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系列讨论之一 幼儿卫生保健的现状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卫生保健论文,幼儿论文,现状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现在的幼儿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主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卫生保健意义重大。当代幼儿需要什么样的保健?我国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卫生保健研究的现状如何?幼儿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幼儿卫生保健必须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幼儿卫生保健深受医学模式变化的影响。医学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迷信唯心模式、机械唯物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减少,慢性病增加以及医学的社会化,国家、社会、公众参与保健事业,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的疾病与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用生物医学模式来指导现代保健则收效甚微,必须倡导新的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学者G.L.Enge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正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概念。该模式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因素中去研究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疾病与健康的本质。在此模式影响下,数十年来,世界各国卫生保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幼儿卫生保健方面,异常行为矫正中心、家教咨询门诊、早教与培智学前机构纷纷建立。人们以个体、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实施身、心、社会的综合保健,极大地促进他幼儿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的演变,影响着幼儿卫生保健的发展。传统的幼儿卫生保健重在幼儿生物病因的防治,强调对幼儿实施计划免疫,使之“不患病,睡得安,吃得饱,长得高”。这种传统的保健目标受到了当代社会幼儿状况的挑战。当代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理保健方面均能得到及时、足够的照护,但仍有不少幼儿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父母的溺爱、不正确的教养、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等因素造成的。当代的孩子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和社会的压力,从而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还有心理上的多种需要。他们需要“睡得香,吃得合理,长得美,玩得好”;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关心。因此,当代幼儿卫生保健必须顺应这种变化,必须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提出新的幼儿保健目标与体系,即实施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综合保健。
二、幼儿健康水平和卫生保健研究的现状
我国6岁以下幼儿有一亿多人。几十年来, 幼儿保健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全国城乡基本形成了保健工作网络,从常见病防治、计划免疫发展到幼儿保健系统管理。在许多城市,还陆续建立了幼儿保健门诊,心理行为咨询中心等。我国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卫生保健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
1.幼儿生长发育在加速。1975年和1985年两次全国大规模的幼儿生长发育调查表明,1—7岁幼儿身高平均增长1.5cm,体重平均增加0.5kg。八、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开展的这类调查很多,总的结果是生长发育水平提高,发育速度加快,反映出幼儿卫生保健的质量不断提高。
2.幼儿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加。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国际上相继采用了各种标准化评估方法,即用量表评定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我国学者自八十年代开始引用这些量表,有的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修订,建立了中国儿童常模。通过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 幼儿的行为问题以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的身心状况,文化素质,妊娠围产期状态,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养育方法与态度,幼儿园与社会环境等。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增多给卫生保健提出了新的课题。
3.幼儿疾病谱在变化。疾病防治研究一直是幼儿卫生保健的重点。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幼儿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制度,实施计划免疫,使幼儿的传染性疾病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有些地区的发病率依然很高;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上感、肺炎、腹泻等依然是幼儿的常见疾病;幼儿蛔虫感染率可达50—90%,农村幼儿尤为多见;幼儿龋齿的患病率可高达95%;幼儿视力不良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肥胖儿和先天性缺陷患儿在增多。非传染性疾病的增高现象反映出幼儿的疾病防治工作范围要扩展。
4.幼儿园教养环境的研究在深入。1987年我国修订了幼儿园的建筑卫生标准,提出了幼儿园面积、采光、桌椅标准等一系列卫生要求;在营养环境方面,注意幼儿营养缺乏病的研究,根据幼儿的膳食特点,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和豆类食品,制订带量食谱,提供平衡膳食;在教育环境方面,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与习惯,并开展了幼儿园的“三浴”锻炼。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综合的健康环境,使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均衡发展。
5.幼儿卫生保健的法规陆续出台。八十年代以来,有关幼儿卫生保健的立法工作迅速开展,一系列法规、条例逐步建立。如1980年,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1981年发布《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1985年颁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86年公布《城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和《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国家教委也在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幼儿保健相关的还有《优生优育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规的建设,为当代幼儿卫生保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幼儿卫生保健的未来展望
纵观世界幼儿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卫生保健正从医院走向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保健内容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与社会;保健方向从治疗转向预防、康复与健康促进。
1992年,国务院公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纲要中涉及儿童保健的目标有:到2000年,将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幼儿死亡率分别降低1/3;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降低一半;3—6岁幼儿入园(学前班)率达35 %; 让90%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大幅度减少残疾儿童出生率,促进残疾儿的康复与发展,使多数残疾儿童能够入学;完善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立法。纲要还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措施: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母乳喂养率达80%,提倡家庭自制婴儿辅食;让80%的营养缺乏症儿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化营养食品;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创设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宣传普及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的基本知识;加强对残疾儿的早期诊断、护理、康复和教育;要特别关注离异家庭的儿童保护和教育;切实执行《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几年来,纲要提出的措施正在执行,纲要确立的目标正在接近,纲要为幼儿卫生保健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
当代幼儿卫生保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保健工作者、教师、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和政府各部门的关怀与支持。有理由相信,对当代幼儿实施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综合保健,将有利于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新一代祖国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