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入学考试的语文改革_中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入学考试的语文改革_中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语文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中考论文,语文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3年开始,全国中考不得不面临课程改革,尤其是教材多样化的教学现实。中考能够顺利地迎接这个新的挑战吗?吉林省早在1998年就率先承担了教育部在全国七个地市实施的中考语文改革试点工作,1999年率先全面实施省级范围内的中考语文改革,与此同时进行了省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验工作。我省中考语文改革的独特之处是与语文教材改革、教学改革相结合,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加大了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在中考命题中尝试解决了全省中考语文一张试卷同时考查两套教材的问题,提前渗透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基本上适应了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多样化对中考语文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下面从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多样化的角度,谈谈我省在中考语文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探索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的试卷结构

中考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终极性评价方式,其试卷结构必须准确反映语文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基本分为三大结构性板块:古诗文默写、阅读、作文;其中阅读部分又分为三个小板块: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在结构性板块的权重分配方面:古诗文默写权重为10%、阅读权重为37%、作文权重为53%。作文权重最重,体现了我省对语文课程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我省中考语文在试卷结构方面最大的改革是不再单独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而注重对汉字的书写,对名句、名篇精品、名著的积累等实际的语文基础的考查。全卷着重通过对阅读和作文的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考查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重点地通过考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这种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的改革是建立在大量的、长期的、成功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的,是对教学改革实验的总结和推广。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的改革追求科学化、简约化,目的是要恢复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价之间的正确关系,应当是怎么教就怎么考,而不是怎么考就怎么教。我省中考语文改革渗透的是“三多三好”的教学理念:多背诵好的诗文、多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多写作好的文章。

二、注重考查实际的语文基础

1.注重考查汉字的书写

新课标非常重视识字与写字,把它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针对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长期忽视汉字书写的倾向,以及学生在中考语文答卷中出现大量错别字的现状,我省中考语文改革非常注重考查汉字的书写,发明了一些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2002年中考语文试卷题头部分用黑体字醒目地印上了“考生注意:答卷时必须正确地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而且在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中也同样用黑体字醒目地印上了“阅卷教师注意: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2.注重考查对名句、名篇精品、名著等经典的积累

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默写部分所要求默写的均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共10个题,占试卷总分的10%。这么大的权重在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一直是罕见的,这说明了我省课程改革对古诗文经典积累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表明通过背诵和默写的方式积累精华的语言材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阅读中的文言文选文无论课内、课外均出自经典名篇。现代文阅读选文为课外的文学作品,多为大家手笔、散文精品。名著阅读在主要考查阅读四大古典名著的基础上,开放性地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其他中外名著的情况。

三、注重考查的开放性

1.注重考查范围和内容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在开放,教学在开放,中考语文的范围和内容也必须开放。面对课程改革语文教材多样化的现实,语文教学传统提法中的“课内”和“课外”中的“课”的概念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课”已经不再是指“课本”,而是指“课程”。

中考语文考查范围和内容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古诗文默写扩大了考查范围。新课标在附录“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背诵80篇(段),但课标仅推荐古诗文50篇(段)。因此,仅仅教完“课本”,是达不到“课程”的要求的,任课教师还得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补充教学。因此,中考语文中的古诗文默写必须适当向课外扩展。例如,2002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默写题中增加了两道开放性较强的试题,考查范围和内容均不限于一诗一句,而是向学生所知道的有关名句开放。(2)阅读的考查范围增大了开放性。文言文阅读考查虽然仍以教材为主,但也开始向教材以外开放;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向学生所读过的中外所有名著开放。(3)作文突出生活作文的理念,向学生生活的所有范围开放。

2.注重考查形式和要求的开放性

中考语文考查形式和要求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题型的改革方面。以往考试中普遍采用的答案惟一的标准化选择题型,背离和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本质,我省中考语文全部取消标准化的选择题,除古诗文默写、文学常识、汉字注音等题采用限定性较强的填充题外,其余均采用开放性较强的主观题型,从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以及生活的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不在难度上卡学生,而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方面下工夫,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脑思考,力图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出自己最精彩的答案和作品。这种思想体现在了命题的每一个方面。如一向是记记背背的古诗文默写,也设计了有层次、有特色的开放性试题,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此题是有限度开放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此题的开放性更强。这种涉及教材内外多篇诗文的开放性考查要求,既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又有利于拓宽古诗文教学的范围。

