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产党(马来西亚)在大选中的失败:反思与未来_美国政党论文

印共(马)大选败北:反思与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10)02-077-(7)

2009年5月16日,印度第15届人民院选举结果公布。在人民院543个席位中,国大党(INC)获206席,人民党(BJP)获得116席。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UPA)共获得262席,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获得160席。然而,一度被视为对组建执政联盟至关重要的印共(马)在大选中惨败,只获得16席,比2004年大选的43席锐减27席。由于传统支持基础遭到侵蚀,印共(马)未来可能陷入政治荒漠。

一、印共(马)的竞选纲领与策略

印度第15届人民院选举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印度独立60年来,人民通过行使选举议员的权利给民主政体注入活力。然而,人民的愿望远未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权贵在国家的发展中不断积累财富,多数人愈加陷入贫困与饥饿之中。

1.国大党政府过去5年的表现

2004年5月举行的上一次大选中,人民抛弃了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印共(马)与左翼政党基于团结进步联盟拥护最低共同纲领(CMP),因而支持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组成的世俗联邦政府,并一直敦促政府实施最低共同纲领中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增加对农业、教育与卫生的投入,遏制地方主义势力,强化世俗理念,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然而,国大党领导的政府并没采纳印共(马)的政策主张,坚持推行反人民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外交政策上也并未追求独立。

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执政5年,社会差距进一步扩大。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发展畸形,农业危机、物价上涨、失业加剧及工资锐减。地方主义势力持续升温,恐怖主义暴力仍然威胁整个国家。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的政府背叛了最低共同纲领,与美国建立战略同盟,签订不平等的印美核协定,破坏了印度的独立外交政策。

辛格政府常常炫耀印度连续4年GDP增速达到8.6%,但这种增长意味着什么?截止到2007年,印度亿万富翁的增长速度最快,世界上最富有的10人之中4名是印度人。印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以及雄厚的科技实力。然而,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使得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最差:

·2.3亿人营养不良

·50%以上的妇女贫血

·40%的3岁以下儿童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

·21.9万家庭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

·39%的成人属于文盲

·77%的人口每天开支不到20卢比

2.印共(马)与左翼政党的作用和主张

2008年7月9日,团结进步联盟政府与美国签署核协定,寻求与美国建立战略同盟,左翼政党毅然宣布退出联合政府。2007年12月,印美核协定在国会进行辩论之时,多数议员都不支持这一协议,但辛格政府仍一意孤行,丝毫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印共(马)与左翼政党无法支持一个按美国旨意行事、抛弃国家独立外交政策的政府。

印共(马)与左翼政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公共部门的利益。注重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反对通过反劳工法案;维护教育部门的利益,阻止通过外国教育机构在印度办学的议案;维护农民的利益,反对国会通过种子法案(Seed Bill);维护小商人及雇工的利益,反对跨国公司在印度经营零售业。

5年来,左翼政党注意保护金融机构免受投机资本的干扰。阻止通过银行修正案,防止外国资本控制印度私人银行;阻止通过外资在印度保险业的股份从26%调高至49%;反对通过公务员养老金管理私有化与上市的法案。同时,印共(马)阻止通过2005年专利修正案,保障为民众提供廉价基因药物;在印共(马)与左翼政党持续压力之下,教育经费拨款不断增加。

在印共(马)与左翼政党参加联合政府的4年中,印共(马)不遗余力地维护民族利益,阻止推行损害人民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过去5年印共(马)的作用有目共睹,在国会及其他领域维护人民的利益、捍卫国家权益、抨击地方主义、伸张正义以及防止帝国主义的不断渗透,几十名党员与支持者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

尽管中央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但是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卡拉拉邦(Kerala)与特里普拉邦(Tripura)三个左翼领导的政府却坚持自己的不同政策。多年来,这三个邦都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三级自治管理民主制度。尽管邦政府的资源有限,左翼领导的政府还是致力于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分配体制没有在中央的压力下废止,极力保护农民与工人阶级的利益。这三个邦在维护社会和谐与奉行世俗理念方面都作出表率。

国大党领导的政府5年来让人民感到失望。他们竭力推行在全世界声名狼藉的自由化与私有化,损害了众多民众的利益。把国家的未来与美国捆绑在一起的政党没有资格领导印共这一伟大的民主共和国。人民党则是印度国内最反动的势力,在1998-2004年人民党执政期间实施亲富人政策与地方主义政策,其执政理念与世俗国家背道而驰。

