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小学教育考察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1月11日至1998年1月20日,中国教育代表团一行三人受法国外交部邀请,以促进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为宗旨,赴法国考察中小学教育。法国和中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在教育制度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在体制上都是以集中管理为主,教育管理机构都很庞大,校长的权限不大,都比较重视考试,课程教材注重统一,教育内容太难、太深,与社会实际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教育的本质都是以筛选性的精英教育为主,中小学生的负担也都比较重,等等。目前,法国同中国一样,都在酝酿着教育的重大改革,都在思考如何培养21世纪的新的一代。本文拟对考察中所了解的法国教育制度等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法国的督学制度
(一)法国的督学网络
法国的督学制度是拿破仑一世建立的,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时法国农村学校很普遍,特别是单班学校很多(每个年级一个班),为了监督学校教学质量,建立了庞大的督学团。这种督学制度的传统保留至今。现今督学分为三级:小学由市政府督学;初中由省政府督学机构监督;高中由大区政府督学监督。法国的督学网络(小学督学除外)如下图:
注:本图由法国国家总督学曼·杰昂·蒲丹提供。
从上图可见,国家总督学接受教育部长的领导。总督学依靠教育督学(监督教育法)和行政督学(监督行政官员和校长)来监督整个学校系统,但撤换校长(高中校长)的权力归大区学区长。省政府的教育督学既受到国家总督学的监督,又要受到大区学区长的监督;同时,省政府督学对管辖内的初中校长进行监督。法国分为六个大区,28个省政府学区,被任命的省政府督学总共有660名,由他们对法国40万中学教师进行监督。
法国的督学含有三大职能:
——监督教师;
——监督学科质量(教育督学还含有分学科的督学);
——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概括性评估。比如,对教育部的工作进行评估与预测;每年发表年度咨询报告,如对某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质量提供咨询报告。
(二)省督学的工作程序
一般而言,一个大区由四至五个省组成。一个省政府督学的任务相当重,差不多在任期内要监督1500—2000名教师。因此,一个教师被督学评估订分,一般是10年至14年轮到一次。换句话说,一个督学的任期以十年计算,他(她)每年督学在120—150人左右。特别是文科和外语类的督学,其任务更重一些。
督学给教师评估打分的具体程序如下:
(1)先选择被督学的对象。一般是从多年没有被督学的教师,或从青年教师中选择。当然,还要考虑地理因素。
(2)通知被督学的对象。一般提前一周告诉校长,以便让教师作些准备。一是让教师在身体和心理上有个准备;二是让有些比较差的教师“临阵磨枪”,表现得尽可能好一些。而在十年之前,督学教师一般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
(3)展开评估。督学到了学校后,先将一天的计划告诉校长,对几个将被评估的对象排出日程表,询问校长是否要改变计划。一般是上午评估三位教师,每个教师评估时间为一小时;下午再有二位教师被评估,时间也是一小时。
督学到班级后参加听课,一般坐在最后一排。脸部不应该有表情,有时为了使教师放松一些,也有的督学脸上故意露出笑容。听课的时候,督学绝对不能干涉教师的上课。课后,督学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是在这个时候,督学可以指出教师上课时的不足或错误,让教师明白在什么地方可以作些修改。当然,督学过程也是大量发现好教师的时刻;如果有的教师缺点与不足之处很多,督学可以建议这个教师去参加职业培训。一般而言,优秀的督学在十五分钟内已经可以对评估对象打分了。当然,这一个小时的评估,对这位教师是终身难忘的,是一次非常及时的在职培训。
(4)督学评估打分。一天的督学教师工作做完了,一般在学校开一个座谈会,由被督学的几位教师、校长和副校长、学生代表第一起参加,由督学把评估中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对被督学的几位教师谈些看法,尤其是讲些激励教师工作的话,总之是对学校的工作起一个推动作用。
督学评估教师的主要内容:是看教师对学生是否人道(尊重学生),是否富有智慧,能不能适应环境,特别是用同一本教材能教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学生(也就是因材施教)。
督学离开学校五天后,必须对每一个被督学的教师写出评语,打出分数。一般而言,行政督学打的分对教师影响不太大(校长打分占40%,行政督学打分占60%);而学科督学的分数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一位教师连续三次打分不高,那么这位教师退休时在工资上与其他教师有12年的差距。一般督学打分为0—11级,还有三级是等外级,是专门给予那些最优秀的教师打的分数。
(三)总督学的重要任务
