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政治工作论文,思维方式论文,价值取向论文,军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E22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06)05-0095-03
政治工作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政治工作要保持和发扬特有的政治优势,必须创新发展。而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政治工作者要敢于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敏锐感悟和捕捉时代信息,确立起与新军事变革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突出以人为本
创新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首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一条主线。从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及其间撰写的一系列论著,其主线就是对历史、社会和人的处境的关怀以及人类解放前景的展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的著名论断,并将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760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包括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和其晚年研究人类学的活动,都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根本目标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第一次解开了人的本质这个千古之谜,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6这就科学地阐明了造成人的现实处境的经济社会根源以及彻底改变这种处境的途径。完全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回归,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践行。
军队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党的工作。这一性质决定了军队政治工作必须与党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相符合,遵循其内在规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最新执政理念,它要求军队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正如胡锦涛所说:“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就深刻指明了党的工作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深刻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军队政治工作只有遵循以人为本,才有时代感,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法规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军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党性要求。《政工条例》不仅在《总则》中把“坚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一条重要原则确定下来,而且在规范政治工作内容时,强调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关注基层、关心士兵,“维护军队和军人的合法权益,为部队和官兵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军人褒奖、福利政策制度”,“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优待抚恤政策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亲和力和感召力,字里行间闪现着人性光辉、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一部严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展现的以人为本思想,既是党的执政理念在我军政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军对政治工作规律认识更加深入的佐证。
军队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其根本点是以官兵为本。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高扬官兵的主体性。要把相信基层、依靠官兵作为部队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观念,发挥基层官兵在完成中心任务和部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官兵的个性特点,畅通广大官兵的个性发展道路,为官兵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要尊重官兵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他们发挥创新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其次,要关心官兵的内在需求。要尊重官兵的民主需求,切实尊重和保障官兵的民主权利;要尊重官兵的情感需求,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要尊重官兵的利益需求,坚持利为兵所谋,心中时刻装着官兵,尽力解决基层官兵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再次,要注重官兵的全面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在培养人、提高人,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
二、注重利益激励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凸现了人的主体性,利益问题也拨开了层层面纱,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利益成为形成个体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因和调解各种社会关系的杠杆。这就要求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应当高度关注利益激励问题。首先,这是由利益激励在人的思想行为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活动构成的,而人们在参与社会历史活动时,往往有着不同的思想动机。历史唯心主义在考察历史时,至多只是看到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地去探究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82“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顺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在《神圣家庭》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103总之,精神和思想的背后是利益,各种社会行为的背后是利益,利益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源动力,利益需要反映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轨迹。其次,这是由利益激励在市场经济中的凸显效应决定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一原则的作用和影响下,利益问题日益突出。对利益的关注,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行为选择。利益的驱动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另一方面由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蔓延开来。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和根本的利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利益激励的正面效应,克服负面影响,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利益激励在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中的基础地位和在现阶段的凸显作用,要求军队政治工作必须高度关注利益激励的现实,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利益激励观。首先,要认识利益激励的重要性,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官兵的思想变化,把正确的思想引导与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果无视官兵的实际问题和切身利益,一味要求官兵“正确对待”,往往容易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引导的效果,这是被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一再证明的。其次,要关注利益激励的层次性,针对官兵现实的利益需求进行激励,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满足,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统一起来。对于军人来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精神激励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军人随时都面对战争,随时都面对流血和牺牲,这种付出不是物质尺度能度量的,也是物质利益所无法完全补偿的。再次,要重视利益激励的双重性,防止利益追求的负效应。为此,我们既要鼓励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又要规范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强化信息政工观念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人类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我军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信息政工的观念,建立信息政工的新模式。
强化信息政工观念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有人曾这样预言: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将是网络信息的时代。当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影响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4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接近9000万,占全球上网人数的9%以上。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互联网在促进人们思想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推动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强化信息政工观念是提高政治工作效益的现实要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全社会的信息环境,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环境。各种信息网络的存在使得信息资源异常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从而为开展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为提高政治工作的效益提供了可能。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工作可以被看作是思想信息采集、传递、内化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教育对象以及其他方面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加工整理,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决策。因此,政治工作者掌握的信息量越大、越全面、越真实、越快捷,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分析判断就越准确,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就越强,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思想信息闭塞、失真或信息渠道不畅,政治工作就会走向盲目,缺乏针对性。可见,思想信息是政治工作的基本资源,是政治工作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新形势下创新军队政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政工的观念,强化思想信息在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提高政治工作质量效益方面的重要地位。
四、树立直接作战理念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要求政治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间接转为直接,树立直接作战的理念。
树立直接作战理念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博弈规则的变化,以及国际社会和国家集团借助政治手段来操纵和解决争端能力的增强,强调通过有限的军事手段和强有力的政治攻势,震慑、瓦解、瘫痪、孤立对手,动摇和摧毁其抵抗意志,从而达到既定的战略目的,已经成为基本的战略选择。海湾战争以来的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清楚地表明:未来信息化战争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传统战争以“攻城掠地”、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把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攻心夺志”,动摇和摧毁敌国领导层、官兵和民众的抵抗意志。对此,美国高层早已形成一个共识:纯军事手段的战争是“外行”的战争。这些都从一定意义上显示了政治工作在未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时代在发展,战争形态在演进,政治工作发挥功能的方法和手段必须创新。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政治工作提出的崭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树立直接作战的理念。
树立直接作战理念是政治工作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其功能的客观要求。审视传统战争,可以清楚地看出,政治工作主要是以服务和保证的间接方式生成战斗力,表现为通过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把进步的政治信念灌注于官兵头脑之中,不断提高官兵的政治素质,激发官兵的作战热情,增强部队凝聚力。当然,政治工作在一定条件下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对敌军也实施心理打击、政治攻心,从而以直接的方式生成战斗力。然而,在传统战争条件下,政治工作以直接方式生成战斗力处于从属地位,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信息化战争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和定位,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成为与军事打击同在的“第二战场”,成为赢得战争主动的关键性因素。政治工作在信息化战争中不仅要担负起为对敌实施“硬杀伤”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任务,而且还要担负起对敌直接实施“软杀伤”的重任。这样,政治工作在信息化战争中就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与敌直接作战的军事力量,具有了直接作战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信息化战争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战功能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实、抓好。
收稿日期:200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