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雷电灾害只能预防不能避免,安装防雷装置也并非一劳永逸。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各类高端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各种高层建筑物也在不断涌,这些客观因素直接提升了雷电灾害的触发几率。为了尽可能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必须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患于未然。本文就如何做好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防雷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探讨
1雷电灾害
雷电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因其具有突发性、高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而成为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隐患。简单来说,雷电就是一种云层放电现象,通常将其分为球形雷、电磁脉冲和直击雷三种,其中球形雷和直击雷都能给人及建筑物带来威胁,而电磁脉冲影响的主要是电子设备。直击雷指的是建筑物、地面或防雷装置等物体被闪电直接击中,导致其产生热效应和电效应的现象。感应雷也被称之为雷电感应或者感应过电压。它包括电磁感应雷和静电感应雷两种。其中,电磁感应雷是指在雷击发生时,放电周围区域因受到巨大的冲击雷电流而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这种磁场使附近的导体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导致火灾、爆炸或触电事故的发生;静电感应雷指的是当雷云靠近地面时,架空线路或导电突起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这些电荷通过线路侵入室内,危及人和设备的安全。
2防雷装置的种类
根据防雷装置的功能和布设位置,可将其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两种。常见的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线都是外部防雷装置,它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预防直击雷侵袭,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其位置优势把雷电引向自身,再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电流泄入大地。内部防雷装置相对复杂,包括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五部分,主要用来防止或减小感应雷产生的电磁感应。
3防雷装置定期检测的必要性
3.1雷电灾害的高破坏性和突发性要求必须定期检测防雷装置
雷电是国际公认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三至四千人因雷击伤亡,财产损失高达百亿元,全世界范围内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量更是难以估计。由于雷电无法被准确预测,人们难以及时避免因它的超强破坏力带来的损失,所以通过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提高雷电防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2防雷装置的质量继而易损性要求必须定期检测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常年受雷电侵袭且饱受风吹日晒、雨淋霜冻等严酷环境的考验,极有可能出现腐化、锈蚀、折断、接触不良等现象。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的防雷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挖断引下线、在防雷装置上私拉乱接等行为也屡见不鲜。上述现象和行为会直接损坏防雷装置,甚至极有可能将防雷装置变成“引雷”装置,大大增加雷击的风险几率。所以定期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4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要求
(1)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在雷雨季节之前进行,通常要求每年检测一次。对于易燃易爆场所要求每半年检测一次。如有被损的防雷装置,必须及时进行修复。
(2)根据我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雷电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在必要时应会同有关机构定期对有可能遭遇雷击的建筑物安装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不按规定接受检测的单位或个体,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定期改正并予以警告;若仍违令不改,可以处1000元—10000元罚款,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内容
(1)是否定期请专业的防雷检测机构或公司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使用的防雷装置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请专业防雷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测试;是否有损坏的防雷装置部件,若有,是否予以更换。
(3)是否配备有专管人员负责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工作。
(4)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在进行防雷装置布设时,是否得到气象主管机构的许可,是否通过防雷机构的技术评价和认证。
6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方法
6.1检测避雷器的电气性能
6.1.1对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鉴于避雷器使用时间有限,必须定期测量密封受损或受潮的避雷器的电阻。测量时应先将避雷器擦拭干净,防止测量出现误差。
6.1.2对避雷器的泄漏电流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低压阀型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值在O至10pA之间。开展测量前,必须保证避雷器没有污损现象,同时应避开极寒天气。如果在室内检测,还应将避雷器停放八个小时以上。
6.1.3对工频放电电压进行测量。
避雷器内部元件损坏后,会出现内部放电电压不稳定现象。如果放电电压过高,无法实现保护功能,直接导致当线路被雷电流侵袭时电流不易泄出;如果放电电压过低,则会出现因电力系统中的操作电压无法及时放电而致使避雷器爆炸现象。由于避雷器的一端是连接着带电线路,因此在对阀型避雷器进行时检测必须注意安全,做好防御措施,避免高压触电。
6.1.4检测接地电阻。
在对避雷器或避雷针的接地电阻进行检查时必须保证引下线与火线处于断开状态。
6.2降低接地电阻
应确保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处于规定值之内。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一、二、三类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保证在10或30Ω之内、防感应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如果出现接地电阻过高现象,必须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率。土壤电阻率是决定接地体电阻的主要条件,可以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小、接触电压、地网地面的电位分布以及跨步电压产生直接影响。在降低土壤电阻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保水法、化学法或深埋接地体法来实现:
6.2.1换土法
换土法指的是用电阻率相对较低的粘土、黑土或砂质粘土替换下电阻率较高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是将接地体周围0.5米以内,厚度约为接地体上部三分之一的土壤直接挖走,用低电阻率的土壤回填。在特殊情况下,还应在回填土中混入易吸湿物质来保存土壤水分。
6.2.2保水法
保水法指的是将接地体埋设在相对潮湿的地点或其周围。如无合适地点,可采用在接地体周围栽种植物或引入无腐蚀废水的方法来降低土壤电阻率。在引用废水时,可使用钢管做接地体,并在管体上每间隔20公分钻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小孔,使水渗入土壤中。
6.2.3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指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加入降阻剂、食盐、木炭、氮肥渣、电石渣等化学物质来提高土壤的导电性。此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且效果显著,但会降低接地体的热稳定性,加快其腐蚀速度,减少其使用年限。
6.2.4深埋接地体法
深埋法指的是将接地体埋设在更深的土壤中。此方法可以忽略土壤出现冻结或干枯现象时对接地系统的影响,但必须确保接地体与引下线焊接可靠。
7结语
防雷工作不容忽视,必须长期开展。如今,随着高层建筑群的不断涌现和大量的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的诱发几率也在随之提升。尽管大多数高层建筑都配备了防雷装置,人们的防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定期开展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也十分有必要。除此之外,气象部门和防雷机构也应该加强行政执法强度和防雷执法检查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受灾几率和受灾损失程度。
参考文献
[l]于洪波,艾厚奇,王佳海. 浅析防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J]. 农业与技术.2012.10.
[2]马敏荣,白永冲,杨晶.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的实践[J].广西气象,2006,27(2).
论文作者:郑城杰,张东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防雷论文; 装置论文; 避雷器论文; 雷电论文; 土壤论文; 电阻论文; 电阻率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