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引导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玲1,吴世平2,黎旭3,邬琦3

(1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四川 遂宁 629000)

(2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3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气管插管后拟行十二指肠营养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常规盲插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例数、试插次数和置管耗时。结果: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的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位置差的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日内反流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胃肠腔食物残留总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的成功率和质量。超声引导能减少反流和胃肠腔的食物残留量。超声引导能有利于提高喂养质量减少反流提高病人的营养供给改善预后。和因反流误吸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和窒息。

【关键词】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8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placement of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Method Choos 60 cases of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Duodenal Nutrition to patients. 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ultrasound group (A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blind insertion group (B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wo intubation success the number of cases, the number of test plug and tube time. Results The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number of ultrasonic position good guid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ultrasonic position difference lead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3, reflux number of ultrasoun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gastrointestinal. The total amount of food residual cavit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quality of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catheter. Ultrasound could reduce reflux and gastrointestinal food residue. Ultrasound could help to improve feeding quality and reduce reflux improve nutritio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Duodenal Nutrition Tube; Placement; Guided by ultrasound

胃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良好的胃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胃肠内营养按照喂养方式分为进口营养、管喂和经皮胃造瘘营养,尤其是对于意识障碍或已进行气管插管等病人多采用管喂方式。常用管喂的为胃管胃内营养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小肠营养,相较于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因胃腔容量、胃蠕动功能等原因经常出现反流现在,造成误吸直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甚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而十二指肠置管能较好的解决反流问题。近年来营养治疗指南均对胃内营养不耐受的病人推荐使用小肠营养,小肠营养多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小肠内进行管喂方式进行,传统的置管方式采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盲探置入胃腔后利用胃蠕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推入小肠。而因为胃的解剖结构问题盲探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极低,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的是X线引导或者胃镜引导进行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存在操作不便、需要大型设备、需要专业医师资质及技能(介入或内镜)等缺点,而且对于插管病人无法在床旁进行,在ICU内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我院结合目前蓬勃发展的超声技术,利用床旁超声技术结合特制的引导丝,在超声监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该方法具有成功率高、耗时短,无附带损伤、能在床旁进行,对资质及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取得了及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2016年已进行气管插管需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4~76岁,主要疾病包括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后等。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三十例。

1.2 方法

患者取45度卧位,放置腹腔超声探头在剑突下贲门附近,显示贲门影响,经一侧鼻孔置入前端带有J型弯曲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引导钢丝,当引导钢丝通过贲门时可见一条索状强回声影,并可见声影随钢丝活动而活动,表面引导钢丝已顺利进入胃腔。钢丝进入胃腔后以钢丝为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至胃腔,抽出钢丝后注入生理盐水500ml,充分扩张胃腔,并向下在脐周寻找显示幽门及胃窦影像。通过已置入胃腔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引导,并轻轻向前推送,注意遇阻力后不能继续强行推进避免钢丝在胃腔内打圈。转动引导钢丝使钢丝前端弯曲背向胃大弯,钢丝沿胃大弯抵达胃窦部。因胃的解剖结构决定胃大弯与幽门有一个较大夹角,大约有50~70度。此时旋转引导钢丝,使引导钢丝面向胃大弯方向,钢丝尖端即对准幽门,继续推进引导钢丝直至通过幽门,并继续向前推进30cm。沿钢丝推进十二指肠营养管直至抵达十二指肠腔,退出钢丝妥善固定,置管结束。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法,先将十二指肠营养进鼻置入到口咽部,然后将十二指肠营养管从口腔拉出,在其尖端系一个包有砂糖的手指套,然后将系好的十二指肠营养管拉回口咽部,以普通直钢丝引导置入胃腔,进入胃腔后让病人右侧卧并滴注生理盐水200ml,滴注结束后向前推进十二指肠营养管直至110cm并妥善固定,利用胃蠕动使十二指肠营养管进入十二指肠腔。两组均次日行X线造影确定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

2.观察指标

1日后两组行床旁X线造影确定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超过贲门20cm以上为位置良好,未进入十二指肠为位置差,对比1日后两组病人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差的例数。记录两组3日内管喂后反流的例数和胃肠腔食物残留的总量。

2.1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日后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的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位置良好比例高于指导组,位置差的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位置差比例低于对照组。3日内反流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例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胃肠腔食物残留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胃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良好的胃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1]。胃肠内营养按照喂养方式分为进口营养、管喂和经皮胃造瘘营养,尤其是对于意识障碍或已进行气管插管等病人多采用管喂方式。常用管喂的为胃管胃内营养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小肠营养。相较于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因胃腔容量、胃蠕动功能等原因经常出现反流现在,造成误吸直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甚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而十二指肠置管能较好的解决反流问题。近年来营养治疗指南均对胃内营养不耐受的病人推荐使用小肠营养[2],小肠营养多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小肠内进行管喂方式进行,传统的置管方式采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盲探置入胃腔后利用胃蠕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推入小肠。而因为胃的解剖结构问题盲探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极低,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的是X线引导或者胃镜引导进行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存在操作不便、需要大型设备、需要专业医师资质及技能(介入或内镜)等缺点,而且对于插管病人无法在床旁进行,在ICU内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我院结合目前蓬勃发展的超声技术,利用床旁超声技术结合特制的引导丝,在超声监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

通过与对照组对比超声引导置管,置管成功例数和置管比例显著高于传统盲探置入方法,3日胃肠腔内残留总量也显著少于传统置管方法,发生反流人数及比例也显著少于传统置管方法。因此超声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的成功率和质量,减少反流和胃肠腔的食物残留量,有利于提高喂养质量,减少反流和因反流误吸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和窒息,提高病人的营养供给减少置管并发症改善预后。

本方法具有直观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耗时短、无附带损伤、使用便利能在床旁进行,无需大型设备、对资质及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便于基层医院开展,优势明显,社会价高,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金玲,许建芬.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患者营养效果的评价[J].医学前沿,2016,6(35):215-216.

[2] 任建安,王革非,王新波,等.肠外瘘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4):204.

[3]李小兵,郑世营,周福有.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25(4):686 ;694.

论文作者:李玲1,吴世平2,黎旭3,邬琦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床旁超声引导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玲1,吴世平2,黎旭3,邬琦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