监督学科的质量,主要是国家总督学的任务。接待我们的总督学曼·杰昂·蒲丹是一位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专家。一般地说,调查学科质量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我们在法国时正看到教育部下发了对物理与化学的教师和学生的问卷;一种是个案分析,这些都是由总督学自己设计的,搞小规模的取样,在分析上可能更精确一些。蒲丹先生提出,法国的高中物理今后发展趋势是:①要把物理中的数学内容删减20%;②改善物理学中的概念分析,增加实验室动手能力;③增加物理科学发展史的介绍,使教材给以学生与现实方面尽可能的接近,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调查研究的结果将汇总为一份咨询报告。
法国对高中会考是极为重视的,这在总督学蒲丹先生的言语间自然流露出来。按照蒲丹先生的设想,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物理就好象物理现象中的三个圈一样:最核心的里圈是培养高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最需要和最坚决要学物理的;其次的一圈是那些将来要间接使用物理学的,他们也需要好好学习物理;最外的一圈他们也许将来根本不会用物理,对于他们只需要一些普遍性的物理现象解说一下。到目前为止,第一圈和第二圈的学生已经给他们定下了清晰的发展目标,而对于第三圈的学生,他们究竟该学点什么,他们是否真正学到了一些什么,总督学认为还讲不清楚。
二、法国政府机构的教育管理
(一)集权与分权
巴黎大区教育局秘书长达勒莫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大区教育局的管理工作。达勒莫先生指出,法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都是国家制度非常强,讲集中。在处理教育管理的思维上也极其相似,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其二,如何进行分级管理,下放权力,使大区和省政府的权力大一些。
在法国,大区和省政府学区的地域划分,与地区政府的划分是一致的。在15年至20年前,法国的教育管理非常集权,包括教师的选配、课程教材的选定、经费的分配等等,全部由教育部直接管理。从1983年开始,实行权力下放,大区和省政府的权力大了。目前,法国的小学由市政府管理,初中由省政府管理,高中由大区政府管理,大学由教育部管理。
教育部向大区的放权,别具一格。比如教育部向巴黎大区的放权,就分配给大区25万个课时,由大区教育局把25万个课时再分配给省政府,然后把这25万个课下时折算成职称、教师的编制、教员的任命、经费预算,从而完成了经费下拨和教师定编这两大任务。
我们参观了巴黎大区的教育管理机构,这是由一幢1.5万平方米的六层大楼组成,其中一半为培训机构,另一半为管理机构。大区教育局管理人员约600人左右,其中的计算机房极为壮观,几十台高性能电脑联成网络,记录了大区所有初高中教师的全部信息资料。
尽管实行权力下放,但教育部在两个方面依然集权:
第一是教学大纲。法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体的平均水平;但弊端是同一教材大纲很难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另外,也造成学科的分科性,物理归物理、化学归化学,不利于学科综合。我们在法国期间看到,全国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电视辩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是教师的任命。主要是指中学和大学的教师。在法国,教师都属于公务员,包括图书馆人员、门卫、清扫工等。教师的任命制度,可以保证各地区教育的相对平等。但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好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每个地区要进教师,首先要有课时数(也就是要有编制数),这样,各个地区要进人员就要考试,巴黎大区的考试分数很高,就使越来越多的好教师流到巴黎学区,而一般贫困的地区,好教师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为了讲平等而对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好教师少、生源比较差(大多是移民的子女),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始终上不来。
(二)冲突与平衡
在法国,教育管理中往往夹杂进了意识形态的成份。比如新上台八个月的教育部长阿莱克与工会之间就有很深的矛盾。我们在法国期间看到两万多失业人员罢工示威,他们当然是冲着若斯潘总理的,但其中的一部分失业教师则一定是冲着教育部长阿莱克的。因为,教育问题往往是法国左派与右派争论的最大问题。比如1984年密特朗总统准备把所有私立学校取消,当时就有80万人上街游行。1994年当时的右派政府想对私立学校作一些政策倾斜,招来了100万人的游行队伍。我们在参观考察时了解到,比较多的法国人喜欢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有一个平衡。