然而,印共(马)在为国家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主要基于以下政策理念:(1)维护世俗价值与民族团结;(2)实行农业与土地的民主改革;(3)建立自主的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缩小经济和社会差距;(4)建立民主的联邦政治体制,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订;(5)保障人民的权利、民生与社会安全;(6)促进社会公正,消除种姓歧视,保护妇女、贱民、少数族裔和土著人的权利;(7)奉行反对帝国主义的独立外交政策。①

为此,印共(马)需要一个全新的政治平台,建立一个无国大党、无人民党的政府,弘扬民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正义。

二、大选结果与印共(马)失利探析

5月16日,第15届人民院选举结果公布。在人民院543个席位中,国大党获206席,成为最大赢家。本次大选虽无任何政党获半数以上议席,但由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将蝉联执政,曼莫汉·辛格仍担任总理。

2.主要政党获取的席位③

一度被视为对组建执政联盟至关重要的印共(马)在大选中惨败,只获得16席,比2004年大选减少27席,下降幅度排在各党派之首。在连续执政30多年的左翼重镇西孟加拉邦,印共(马)受到国大党和西孟加拉邦地方党派全印特里纳姆国大党(AITC)的联合挑战,只获得9席,远远低于全印特里纳姆国大党的19个席位,甚至连国大党也获得前所未有的6个席位。

4.大选失败的因素探析

面对大选的惨败,印共(马)必须在国家层面以及相关的邦层面对自己的选举策略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近年来党的方针政策。大选结果公布的第三天,即5月18日,印共(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选举失败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印共(马)大选失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与工业化政策失误

自1977年以来,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土地改革成为印共(马)解决农村贫困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土地租赁改革和重新分配土地。在新的租赁制度中,150万名佃农可以永久耕种,也可传给后代,并且根据产量分得收成的50%-70%。左翼政府设法获得150万英亩土地,在280万名无地农民中进行分配。目前,西孟加拉邦84%的土地属于小农(拥有5英亩以下的土地)所有,而在全国范围只达到43%。⑤

上世纪80年代前,西孟加拉邦一直依靠中央政府的粮食救济,但现在已能自给自足。目前,粮食产量连创纪录,稻米产量全国第一,土豆产量占全国的28%。此外,西孟加拉邦还是重要的水果和蔬菜产地。近年来,为防止土壤流失、过度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左翼阵线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农民有机耕种,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巴塔恰吉(Buddhadeb Bhattacharjee)思维敏锐,富有同情心。在第一任期,他提出的口号“即刻行动”(do it now)深受民众拥护,致力于革除弊政,政策清新。然而,在近年的发展工业与解决住房的过程中,以巴塔恰吉为首的左翼政府在某些地方采取高压手段强制征地,盐湖城(Salt Lake)第五地块出售给一家大型IT公司,但政府的这些政策此时并没有形成与党的主要力量——农民的严重对立。在引进维布络信息科技(Wipro)、恒生银行(HSBC)以及其他IT产业之时,政府已逐渐占用农业用地。左翼政府与印尼房地产巨头萨利姆集团(Salim Group)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把印度塔塔汽车(Tata Motors)引进加尔各答,促进西孟加拉邦的经济发展。但是,以印共(马)为主的左翼政府却弥漫着官僚主义作风,根本没有考虑民意,也没有广泛宣传政府的征地补偿计划。大量获得土地不久的农民又面临失去肥沃土地的风险,怀疑政府的工业发展计划,把农民的利益出卖给资本集团。于是,他们奋起抗争,捍卫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与印共(马)和左翼政府产生激烈冲突。

(2)官僚主义与疏离人民

莱曼事件(Rizwanur Rehman Incident)震惊全印度,而左翼联合政府最初只把它作为又一个“富家千金与贫穷公子”的浪漫故事。⑥巴塔恰吉反应迟钝并欲粉饰太平,丝毫没有意识到莱曼年迈的母亲不仅影响西孟加拉邦,而且牵动整个国家。政治、文化明星蜂拥至莱曼一家寒酸的住所,这些镜头被电视与媒体传遍整个印度,巴塔恰吉政府却在忙于更重要的工业发展项目。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的人民愤怒了,农民也加入这一行列,纷纷指责政府冷漠无情与警方高层苍白的解释,认为警察与托迪家族合谋导致莱曼之死。事态扩大后,印共(马)加尔各答委员会被迫介入,身为首席部长的巴塔恰吉在下属的劝说之下才去造访离自己的家只有区区几公里的莱曼家人。

假如莱曼事件导致印共(马)失去城市与农村下层民众的支持,南迪格拉姆事件(Nandigram Incident)⑦又使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失去中上阶层的支持。巴塔恰吉一直引以自豪的是,他与演员、作家和画家这些高雅文化人士关系融洽。然而,南迪格拉姆事件导致这些人士倒戈,对左翼联合政府失去信任。阿帕纳·森(Aparna Sen)以及其他文化界人士参加游行示威,抗议警察枪杀民众的残暴行径。

