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论文_赵坤

赵坤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1例对照组开颅手术治疗,给予32例观察组锥颅穿刺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及血肿清除成功率)及术后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OS评分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患者中所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血肿清除成功率高,术后预后较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脑出血;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脑部并发症,该病患者一般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患者发病后需及时对其颅内血肿进行清除,以降低病死率。以往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但由于该手术需要切开较大的切口,造成头颅创伤大,易使皮层功能及其他脑组织受到伤害,而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实现微创抽吸颅内血肿。本研究选取脑出血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MRI、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将因烟雾病、外力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排除,同时排除伴有颅内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及呼吸系统疾病者。随机将6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6-68(56.22±1.54)岁;出血量41-91(56.33±2.51)ml;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7-65(55.84±1.23)岁;出血量42-90(56.91±2.63)ml,两组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采用CT进行检查,确定脑出血位置,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治疗,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术中尽量将皮层功能区域避开,以最大出血体积和最小接近颅骨距离的CT层面作为开颅切口中心点,并做5cm大小的头皮直切口,经钻孔扩大至直径为3-4cm的骨穿口,并以放射状方式切开硬脑膜,采用脑针实施电凝皮层穿刺,确定血肿后,顺延非功能区域分开脑沟,直达血肿腔,直视下利用小吸引器将血肿进行详细清除,于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硬脑膜。术后2d行CT复查,患者脑室积血确定全部清除后拔除引流管,血肿残留量若低于15ml,采用尿激酶(1万U/5ml)行引流管灌注,并关闭引流管,于4h后开放引流管,定期对敷料进行更换,术后常规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经CT确定血肿位置后,将穿刺点进行标记,利用锥颅器锥开硬脑膜,采用硅胶管(14号带有枕芯)进行引流,对预订靶点缓慢进针,达到进针深度后拔除枕芯,将尿激酶(5万U)注入引流管,关闭引流管,于4h后开放引流管,再次注入尿激酶,每日重复3次。术后3d行CT复查,评估下一步应用尿激酶溶解的最佳时机,术后对患者引流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行常规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及血肿清除成功率)及术后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GOS评分15分为总分,0-3分脑死亡,4-8分重度昏迷,9-12分中度昏迷,13-14分轻度昏迷,评分优良率=(轻度昏迷例数+正常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致死性疾病之一,常会引起意识障碍、失语症、肢体偏瘫等神经功能损害。临床研究显示[2],脑出血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均由血肿直接或间接所致,颅内血液凝固、液化及裂解中释放如凝血酶等有一定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物质,从而造成继发脑损害。临床治疗本病的重点是将患者颅内高压迅速解除,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同时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减少脑死亡,改善预后[3]。目前临床多采用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颅手术分为小骨窗开颅和骨瓣开颅,其中本研究采用小骨窗开颅对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可有效清除患者血肿,但由于该术式建立在开颅基础上,因此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差。微创锥颅穿刺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弥补开颅手术的缺点,其通过准确的定向立位,使引流管可置于血肿中心,保证其通畅性,同时能够防止损伤血肿壁引发再出血现象,具有手术时间短、穿刺精确、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对脑组织损伤较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不易复发[4]。本研究中,应用锥颅穿刺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且GO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锥颅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效果好。

综上所述,锥颅穿刺术能够显著提高脑出血GOS评分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开颅手术,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国龙,何宗敬. 锥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6):3667-3668.

[2]万自成,汪跃.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比较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31):64-65.

[3]周洪. 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J]. 中外医疗,2017,36(9):45-47.

[4]白星海. 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7):114-115.

论文作者:赵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论文_赵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