法国教育制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轻视职业技术教育。达勒莫先生告诉我们,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从属于普通教育,在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都是在高中课程中夹进了职业技术课程。一般而言,法国的高中学生愿意到普通大学去读书,而不愿意到工程技术类学校去学技术。当然,在这个薄弱环节中还有一个强项,就是法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力很强,他们一般相当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而且文凭与职业证书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这一点而言,法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是“学而优则仕”,看得起当官的,看不起有技术的。
达勒莫先生告诉我们,巴黎大区的初中学生就近分配进高中,是他最为头痛的一件事。他所描述的状况竟同上海小学毕业生就近进初中,几乎是一模一样。巴黎大区分成21个学区,有的区域(比如巴黎五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居住的区域,学生生源比较好,分配容易一些。而有的区域在环线之外,学校教育质量相对差一些,有些家长为了进一个相对好一些的学校,就不断地托人情,走后门,也有的就在好学校附近买房子。一些房产商也拼命与教育局管理人员商量,把好学校放在他们的房产开发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巴黎大区只能收权,把全巴黎初中毕业生分配进高中的权收回到大区学区长手里。我们在达勒莫先生的办公室看到一幅全巴黎的各学区分配示意图,学校密如蛛网,为了追求平等,有时大区教育局规定,在同一个区域的13号居民可以进入甲学校(好学校),而12号居民只能进乙学校(差一些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怎么会没有意见,而教育管理人员怎么会不感到头痛?!
三、法国的中学教育管理
法国的中学教育制度与中国非常相似,也是上面的教育行政部门管得比较多,比较细,校长的自主权不大,与上面的职权责分配不清;但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是比较严格,学生的基本质量比较保证,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
法国的中学管理结构,可见下图:
这个简图从行政角度描述了学校的管理情况(还有一个角度是学校民主管理方面,本文省略)。从中可看到,学校的权力属于大区,校长的权力比较有限:一方面是教育部给校长一定的教师岗位数(相当于中国的教师编制);一方面是大区教育局长给校长一部分权力。我们从访问的几位校长中了解到,在八十年代,学校的经费权、教师岗位数权、教育教学管理权都在教育部手里,校长只是执行教育部的指令。由于教育部管理的范围太大,管不过来,下面的校长可以钻空子,通过教育部某一位官员,批准某一个专项;而在今天,权力实际上已到大区(八十年代教育部搞了权力下放运动),管理较细,校长想做同样的事情就比较困难。因此有的校长说,到了九十年代,“校长的权力不是更大了,而是更小了”,“校长只是在监狱的范围内有一点权力”。
法国的初中学校所有经费由省政府拨给,高中学校由大区教育局拨给;相应的在人事体制上,初中教师由省政府管理,高中教师由大区教育局管理。有一个奇特现象是,法国的私立学校,体制上多数属教会管理,但教会所付出的经费份额非常少,绝大部分经费仍然由政府拨给(初中由省政府下拨,高中由大区政府下拨)。
法国的法律规定,每个学生一直到16周岁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在巴黎实际上已经延长到18周岁)。中学生的生均经费比较高,在巴黎地区,国家花在初中学生身上每年3.2万法朗,高中生是每年4.3万法朗(人民币与法朗之比,现汇率是1.3:1)。而一个中学生家庭,一般而言,初中生家庭为每年1.2万法朗,高中生是1.5万法朗,大约占教育成本的28—30%左右。家长的花费主要是书籍费、学习用品、饭菜票、交通费。此外,体育、文艺的一些课程,法国将它列入职业技术课程,要付费。到国外进修语言,也要花费。当然,对一部分学业成绩优秀而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学校会从书籍费总收入中拿出5—6%的经费作为奖学金。另外,学校还设立社会基金、学生也成立学生协会,专门帮助那些买不起教材、配不起眼镜的学生。
课程是由教育部直接管理的。近年来法国的高中课程出现了三种趋势:(1)教学时间延长了,高中会考趋向简单化;(2)家长的权力被扩大了,比如在学生的留级问题上,以往历来是校长决定的,而现在家长通过校务委员会有了更大的发言权;(3)学校的社会作用被强调,比如法国的中学组织了特别班——有的学生出去参军了,有的女学生怀孕了——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编成特别班。
法国的高中学校非常重视会考,一般而言,高中毕业生会考成绩合格就可以上大学。从巴黎大区来看,每年学校平均会考的成绩合格是70%左右,也即是说巴黎大区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在70%左右。我们所参观的几所高中学校都是好学校,一般会考成绩合格为95%,有的学校达到了100%。在竞争分数方面,法国与中国非常相似,在做法上也惊人的相似。
