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良
湖南省武冈市迎春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22411
摘要: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运用体会,方法:根据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要求,在特定的穴位上实施隔姜、盐灸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 0例适应症患者通过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再发,正常生活。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型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隔物灸;治疗;痛经;体会
原发性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而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特点则为冷痛,四肢厥冷,遇热得舒、遇冷加重,特点是无器质性病变,笔者运用2009年9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推广的“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在临床中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痛经患者。
1.1临床资料:
本组1 2例均系我中心门诊患者,年龄最大2 8岁,最小1 6岁,平均2 2岁,病情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2.5年,均属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经妇科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冷痛,痛及腰胝,遇热则舒,遇冷加重,苔白、脉细或沉紧,甚者出现面部苍白、肢冷汗出、昏厥、经量少、色紫暗有块。病情分轻、中、重三型。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神阙穴:肚脐正中。关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材料:艾炷、鲜生姜片、细盐、线香、火机、镊子、方盘,孔巾等。
1.2.2操作:
病人取仰卧位,取神阙穴、关元穴,将备用灸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于脐平,上置鲜姜片和大艾柱。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然后再准备制好的鲜姜片放在关元穴处,直置规定壮数。在施灸时,若患者 感觉灼热,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减轻灼热感,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切勿烫伤。
在施灸时,若灸壮数较多,姜片可能干燥变薄,此时应更换姜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治疗时间及疗程:
所有患者均按隔物灸技术要求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月经周期),第一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一日一次,连续治疗3天,二、三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一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如经过一个疗程治疗不再出现痛经,亦应巩固治疗,其疗程与第二、三疗程相同。
1.2.4注意事项:
1.2.4.1穴位要选准;艾柱要用大艾柱,每壮重约1.5g,底直径为2 cm,高为2.5 cm,轻度每次灸4壮,中度每次灸6壮,重度每次灸8壮,鲜姜片为直径3cm,厚约0.3cm,中间用针刺1 0个孔的薄片。
1.2.4.2注意筛查患者,非适应症者或有禁忌症者勿施;
要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晕灸”及烫伤现象发生;在柱或姜片时避免烫伤患者。
2、结果:
本组病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有4例患者症状消失,
二、三次月经周期未见明显腹痛症状出现,8例患者症状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治疗3个疗程后1 2例患者经三个月经周期随访,均未复发。
3、典型病例:
李某,女,16岁,学生,2013年12月6日初诊,患者来经时阵发性少腹疼痛1天,症见患者面苍白,痛苦面容,手按少腹,四肢厥冷,察舌淡苔薄白,脉沉。经B超检查提示: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在经得患者及其母亲同意后,即取神厥穴予以隔物灸疗法治疗。施治5分钟后,腹痛渐减,15分钟后腹痛消失。连续治疗三天症状完全消失。嘱其以后两个月经周期经前三天来灸,每次施治六天,患者遵医嘱如期来诊治。三个疗程后,患者痛经病症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体会:
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认为是女子冲任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包宫,出现寒湿凝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由于寒性凝滞,湿性重浊而粘滞,故病情以痛及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为特点。《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治疗法则。因此,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治当寒者热之,采用隔物灸疗法。隔物灸是选用鲜生姜、食盐为介质,置以艾柱点燃施灸,且选用任脉之要穴神阙、关元为主穴,具有调理冲任,温散寒湿,活血祛瘀之功,使冲任平和,寒湿得去,疼痛诸症得除,实为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 0 0 9年9月出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论文作者:黄朝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疗程论文; 原发性论文; 姜片论文; 症状论文; 湖南省论文; 技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