又如在名著阅读中比较有特色的开放性试题是:“中外名著中有许多章节值得我们反复探究、琢磨、品味,请简要写出你对其中某个最爱读的部分的阅读感受。”此题是最具开放性的阅读试题,注重考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爱好,把平时的读书积累纳入了中考的考查范围,尤其是把对名著的研究性学习纳入了中考的考查范围。

四、注重考查以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为核心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课程改革倡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应当明确提出倡导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省中考语文命题既围绕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来选取阅读材料,同时也围绕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来设计试题。

例如2002年中考语文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特别节选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成长的三段文字,而且在题干中提示项羽是悲剧英雄,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文中概括出项羽小时候与其命运有关的性格,而项羽表现出来的轻视读书学习、胸怀大志等性格特点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又如作文命题也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引导,例如2002年中考作文(1)题目是:同自己谈话。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倾听自己的心灵,反思自己所走过的路。作文(2)是一位著名作家在《开学致词》中对学生和家长所说的话。此题意在渗透课程改革思想,不迷信学校教育的权威——教师、教科书,尤其是把“诚实”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这对学生的做人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五、注重探索科学性、弹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我省中考语文评卷工作的改革,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四年,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够发现和肯定学生创造性的、符合语文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作法,例如从1998年开始一直坚持的作文三人独立评阅制,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中考语文阅卷教师资格审定制,以及在阅卷前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在阅卷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手段,进行阅卷微机管理,加强对阅卷质量的监控,以确保阅卷工作的公平、公正等等。

1.对阅读开放性试题评价标准的探索

开放性试题的评价容易产生争议,给评阅工作的客观、公正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时,需要注重科学性、弹性和可操作的结合。

例如2002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中首先制定了开放性试题总的评阅说明:对于考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的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其次在制定具体试题的参考答案时,均采用“围绕……来答即可”的形式,既给阅卷教师提示试题的命制思路,又给评价学生合理的发挥留有余地。如现代文阅读的一道试题的参考答案为“围绕‘倾听自己的脚步声’来答即可,评阅时务必参照阅读说明”。这给学生不同意或反对作者观点留有余地,学生完全可以不同意作者“人要经常倾听自己脚步声”的观点,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学生完全可以不倾听自己的脚步声,勇往直前。

2.对作文评价标准的探索

(1)注重等次评分,单独设置满分等次

我省中考语文作文评阅注重等次评分,在作文评分等次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满分等次,规定了满分作文的标准是在全部学生作文中相对完美(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而且在说明中明确规定满分作文的比例不少于全部作文的3~5%。

(2)注重特色评价

在一等文评价标准上,重特色,不求全。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等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评为一等。这种重新认识和评价学生作文的思想,对扭转目前作文教学与评价中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作文的倾向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3)对作文评阅方式的改革

我省对中考作文评阅方式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作文评阅必须执行三人独立评阅的原则,即每一个考生的作文要由三位教师单独评分;最后根据三位教师的评阅结果来确定该考生的作文成绩。第二,在作文评阅过程中,每位教师的评分必须在专门的登录卡上分别登录;作文评分不能在试卷上显示,以免对其他评阅教师产生干扰。第三,当三位评阅教师的评分分值差在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原则上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15分左右为宜)时,取平均分为该考生的作文成绩。如果三位教师的评分分值差超出规定范围,此卷由评阅组的专家重新独立评阅;然后去掉原来三个分数中与专家评分相差最大的一个(相差最大的若有两个,也只去掉一个),再取其平均分为该生的作文成绩。第四,作文成绩处理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努力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上五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是我省在长期中考语文改革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标签:;  ;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入学考试的语文改革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