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主题的旅游行业也逐渐兴起。城市旅游行业在发展主要依托于游客,并对城市的结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城市旅游的兴起让城市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城市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向旅游城市转变。建立城市旅游规划区,提升传统城市对旅游的适应性。本文以天津为例,介绍天津是如何建设旅游城市和规划布置,最终实现城市发展水平提高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化;天津;旅游适应性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惊人,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一起被成为世纪的大事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51.2%,如今城市化趋势仍然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需要解决好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它能够提升城市化的发展效率和效益,化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弊病。然而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旅游经济推动了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并对城市规划产生着影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头号旅游目的地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因此城市规划中面向旅游发展的需求也变得更迫切,城市的旅游适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一、城市规划中面向旅游的不适应性
(一)城市规划的发展滞后旅游化需求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西方国家对于旅游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已经很早开始了,如1991年西方学者Mullin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概念,指出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后现代社会,而旅游行业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我国的学者也展开了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如对旅游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并认为旅游是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的规划产生影响,是城市化的一种新模式。学者朱竑认为旅游城市化实际上是迎合了日益发展的城市旅游的需要。钟家雨认为城镇化的发展与旅游业结合协调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旅游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传统的城市规划领域在工业背景下的研究成果变得丰富,我国城市的旅游水平和面貌不断的提高,但是与旅游城市化的速度相比,城市的发展与转变目前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
(二)旅游流对城市系统带来了冲击
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有许多,城市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面向旅游的设计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是较少的,现当代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带来了响应的冲击和影响。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旅游的兴起,让大量的游客进入了城市的系统中,对当地的经济以及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相应,改变了城市的结构,城市规划对城市旅游流的影响相对较弱。
(三)城市规划面向旅游的响应较少
城市规划在设计上面向旅游方面的响应较少的现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尚文生认为城市规划应同城市旅游规划互相协调,从而能够补充城市规划利用居民价值标准而忽略对游客的需求的规划设计。陈勇指出面向城市旅游的城市规划不足在于城市的绿化面积低且城市的特色相对缺乏,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上应多一些关注,重视旅游城市化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旅游化城市要求城市在规划时,在规划编制的内容上重视旅游内容的关注,并设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规划内容。
二、城市化向旅游化城市的转变
(一)“居民”到“游客”的转变
有关城市规划的内容,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到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其中都提到了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马丘比丘宪章》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同城市和城市的规划相结合,并重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理解和贯彻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资源配置,而以城市居民的规模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要求。在土地利用与公共设置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中,应根据城市居民的日常使用的便捷性来规划与设计。以游客为主和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以及以城市为旅游的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不断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在规划中应对市政的公用设施、园林绿地等方面,在数量和规模上依照城市居民的人均标准进行考虑。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应将城市居住的居民变为“游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二)“空间”到“形象”的目标转变
城市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的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学科拓展应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上,对周边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创造,将城市空间中存在的多重属性进行相应的提升和转变。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交通、土地、公共设施、园林绿化与城市建筑等,对它的统筹安排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城市规划的统筹使得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加速了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建设,因此城市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断的提升城市的形象、品牌以及城市的服务,利用市场营销的方式对城市的“软”环境进行提升。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适应性
(一)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的耦合
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应保持协调与统一,形成相互促进和依赖的机制,两者两户依托发展,互相促进与繁荣。耦合指的是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者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彼此影响来实现的联合,从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现象。子系系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的建立,彼此双方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协同性。两个系统之间不相互依赖和管链,促进系统的协调与作用。这一概念对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实用性,城市旅游适应性要求城市规划不断的调整,双方是同一个系统中的两个方面,要求双方能够在协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滞后的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旅游适应性是较弱的,甚至对旅游化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和制约的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境况同样是检验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点。
(二)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的管控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应针对城市旅游目的地,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机制的管控,确保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强调任何单位与个人多应遵守城乡规划条例,并服从规划的管理。同时规划也明确了城市规划的制定,要求旅游系统建设与游客的需求应从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角度来实施,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在良好的监督与管控下进行,促进城市规划有序、高效的实现,使旅游化城市能快速的进行与实现。
(三)研究城市旅游客流与规律
城市规划增强旅游城市适应性,首先应对游客的来源与规律性进行研究。如天津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针对国内国外的友人开放,以多元、开放性的文化和特色的建筑以及服务方式,来迎接国外的游客到城市内游玩,使城市规划调整成旅游适应性的效果。客流的来源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分别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在根据客流旅游的规律,确定旅游城市的定位,在城市规划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人性化服务的设计,主推城市的知名旅游景点,针对性的开放特色旅游项目。
结语
城市的旅游适应性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规划面临的必然课题。城市化旅游作为城市新兴的经济体,对城市的发展提着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加强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增进旅游的适应性,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钟家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4(02):189-194.
[2]陈勇.面向城市旅游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1(08):12-14.
论文作者:安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旅游论文; 适应性论文; 游客论文; 系统论文; 旅游城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