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班幼儿前阅读的自主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班论文,自主性论文,幼儿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良好的前阅读习惯与能力,能为幼儿入小学后正式阅读文本,进行阅读性学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对幼儿前阅读也越来越重视,提倡要给予孩子多元内容、多元的价值、多元的形式和多元的审美为尺度的儿童读物。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图画书资源丰富,画面色彩鲜明丰富,内容生动,富有吸引力,受到了孩子与家长的追捧与喜爱,更激发了孩子好奇、有趣、探索的欲望。 通过家访、约谈以及对大班幼儿前阅读情况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幼儿虽然刚升入大班,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前阅读经验,但还存在着阅读兴趣参差不齐、阅读习惯还没有形成、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幼儿前阅读能力,必须增强其自主性。大班幼儿前阅读的自主性指: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主动寻找、管理和独自翻阅自己喜欢的读物,乐意与同伴交流阅读感受。我园依托多元文化背景,让幼儿能接触到更多更广更丰富的中外读物,尝试从增强幼儿前阅读的自主性入手,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一、创设多元阅读环境,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1.多元丰富,贴近幼儿 我们鼓励幼儿带书到幼儿园,使班级的图书既丰富又多样。除了有多种语言的日文书、韩文书、英文书、中文书,还有多种类别的书,有科探类,也有许多关于情感及心理健康书籍、幽默书、各种节庆文化的书籍。除此之外,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立体书、发声的书、翻翻书等等,拓展了幼儿多元的阅读视角,激发阅读兴趣。幼儿通过互相模仿,与自己的母语相联系,阅读图画书。 随着大班幼儿前阅读兴趣的增强,我们将阅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环境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轻松、自主地阅读。例如,区域中创设图文并茂的文字符号环境,如“图书分类标记”“新闻角”“快乐假期”等,将绘画、照片、符号、文字结合起来,使幼儿与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与环境互动,提高阅读的兴趣。因此图书角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家长们走来读一读“我们的故事”。 2.共同设置,自主管理 要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舒适的阅读区域固然重要,但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同样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区内投放的书籍,有幼儿自带的图书,推荐的、还有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料。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我们为书分类:杂志、口袋书、中文书、外文书、工具书等等。 由于幼儿带来的书都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自己特别喜爱的书,所以在日常阅读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喜欢的书,大家争抢。别人的书,不小心爱护,导致破损等。面对这样的问题,组织小朋友进行集体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来制定阅读规则。如:竞选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收发、爱护图书、学会协商、好看的书一起看等等。通过这些规则的建立,孩子们心爱的图书得到了安全的保障,同时也能友好地和同伴共同阅读,协商阅读,也进一步增强幼儿分享阅读的兴趣。 二、家园合力资源共享,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形成阅读规律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单靠幼儿园或家庭任何一方都无法做到。什么时间读,每天读多长时间,成人可以和幼儿讨论制定阅读计划,初步养成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规律,自然就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在园阅读时间,我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有固定时间2次:分别为午餐后20分钟和离园前20分钟、每周一次分享阅读(到园阅览室阅读)、课间阅读等;同时利用家长开放日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如何一起制定家庭阅读时间。 2.加强资源共享,拓展阅读内容 通过家委会的支持,我们根据主题开展相应的家长老师活动,并结合活动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教材。如在感恩节,日本的妈妈不仅讲了关于感恩节的来历和故事,更带着孩子们尝试阅读“爆米花说明书”,按照步骤操作,感知体验了故事中玉米变成爆米花的过程。美国的妈妈在和孩子们聊“四季”时,带来了许多名画家绘画四季的作品书,拓展了孩子们感受艺术家眼中四季的魅力,并以“一片叶子落下来”这个故事引发了对幼儿感知“生命”的教育等等。 3.家园达成一致,延续阅读习惯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开学初家长会对本班20个家庭的调查,只有6个家庭有幼儿的独立阅读的空间;14个家庭有图书,但没有幼儿独立的阅读空间;家长们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坐不住,不喜欢阅读。因此,在家庭为幼儿建立一个安静、丰富的阅读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我向家长发出建立家庭图书角倡议的时候,家长们非常支持。 三、搭建多种活动平台,增强自主阅读的能力 1.到阅读中继续探究 很多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引领他们阅读的重要渠道。因此,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午睡前时间先讲故事给幼儿听,将其兴趣带入故事中,再启发幼儿找书看,引领他们自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如,听了“恐龙世界”的故事后,幼儿还想知道恐龙的蛋有多大、怎么生宝宝的、恐龙怎么灭绝的等等,起床后就有小朋友到图书角找老师讲的这本书,与同伴分享、探究,很快,阅读区里又多了有关恐龙的图书,不喜欢阅读的小朋友也投入到探究恐龙的行列中。 2.在阅读中寻求答案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幼儿往往会生成许多问题。当幼儿在自主阅读区查到有关信息时,更是提高了自主阅读的兴趣。他们把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在使用,体会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与欢乐。如:在进行“海洋”阅读主题时,孩子们为“世界上有没有美人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的说:“长得就像动画片上的美人鱼很漂亮”。有的说:“世界上没有美人鱼”。还有的说:“世界上有美人鱼,但是和动画片上的不一样”。此时,引导幼儿去图书角翻阅他们所收集的关于“海洋”的主题资料书,孩子们果然在一本《海底探秘》中找到了答案。孩子们从查阅书中获得了新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 3.在阅读中体验悦读 每月月初一次的图书推荐会是幼儿最激动的一件事,也是每月固定开展的活动。幼儿在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再推荐给小朋友(一本中文一本英文)。推荐的形式不一,有讲述片断故事的方法,有介绍故事主要角色的方法,还有猜谜语的方法、欣赏工具书中作品的方法、出数学题目等等,强烈吸引幼儿阅读的欲望。月底还有“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也是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展开的。孩子们会围绕自己带来的书以提问的方式与其他幼儿互动,如果能回答,就颁发自己准备的小礼物送给他。最后还根据幼儿推荐的结果投票选出本月“最受欢迎图书”。班级的自主阅读的氛围也自然而然越来越浓厚了,也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4.在阅读中分享传递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结伴阅读,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把自己阅读的感受通过绘画记录或者表述成人记录的方式写下来,和同伴分享交流。在阅读了《爱的传递》这本书后,孩子们被故事中关爱身边有需要的人的感人故事所感染。在圣诞节前夕,自发地发起了捐书活动。孩子、家长、老师们积极响应,联系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发起了“一本书、一个家、一片天”的捐书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挑选书籍,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祝福,把阅读的快乐和自己的爱心传递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共同分享。阅读让孩子们知道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阅读让孩子懂得了关爱,阅读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传递阅读的快乐。 5.在阅读后表达表现 增强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离不开老师、家长、同伴的评价和激励。师生共同设计的阅读表格里记录着“我读了几本书”“我最喜欢的图书”和“最佳推荐者”等,在班级形成浓厚的自主阅读氛围。同时结合小小表演会开设“故事大王专场”“故事剧场”“月读书冠军”“给弟弟妹妹讲故事”等活动,鼓励轮流主持,结伴排练,将阅读到的故事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表现。让孩子们的阅读有了延伸与拓展,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通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前阅读的自主性培养,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获取经验,更是在积累阅读经验的过程中,学会包容、尊重与接纳不同的文化,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人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表现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独立自主地去获取阅读经验,积累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自主性研究_读书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自主性研究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