印共(马)及其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再一次让人民失望、震惊、愤怒,大选的失败实属情理之中。政客们应当明白:亲近人民,对人民负责,是人民赋予了你们手中的权力。

(3)印共(马)遭遇有力对手

在巴塔恰吉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致力于所谓的宏大发展计划之时,西孟加拉邦地方党派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AITC)迅速崛起。该党主席麦莫塔·巴诺基(Mamata Baneriee)女士逐渐从狂热的反左翼政客蜕变为广受西孟加拉邦城乡民众欢迎的政党领袖。她联合其他反左翼政党,充分利用印共(马)与左翼政府的致命错误,扩大本党在西孟加拉邦的影响。在南迪格拉姆事件中,麦莫塔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之上,躲过警察的拦截,亲临事发地点,猛烈抨击印共(马)及其领导的政府,使自己的名字和照片成为印度媒体的头条新闻。先前多次选举都毫无胜果的印度国大党,在此次选举中借助麦莫塔的东风,在西孟加拉邦取得6个席位的优异成绩。

面对自己的失误,印共(马)不是力图采取措施进行弥补,而是竭力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印共(马)一方面低估麦莫塔领导的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的鼓动能力,另一方面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没有对反对派的实力进行正确的评估。结果,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和印度国大党笑到了最后。在西孟加拉邦这个印共(马)的战斗堡垒,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大获全胜,获得该邦41席总数中的19席,而印共(马)只获得9席。

三、印共(马)的反思与左翼的未来

6月20-21日,印共(马)中央委员会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重点分析此次大选结果以及失利原因,印共(马)中央委员会公报也随后发布。22日下午,印共(马)总书记普拉凯西·卡拉特(Prakash Karat)举行新闻发布会,总结选举教训,规划未来之路。

1.印共(马)中央的反思

印共(马)中央委员会此次新德里会议全面评估大选结果,深入分析党在大选中的行为表现。分析认为,国大党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民希望有一个稳定的世俗中央政府,人民党具有分裂性质的地方自治政策遭到人民的唾弃,这也促成国大党的大选胜利。

左翼政党加入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四年的联合执政也使得国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具有合法性,得到人民的信任。国大党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贫富差距扩大,农业危机加剧,物价上涨,失业人口增加。尽管如此,国大党政府也推出了国家农村就业保障法案(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Act)、森林部落权利法案(Forest Tribal Rights Act)以及其他利民政策,实施农民贷款放弃计划,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这些政策有的是在左翼政党的压力之下才获得通过,但有效缓解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危害,产生了积极效应。此外,印度近年来的多起恐怖事件,尤其是2008年11月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使得人民更加关注团结,普遍反对人民党分裂人民的地方自治政策。

印共(马)在人民院的选举中只获得16席。其中,西孟加拉邦9席、卡拉拉邦4席、特里普拉邦2席、泰米尔那德邦1席。在全国的得票率为5.33%,稍低于2004年大选的5.66%。在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阵线的得票率为43.30%,而2004年大选的得票率为50.72%,下降7.42%。在卡拉拉邦,左翼联合阵线的得票率为41.89%,2004年的得票率为46.08%,下降4.19%。尽管印共(马)的传统支持力量在西孟加拉邦和卡拉拉邦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在西孟加拉邦获得1850万张选票,在卡拉拉邦获得671.7万张选票,主要支持力量基本保持相同。⑧

印共(马)中央在各邦分析报告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全党在大选中的表现。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党和左翼政府在西孟加拉邦失利的政治、政府和组织方式上的因素。农村与城市的下层民众以及部分中产阶级的支持率有所下降,建立在一定的阶级观念基础之上的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所行使的职能存在缺陷,政府未能成功实施旨在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农民对政府征用土地的误解也使得他们感觉被党疏远。在组织层面,党和政府的一些错误倾向和做法也影响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印共(马)中央采纳了一些邦委员会的建议,逐步采取措施以弥补组织和政府层面的不足。在卡拉拉邦,左翼联合阵线以及党的领导人矛盾公开化,在人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教会在动员基督教选民反对左翼联合政府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印共(马)中央也对党在其他地区的表现也进行分析,一致认为在加强党的独立工作方面过于软弱,在地方事务与群众组织的建立方面还应继续努力,今后党中央应加强指导各邦委员会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具体方针与任务。

