求,得不偿失;其次,避免选择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的地带,这些地带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坍塌滑坡等现象,不利于建筑的安全。要选择土壤硬度密度适中的地带。硬度密度不均匀的场地在地震时会增强地震波,从而加强建筑物的倒塌断裂。另外,建筑场地要选择相对开阔平坦的地带,开阔平坦的地带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减少了地震时带来的额外破坏。

结语

地震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破坏力,然而在无法对地震准确预测的现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现实实施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更要注意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只在乎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建筑带来的利益,建筑设计工作者应改变以前的观念,加强自身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之外,更要重视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把抗震设计观念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另外,为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注意场地、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障人们安全的有效防线。

参考文献

[1]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12):35.

[2]李远,赵丽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5,(8):206-207.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5,48(14):84-85.

论文作者:赵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赵晓春论文_赵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