法国的中学教师也是由大区政府或省政府教育局直接管理。法国的教师工资结构很有特点,它由三方面组成:(1)首先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没有这张证书,就不能进任何学校。教师的起始工资是月薪6800法朗。(2)讲究年限。法国教师工资分为0—11档。如果到了11档,就是做满37年,月薪可达到2.5万法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教师也许一辈子也拿不到最高一档。(3)奖金部分。一般情况下,担任班主任的每月加1200法朗,地理教师因为要管理地图,每月也加600法朗。此外,由于巴黎地区的中学生很多,几乎每个教师都要加课,倘若月薪达到2.5万法朗的教师,每加一节课是1200法朗,而最低一档的教师,加一节课是600法朗。但教育部有规定,加课不能超过该教师月工资的15%,倘以月薪2.5万法朗的教师为例,他(她)每月加课的课时费不能超过6250法朗。
法国在教师的管理上有一条非常有意思:倘若某一位教师工作非常出色,校长不是在工资奖金上给予奖励,而是小学教师可以去当中学教师,初中的教师可以去当高中教师,如果工作还是很出色,就可以在培训之后当小学校长、中学校长,或者去当学区督学。一位教师一旦当上校长就是另外的系列,工资也比普通教师高许多。我在法国拜访过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所长、法国国家总督学,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经历都很复杂,但他们一定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当过各级校长,当过督学。只有具有丰富经历和岗位的人,才能担任高级行政官员。
在法国访问期间,我和几位校长探讨了校长的功能特性,归纳他们的想法,大概有这样几条是必需做到的:亲和力,专业学识与经验,决策果断,有效管理,体察下情,诚信支持。
四、法国的校长培训
离巴黎大约330公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市镇叫普瓦流埃,它是法国国立校长培训中心的所在地,我们在那里拜访了培训处负责人布瑞尔。这个培训中心大约有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外观非常漂亮,内部的造型结构也新颖、奇特,其中资料中心有7000平方米左右,很现代化,电脑全部与国际联网。建造这个学校用了9500万法朗,同中国一样,也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教育部投资三分之一,大区政府三分之一,省政府三分之一。
这个培训中心的任务非常广泛,它包括对校长、各级督学、教育部官员的培训;也包括对学校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包括对国外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如越南、非洲法语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员培训。目前培训采用法语,准备用一、二年时间开设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的培训班。对国外人员的培训,学制非常灵活,有短到一个月的,也有长达两年的。
这个培训中心主要是针对国内的,每期是40个星期(十个月),其中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实习。全年培训人数大约在1000人左右,其中培训督学和教育部干部,每年250人左右,培训初中和高中学校的校长,每年约700至800人左右。
与中国的校长在职培训不同的是,法国的培训中心主要针对即将上岗的校长,也就是培训新校长。培训中有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职前培训的原则。参加这个学校的学员都有相当的文凭和学术水平,学校通过职业培训让他们进入新的岗位。因此,培训非常具体,包括教育法规、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研究方法、社会学、财政预算、教育评估手段等,这些共同课程约占全部课程内容的20%。
第二,轮流学习的原则。学员部分时间学习理论课程,部分时间要到现场实习和观察。如有的学员将来要当校长,就必须到学校进行实习。
第三,个别化教学的原则。培训中心非常强调每一个学员的学习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大约有10%的教学时间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要开设的课程,有时一门课只有八个人参加。当然,实际操作是非常困难。
这个培训中心总的编制只有60多人,其中20名教师是设计培训任务的,很少讲课。兼职教师很多,先后来校讲课的外校教师已达到1000多人。设计培训任务的教师在学校有很高的地位,以设计培训校长任务的教师为例,他们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程序是:
——他们决定培训校长的方法论;
——他们决定培训校长的模式(包括哪些课程;不同学员所需要的职业基本职能,这些职能对今后岗位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他们决定每一位校长所需要培训的时间和实习的时间,并给每一个学员配上指导教师。对于高中校长的培训,最长的实习时间是两年,在这中间要对他(她)评估一次。
