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要讲明白,做下去,抓到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安全教育要“讲明白”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安全教育,大会小会讲安全,人人都在讲安全,但是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讲的是怎么追究责任、出了问题怎么处理责任人,结果讲得人人自危。“讲”是必须的,讲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但重要的是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
1.讲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把“安全教育”简单化了,列举一些“惨烈”案例,然后告诉学生要引以为戒注意安全。这种做法,除了使学生生出几许恐惧之外,就是让学生一头雾水,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注意安全、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应该把安全知识的普及作为重点,告诉学生可能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处理。例如,在对初一男生进行的以“小小男子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中,我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男子汉的10条标准:遵规守纪明事理,待人有礼讲文明,遇事冷静不冲动,善于思考不盲从,创新探索不猎奇,勇敢热情不逞能,勤俭节约不贪心,讲究团结有原则,知识丰富有智慧,珍爱生命不言弃。在对初中女生进行的“让花季绽放美丽”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不仅举出女生容易受到的种种伤害,还告诉她们万一受到伤害应该怎么办。生动的故事、明确的要求,使这些正在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知道了该如何应对危险,远离伤害,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不仅要举出案例,析明原因,更要给出措施和方法。
2.怎么讲
“讲”要贴近实际。中小学安全教育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是开报告会,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作安全讲座——规模宏大,组织有序,台下安安静静,台上滔滔不绝,但效果如何呢?这要看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了,这种报告会的效果往往和学生的年龄成正比,学生年龄越大效果越好。有鉴于此,学校在聘请专家的时候一定先和专家进行沟通,从学生的年龄构成到讲课的内容、形式,再到会议的规模、会场的选择等等,以使讲座贴近学生实际,取得良好效果。
“讲”要讲究方法。安全问题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一定要讲方式方法。经常看到家长苦口婆心、教师耳提面命地讲安全,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还是很淡泊。为什么?方法单一。案例说多了,涉世未深的学生可能产生恐惧,认为“江湖险恶”;道理说多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当成了耳边风;规定说多了,学生感觉受限制不自由,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安全教育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枯燥的道理学生听不进去,通俗易懂的歌谣学生很喜欢。于是我们把王大伟教授的安全口诀教给学生。例如:
交通安全口诀:
骑车不上快车路,不许撒把和攀扶;打闹追逐危险多,人多转弯要减速。
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不抢行;先左后右看一看,一定要走斑马线,千万别把栏杆翻。
火灾自救口诀:
火灾来了拔腿跑,弯腰捂嘴向外逃;逃跑不能坐电梯,困住挥手大声叫;高层切莫往下跳。
地震逃生口诀:
地震只有几十秒,平房拔腿向外跑;楼房藏在小房间,厕所厨房桌子脚;暖气木床衣柜边,近水远火很重要。
集会安全口诀:
一看出口在哪边,二看小偷老鼠眼,三看拥挤向后退,四看包裹藏危险。
一躲人多如潮涌,二躲争吵与起哄,三躲楼梯与门洞,四躲广告五躲灯。
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学生很快就能熟记在心,有了知识储备,在需要的时候就有可能变成自我保护的行动。
其实,安全教育的形式很多,老师们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如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知识竞赛、故事会、征文比赛,等等。
对于安全教育来说,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服从效果。只要有效,就是成功。
二、安全教育要“做下去”
1.做起来
安全教育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不是设个机构、安装设备、喊喊口号、订个计划、签个责任状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去做。
现在很多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机构健全、设施齐备、制度严密,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做”得不到位。机构虽然健全,但是工作缺乏主动性,满足于上支下派被动应付;设施虽然齐备,但没有主动检查和定期维护,设施设备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制度虽然严密,却只是纸面文章,落实不到实际工作之中,没有严格的训练演习,挂在墙上的疏散路线图不会变成危险时刻学生的生命线。
2.向下做
安全教育只有“向下做”才有效,而现实中依然有很多是“向上做”的。上级布置了,为完成任务赶紧做;上级来检查了,为迎接检查立刻做;年终评比了,为达指标突击做。发生地震了,开始关注校舍安全;学生打架了,开始检查管制刀具;学生崩溃了,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食物中毒了,开始关注食品安全。这种“急就章”“马后炮”式的安全教育,都是向上做的,如阵风一般,来得猛去得快,没有持久的效果。
安全教育要向下做,就是要眼睛向下看学生,看学生欠缺什么、需要什么、愿意接受什么,然后再决定安全教育怎么做;眼睛向下看校舍,看存在什么安全隐患,然后去消除隐患;眼睛向下看事情,看这件事情如何操作才能万无一失安全顺利。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落到了实处。
3.做下去
安全教育“做起来”不难,“向下做”也不难,难的是“做下去”。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教育的全过程,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没有旺季也没有淡季。只要学生在,安全问题就存在,安全教育就不能放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三、安全教育要“抓到底”
安全教育不能浮在表面,要“抓到底”。“底”就是底线、底层之意。“抓到底”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让每一个细节都安全。要做到这两点,必须抓好班主任和学生,特别是班干部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1.让班主任成为安全教育的排头兵
班主任直接面对学生,和学生打交道最多,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如果班主任有足够的“安全敏感性”,很多安全事故就能够避免。学校要加强管理,培养班主任的安全意识和敏感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班主任并不缺乏安全意识,缺乏的是安全知识,学校要适当地为班主任配发相关的图书资料,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使其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有了知识的积淀,安全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要求和空洞口号,而成为一门有内容、有实效的课程。
2.让学生成为校园安全的监督员
对于校园安全而言,亡羊补牢是“下下策”,防患未然才是“上上策”。要做到防患未然,就要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及时彻底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参加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成为校园安全的监督员。
安全无小事,一扇锈蚀的铁门、一颗松动的螺丝、一个破损的插座,都有可能成为校园安全事故的导火索。这些物品分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单靠教师、领导的巡查远远不够。而学生游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们是最了解学校的人,也是最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鼓励他们发现问题主动汇报。当每个学生都成为“校园安全监督员”之时,校园安全的大网就全面铺开了,安全死角将被消灭,“校园安全”才有可能实现。
学校要注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班干部成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建议每个班设一名安全委员,负责本班教室、宿舍、卫生区范围内的设备设施的保管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标签: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