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缺陷
回顾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从19世纪80年代的传统管理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管理理论,都是纯经济管理理论,单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实质都是过于注重个人经济利益的满足和企业利润的实现,以此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实力。所以,资本主义传统管理理论只将经济利益当作惟一最高价值,忽略环境成本、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经济主义价值理念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以“企业再造”和“企业转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革命,也仍然只是一场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的革命,依旧无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特征,没有把生态成本、环境质量、生态服务、生态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纳入到企业环境变化、经营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能力之中(刘思华,2001)。
因此,无论是过去的企业管理学说还是现代的企业管理革命都是以生态与经济相脱离为特征的管理理论,都没有将企业的生态经济系统纳入管理体系,是不全面的管理理论。用这种管理理论指导人们的管理活动,就必然会使企业管理走上与生态环境相脱离的道路。
二、绿色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绿色管理理论的时代背景
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向环境无限制的索取,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实际上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因此,必须转换人类社会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模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之路,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为主导形态的新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管理也在顺应时代的变化,掀起现代管理变革的浪潮与创新,使新世纪的现代经济管理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新趋势,就是由以生态与经济相脱离的纯经济管理向以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可持续经济管理即绿色管理的转变。这是现代管理变革的一大历史潮流。企业管理也要顺应这种趋势,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尤其是促使企业从趋利性经营管理转向绿色经营管理,承担应尽的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责任与义务,大力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
(二)绿色管理的基本理论
1.绿色管理的人性假设
在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在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自我实现的人的演变过程中,却始终都忽略了人首先必须作为最基本的“生态人”的事实,缺少了这一前提,一切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无从谈起。21世纪的现代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代际公平的实现,在不损害后代人福利的前提下增加当代人的福利。因此,绿色管理的人性假设是“社会生态经济人”,不仅从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角度来评价人,而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的有机统一体。社会生态经济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可协调性,即寻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一是可持续性,即寻求自身福利的增加并对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做贡献,而又不使后代人福利减少(刘思华,2001)。
2.绿色管理的内涵理解
绿色管理是生态经济时代主要的管理模式,对它的理解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上进行统筹考虑。
从宏观上考虑,绿色管理是为实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目标,以中央政府为主体,通过颁布方针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对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社会公众行为所做的一切整合和协调活动。从中观上考虑,绿色管理是在一个地区、部门或行业的范围内,为促成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保持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从微观上考虑,绿色管理是以组织为主体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活动,以提高组织经济效益,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
人们追求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一宏观目标,首先要在微观领域得到体现。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管理是微观绿色管理的一部分,就是把生态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之中,使生态环境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经济协调互促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绿色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一)绿色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绿色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不可能是以物本经济为理论框架、以生态与经济脱离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学,而应该是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等体现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学。
1.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力求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体系,研究生态因素与经济现象的关系,寻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良性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与自然关系论。生态经济学批判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分离的关系,强调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改变对自然的掠夺性的利用方式,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提高生态经济意识。
(2)生态与经济关系论。首先,在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发展主导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发展不仅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以地球生物圈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生态安全性与经济有效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兼容的关系。生态安全性使生态系统的运行得以保持平衡,其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作用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经济有效性原则要求发展经济时有效地而非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两者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下是兼容的。
(3)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表现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它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把经济的发展置于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坚实基础上。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重新审视和界定人和自然,个人与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配置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预期目标,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
(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建立在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价值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价值不仅有利于当代人目前的经济发展,更要有利于后代人的长远经济发展,使生态价值总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至于下降和大量损失,保证后一代人至少能获得与前一代人同样的经济福利。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财富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财富理论认为财富是由生态财富、人力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四大部分组成的;生态财富和人力财富对于现代经济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财富是一个社会或国家与地区的最基本财富。
(3)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资源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资源理论提出人类在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方面必须实现时空公平,不仅要保证资源在代内的公平合理配置,更要考虑资源在代际的公平合理配置,当代人不应为自己的发展与需要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条件,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资源的权利。
3.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提倡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身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益;强调不需要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不仅研究资本和劳动力的循环,而且还研究资源的循环。循环经济实行的是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二)新经济理论对绿色管理的理论贡献
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是符合新经济时代背景的新经济理论,既是对以物本经济为理论框架、以生态与经济脱离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也为绿色管理的理论成熟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
1.新的系统观与绿色管理的系统管理
新经济理论提出从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出发,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尽量消除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循环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企业是由经济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绿色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传统的经济社会系统,也包括企业的自然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既有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有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管理任务既要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又要兼顾企业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
2.新的经济观与绿色管理的管理职能
新经济理论认为要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实现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企业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既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也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企业的管理职能包括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方面,绿色管理除了谋求增强企业的社会经济职能方面的社会属性外,还要关注管理的自然属性,谋求增强企业的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改变企业社会经济功能不断强化而自然生态功能不断弱化的现状,寻求企业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
3.新的价值观与绿色管理的人本管理
新经济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资源不仅只供利用,而且需要维持良性循环;不仅只能开发,而且需要修复和再生;人的发展不仅只是通过对自然的改造来获得,而是更需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来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人本管理提倡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之外,还有最基本的生态需要;对于人类自身消耗环境质量的生态需要,过去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绿色管理的人本管理原理则是将人的自然生态需要与社会经济需要统一起来,自然生态需要是实现社会经济需要的基础,社会经济需要的满足受到自然生态需要的制约。
4.新的环境观与绿色管理的权变管理
新经济理论提出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企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的与其生态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企业不仅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同时也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因素)、微观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固然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前景,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研究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系统之上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企业系统运行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不应被排除在企业经营环境之外。绿色管理的权变原理考虑经营环境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时,必须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其中。
5.新的生产观与绿色管理的效益管理
新经济理论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绿色管理追求的效益目标,不仅仅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生态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该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体。这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趋势。
四、绿色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一)绿色管理是生态经济学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的发展
现代企业绿色管理是一次崭新的企业生态经济革命,标志着企业管理由传统的企业经济主义发展模式向现代的企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绿色管理是人们根据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所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而且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企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二)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微观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建立新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作为对经济、环境、生态、社会具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以及国民经济绿色化发展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微观基础,不仅应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更应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追求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统一,改变现行的纯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实施绿色管理,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
(三)绿色管理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形态
循环经济要求人们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为转变企业的发展观念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明确的宏观指导思想。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建立“绿色循环”生产体系,完善资源、原料、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在企业外部建立“生态循环”经营体系,建立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生产与消费的“循环经济链”,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标签:经济学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新经济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