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罗建兰

湖南省人民医院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未应用抗凝药物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皮肤瘀斑情况和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发生率和皮肤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可以发挥良好的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栓塞;抗凝药物;预防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髋关节疾病患者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但是采用该手术方案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当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后,可能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进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2]。因此,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如何采用有效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已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59~86例,平均年龄74.61±7.23岁;其中双侧髋关节置换8例,单侧髋关节置换72例;其中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6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未应用抗凝药物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取髋关节后外侧改良切口,所有均符合关节置换标准,手术时间通常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伤口消肿、止痛及活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慢性病治疗后5~7d左右进行。术前30min时采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消肿、止痛、抗炎及护胃等治疗,手术后12h按照患者的凝血检查和引流液的颜色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以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形成,并密切观察是否具有出血倾向。待患者的麻醉消失之后,安排患者进行功能练习,包括对四头肌训练及下肢膝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训练,并积极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术后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引流液情况,观察没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之后,即可将引流管拔除[3]。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除了没有采用抗凝药物外,其余治疗措施与研究组完全相同。

1.3 护理方法

研究组的护理方法包括:①术前护理:许多患者由于不了解自身疾病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往往对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抱有一定的疑虑,故通常会出现不安、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以治疗成功病例为参考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提高患者对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警惕,叮嘱患者戒烟酒,多进食低脂、低盐、高钙、低糖及高胆固醇、高纤维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多饮食,禁食高糖、高脂、辛辣刺激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对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双下肢静脉回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5]。术后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尽早拔除导尿管,防止出现逆行感染情况,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时进行夹闭,以便对膀胱功能进行训练,注意观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量。在采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血皮下淤血和内出血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便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积极的控制,防止疼痛影响患者的锻炼。术后6h待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包括对四头肌训练及下肢膝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训练,髋关节屈曲角度逐渐增加度数,但注意不可超过90°,并积极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进行步行。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除了没有采用抗凝药物的相关护理措施外,其余护理措施与研究组完全相同。

1.3 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皮肤瘀斑情况和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发生率和皮肤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亦在逐年上升,据相关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再加上受到老年人的骨脆性增加和髋周肌群退变的影响,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其治疗效果已获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但由于受到该类患者的年龄通常较大、合并疾病过多及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其下肢静脉回流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较低,再加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会对患者的髋臼血管内壁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明显增大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6]。

本次研究中我们在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给予抗凝药物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抗凝药物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低分子肝素钙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其优点在于出血发生率第、抗凝效果强、安全性高等。相关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除了能够发挥良好的下肢静脉栓塞预防效果外,其还可以治疗已经发生的下肢静脉栓塞,其可以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7]。

综上所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可以发挥良好的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群.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35(23):316-316.

[2]黎月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锻炼指导体会[J].医学信息,2013,28(21):508-508.

[3]周敏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病人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7-118.

[4]张立祥,翟福存.分析抗凝药物对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4,34(2):103.

[5]彭慧明,翁习生,翟吉良等.初次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常规抗凝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症发生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17(2):101-104,133.

[6]王万军,李秀萍.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26-27.

[7]余洁静,鲁娟,张中月等.长期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5,39(3):79-80.

论文作者:罗建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抗凝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罗建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