为什么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评估?其目的是三方面:其一,让学员了解他们通过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其二,让学员了解在什么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三,最根本的,有利于学员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与信念。
法国的培训中心非常重视学员的实习,如果是参加校长培训的学员,每个学员都有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员的不同条件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这个指导教师也参加学员评估。当实习期满合格,才可以成为一名新校长。
五、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及其研究领域
按照法国外交部的安排,我们拜访了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所长曼·阿特莱·哈斯奈特。他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有相当复杂的经历:曾当过小学教师、小学校长、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担任省政府督学,大区学区长,又担任过教育部初中司司长。这样的人生阅历,使他对教育的许多问题认识很深刻。
哈斯奈特先生告诉我们,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直到三十年前,全国只有这样一个研究所。目前,全所有250名研究人员,还有下设资料中心,有2500人在资料中心服务。国立教育研究所承担全国研究项目的10%左右,还有90%的项目都在各所大学研究。
国立教育研究所最近在研究的三大领域是:
——如何办好每一所学校,减少学校间的不平等;
——如何处理移民问题,使法国的社会公众都能接受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帮助教育部作出重大决策。比如,新上台的教育部长要求哈斯奈特先生1998年4月,把新近研究的教育大纲的咨询报告提交给他,还包括在1998年7月把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与欧盟各国研究所的接轨问题提交给部长。
哈斯奈特先生对国立教育研究所的定位是:
——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研究机构,而是一个全开放的研究机构。它与法国的所有大学,还与国外的研究机构一起搞研究(当了解到上海教科院在中国的研究地位时,哈斯奈特表示要加强法中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它对于法国的各个研究机构(包括各所大学)起协调作用。通过经费的手段进行招标,建立全国性的研究网络。
——国立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中长期项目,而不是象大学研究机构那样主要研究短期项目。
——国立教育研究所将汇总所有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经验,然后把研究成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
——国立教育研究所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全所专职研究人员仅占全所人员的45—50%左右(确定为120人),另外聘1200人为短期的兼职研究人员,他们将来自国内和其他各个国家。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可以兼收并蓄,容纳百川,有助于更加开阔的研究思路。
——国立研究所将不断地出版各种研究资料,提供给全国各类人员有关教育的数据库(全部是免费的和开放的),受到全国教师和大学研究生的欢迎。
哈斯奈特先生在展望将来有限的研究领域时指出:
——国立教育研究所将进行更理论性、更学术性的研究课题;而应用课题可能着眼于更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
——比较稳定的课题可能是初中学生要不要分科和分流?目前,法国有一些地区失业率比较高、青少年犯罪也比较多,有些初中学生产生自卑感,如何通过教学重新组织学生。法国政府从1982年起提出了发展教育优先区,专门针对那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多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条件。按照这一设想,国立教育研究所制定了教育优先区的标准,经过十多年的试验,发现教育发达地区与代表贫困地区的教育优先区的差距依然存在,为此,新上任的教育部长希望对教育优先区开展全国性的辩论。
——关于中学生能不能留级的问题。法国的教育制度本质上是精英教育,它比较重视一小部分人,所采用的方法是筛选。但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留级之后,对他(她)的终身成长非常不利。而在现实中,教师们依然欣赏留级制度,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就毫不留情地叫他们留级。因此,研究人员如何用事实说服教师,并提请教育部官员改变他们原先制定的政策,这将是国立教育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