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LAC3D数值模拟技术作为巷道支护设计有效、可靠的手段之一,一直深受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推崇,但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却很少涉猎,导致在巷道支护设计中缺乏手段,设计依据不充分,大多只能凭借经验或工程类比法进行粗略设计,手段单一,不能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设计,更不能优化设计。为此,张集矿组织人员对FLAC3D进行了初步研究,对锚杆(索)支护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FLAC3D;支护设计;效果
FLAC3D数值模拟技术相对来说企业对数值模拟计算是陌生的,所以在应用广度和深度方面和研究机构存在不小的差距。而FLAC3D模拟技术本身又是开放性的,不同的人,对于软件本身的理解程度、使用熟练程度和支护理论的理解也不同,导致使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FLAC3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值模拟软件,张集矿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不断尝试与摸索,逐渐从基本应用到专项应用,能够实现的模拟形式也越来越多,并能进行一些特殊情况的模拟。
1 概述
由于我矿生产任务重,每年大概超过60条新巷道开工掘进,支护设计工作繁重,目前全矿的煤巷支护设计均是由工作室来做的,模拟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做到所有巷道都应用FLAC3D来进行辅助支护设计,只有在新采区、新水平、特殊工况、特殊结构的巷道中进行模拟设计,其他巷道应用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2种方法进行支护设计。
从2018年4月参加淮南矿业集团公司FLAC3D数值模拟技术集中培训以来,张集矿工作室即投入到对该技术的攻关应用当中,到7月份,在1312(3)轨顺锚杆索支护设计中进行了第一次实际应用,随后又在1115(1)运顺“三高一低”课题试验中进行了支护优化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矿正在开展“三高一低”课题试验工作,从排距、附件、锚杆索组合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部分成果已开始应用(排距从800mm扩大到1000mm以上),今年试验将继续进行。
2全长和端头锚固的模拟结果对比
为了弄清楚不同的锚杆锚固形式的工作特性,通过简化模型进行定性模拟分析,分别从端头锚固、传统全长锚固、端头预紧力全长锚固三种锚固形式来进行模拟。
通过模拟分析发现,端头锚固和端头预紧力全长锚固,巷道顶板处于压应力状态,说明锚杆起到了很好的改善顶板围岩应力条件的作用。而传统全长锚固,预紧力不能有效传递到深部,导致在巷道顶板附近出现了严重的拉应力区,说明锚杆预紧力的施加,不但没起到改善顶板的作用,而且让顶板附近岩层的应力受到叠加破坏。
从锚杆内力来看,端头锚固和端头预紧力全长锚固的杆体内力基本一致,约等于预紧力大小,而传统全长锚固的杆体轴力,只是在很浅的末端约等于预紧力大小(500mm深度左右),深部杆体的轴力很小,传统全长锚固到1m深以后杆体轴力基本为0,也就是说,深部锚杆主动支护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端锚和端头预紧力全长锚固在轴力上稍有差别,端头锚固自由端轴力基本为常数,而端头预紧力全长锚固,杆体受力如右图所示,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点,到锚固末端急剧下降的趋势,杆体受力更加合理,控制围岩变形能力也有所增强。
张集矿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支护结构形式为:锚索(普遍6.3m)+锚杆(2.5m)组合支护,锚索--锚杆实际间距500mm左右,对于这样的支护强度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根据不同岩性结构进行优化?是否可以用4.3m中长锚索+2m锚杆进行优化支护?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模拟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长短锚索的模拟结果显示,巷道顶板压应力区分布大小不同,4.3m锚索顶板的受拉区域更加接近巷道顶板,顶板稳定岩层的厚度更薄,也就是说危险应力区离巷道顶板更加近了,导致巷道顶板容易受到破坏,相对于长锚索来说,整体支护结构更容易失稳。
但两种形式的巷道左右帮和底板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当锚索的长度与巷道顶板稳定岩层的位置重合时,长锚索和短锚索在支护作用上没有大的区别,只是长锚索的稳定区域更大而已。
从发挥被锚固体的自承载能力的角度来看,短锚索更能发挥浅部岩层的自承载能力,而长锚索的优势在于被锚固体的厚度增加了,从而增加了被锚固体的自稳能力。因此,在锚索长度的选择上,不一定非要选择长锚索,当巷道顶板有较好的稳定岩层,且结构较稳定时,短锚索的作用更加明显。
3 支护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的国标规范规定,对于新采区、新水平、特殊巷道等需要数值模拟的要用FLAC3D数值模拟,且至少要使用2种以上设计手段进行设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三种设计手段,都存在问题,比如:类比法使用不规范、计算法理论不完善、数值模拟法原始数据不准等等,导致我们在进行锚杆(索)支护设计时,基本依据就是错误的,所以设计出来的结果,自己心里都没底,最后只能盲目的加大安全系数,现场实际遇到一点“异常”情况,马上就变更加强支护,上各种手段,根本没有经过理性分析,造成巨大浪费不说,还给当前低下的掘进效率,再次雪上加霜。比如,现在大多数时候要求降低或优化支护强度的动力只是因为进尺慢,而不是依据支护强度最优原则。
4 思考和探索
以上所述的三种支护设计方法,工程类比法由于使用条件限制,在一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而且它不具备优化设计能力。数值模拟法在之前讨论过,优点不必再强调。数字模型毕竟只是模型,模型不可能等同于实物,本身还是有缺陷的,这就是我们努力完善解决的方向。
巷道支护设计,首先就要解决研究对象问题,对于巷道支护来说,我们所要重视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巷道本身、巷道附近围岩体、不稳定围岩体、稳定围岩体、支护结构、动压和构造应力因素等。只有把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并且找到其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原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支护参数。
以前我们在设计时,只重视锚索支护体的悬吊作用,而不重视围岩自承载力的作用,研究对象就不对,导致支护强度越来越大,而支护效果反而不尽理想。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围岩自身强度和结构是巷道自稳能力的决定因素,例如,中等偏下岩性顶板,自承载能力将能发挥50%以上的作用,锚杆(索)支护只发挥不到一半的作用,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支护强度有巨大的优化空间。
而且,通过以上研究还发现,中等岩性顶板,在围岩未受破坏前,是可以维持自稳的(安全系数1.28),事实是巷道成巷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冒落了,原因之一就是支护的主动力F太小了(通常我们的预紧力不足10t)。
5 应用结果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张集矿开展了“三高一低”巷道支护技术试验课题,并在1115(1)运顺成功实践,目前根据试验结果,又在1312(3)运顺、1133(1)运顺、16138轨、运顺进行实际应用。
前期试验主要是从锚杆索的间排距来控制,把排距从800mm,增加到1000mm。主要改变的技术参数是锚杆(索)预紧力,锚杆预紧扭矩从180nm,提高到400nm,锚索预紧力从9t,提高到20t。
在不增加其他支出和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把锚杆索排距从800mm增加到1000mm,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张集矿减少20~30%左右的支护成本,并能提高单进40m/月,相当于每年能够多进尺至少4000m,两项总共的经济效益将超过5000万/年。
论文作者:谢冬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巷道论文; 锚固论文; 顶板论文; 围岩论文; 锚杆论文; 全长论文; 数值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