印共(马)中央委员会相信,全党将会从这次大选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出执行党的路线不力方面的关键因素,纠正组织方面的软弱做法。在西孟加拉邦和卡拉拉邦迅速采取措施,重塑党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政府也将继续贯彻人民拥戴的方针政策。

2.未来之路

印共(马)大选失利,由人民院的第三大党锐降至第八位,影响与制衡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大选之后,反对派在西孟加拉邦对印共(马)和左翼政府的攻势将会更加猛烈。5月16日前,26名印共(马)党员惨遭杀害。选举结果公布后,党员干部、办公场所与支持者的住所纷纷受到攻击。这些行为的目的在于恫吓与压制印共(马)在人民中间的活动,印共(马)在人民的支持下将会坚决抵制与回击这些非民主的暴力行为。

此次大选中,各种反对印共(马)和左翼的势力纷纷登场。在西孟加拉邦和卡拉拉邦,统治阶级与帝国主义代理机构聚集力量,相互合作,企图孤立印共(马)。国大党纠集从极左到极右的各派势力来遏制左翼联合阵线,毛主义分子被作为残害印共(马)干部的工具,国外提供资金的非政府机构与分离主义势力被帝国主义控制,天主教势力和媒体也被反对派所利用。

反对社会主义的党派与人士对印共(马)和左翼政党在大选中的挫折感到欣喜若狂。然而,印共(马)将像以往一样,克服艰难险阻,团结民众,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地方分离主义。大选败北的教训将激发全党以全新的工作方式继续斗争。尽管遭遇巨大挫折,印共(马)与左翼党派仍维持基本支持力量,仍有百万民众支持印共(马)。

印共(马)中央确定,采取具体措施克服组织弱势,纠正党内的错误倾向。面对大选惨败,印共(马)中央和各邦委员会应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措施贯彻执行党的19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并深深认识到如果不建立群众组织和壮大党的力量,党的政治与选举影响力就无法扩大。因此,印共(马)应重塑与人民的紧密联系与信任,以基层民众事务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斗争和运动。在西孟加拉邦和卡拉拉邦,政府一定要满足人民的愿望,尽快完成已经确定的社会福利项目。

曼莫汉·辛格的第二任期将继续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形势严峻。大规模的失业、中小企业倒闭以及农民生活状况持续恶化不可避免。印共(马)将团结左翼,与非国大党的政党合作,捍卫人民的利益,坚决反对不利于人民的任何新自由主义措施。

展望未来,印共(马)将致力于左翼的团结,与世俗的反对党保持合作,有效监督国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继续捍卫世俗主义与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

印共(马)总书记迪潘卡·巴塔奇亚(Dipankar Bhattacharya)在大选后撰文指出:面对严峻挑战,任何富有意义的反省都应集中在切实找出失败的根源并迅速根除,更加紧密地团结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的愿望与诉求。只有如此,才能振兴左翼运动。作为人民斗争平台的左翼运动的复兴任重而道远。⑨

注释:

①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Manifesto for the 15th Lok Sabha Elections,2009,pp1-12,http://www.cpim.org/Documents.

②http://indian-electionaffairs.com/results/GEresults.html.

③http://indian-electionaffairs.com/results/ge2009/trends_partywise.html.

④http://indian-electionaffairs.com/states/West%20Bengal.html.

⑤N.D.Jayaprakash,PRICE OF SELF-RIGHTEOUSNESS:LEFT FRONT AT THE CROSSROADS,Sun,2009-05-31,http://www.cpim.org/People's Democracy.

⑥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出身寒门的立兹瓦诺·莱曼(Rizwanur Rehman)与富家千金普里亚卡·托迪(Priyanka Todi)相恋,2007年8月18日登记结婚。然而,9月21日,莱曼的尸体在希尔达(Sealdah)的铁轨之上被发现。警方宣布莱曼自杀身亡,但民众却认为印共(马)领导的警方与托迪家族合谋杀害莱曼,引发冲突与骚乱。这一事件被一些政客所利用,攻击印共(马)及其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

⑦2007年3月14日,西孟加拉邦南迪格拉姆的农民举行示威,抗议左翼联合政府计划征用1万英亩土地建设经济开发区。警方在政府授意之下,出动4000名警察试图阻止当地农民的抗议行动,并与示威人群发生冲突,警方向人群开枪,导致14位农民死亡,7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引起印度全国轰动,印共(马)备受责难。

⑧http://www.cpim.org/Statements/Central Committee Communique,June 22,2009.

⑨http://links.org.au/node/1065/India's 2009 general election:Lessons for the left.

标签:;  ;  ;  

印度共产党(马来西亚)在大选中的失败:反思与未来_美国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