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吴丹萍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并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方式进行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引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

院内感染即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受到的感染,其中包括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后在出院后发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多少取决于院内感染的一些危险因素。在一定情况下,这些危险因素甚至对院内感染的出现起到关键性作用。重症监护室在抢救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相对于普通病房来说,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病情危重、综合免疫能力较低、长期卧床、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因素,因此,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感染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9.1±5.5)岁;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1.2±3.6)岁.两组100例患者中,基础疾病者46例,手术患者37例,意外导致重伤的患者17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根据护理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分析对照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过多,消毒、清洁工作不彻底,容易引发患者感染。②患者抵抗力弱,无法及时排除体内痰液或胃部食物反流等原因导致肺部感染。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引发感染。④重症监护室内的空气不流通,设备、物品等消毒、清洁不彻底引发院内感染。

根据对照组分析引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护理。为重症监护室患者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卫生的治疗环境。首先保持病房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系统,同时定期对所有的医疗设施惊醒消毒清洗,及时处理重症监护室里的污浊物和排泄物等,避免病原菌传播,每天以紫外线对病房内的所有设备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措施,每天2次,每次40min,所有护理人员出入病房需佩戴专业的鞋帽和无菌口罩,降低院内感染。②强化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院内感染的因素与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的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才能更加有效的为患者进行服务,进而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对医院内部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预防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为主,使所有护理人员意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和责任心。同时,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预防院内感染的观念落实到实处,降低院内感染的不良事件发生。③加强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康教育以及管理工作。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以图片配合视频的形式为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强化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患者遵循合理的饮食规律,也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现象。④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需正确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无菌群失调的现象。及时留取标本送检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有利于主治医师根据药敏的结果选择更加合适患者的抗生素药物,掌握停药的时机,预防二重感染以及耐药菌的生成。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掌握多方面的药理专业知识,熟悉各种药物作用,明确配药时间,注意用药事项等,最大限度的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1.3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数有3例,感染发生率为6%,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数有10例,感染发生率为2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有许多,比如:(1)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低下,加之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使得其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屏障功能明显减退,从而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2)重症监护室病房的布局和设计不合理,病区环境未达到相关标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3)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容易引发院内感染,比如:人工气道的建立,能够降低上呼吸道屏障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4)护士的感染监控意识不高,未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能够影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5)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能够增加耐药性,使得患者机体中的正常菌群出现失衡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发生二次重感染的概率显著提升。此研究中,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比观察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且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避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从而有助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素梅.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8,13(5):65-67.

[2]朱晓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及护理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8(26):220-221.

论文作者:吴丹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吴丹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