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论文_李东辉,宁莹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论文_李东辉,宁莹

渭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开始不断地加强对城市合理化规划建设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近些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被广泛的利用,改变了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传统建设理念。文章将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探讨具体应用与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应用

1海绵城市

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发的基本国情,更是成为了加速建设海绵城市的助推剂。海绵城市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模式。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生态环境破坏,其促使城市能够关注重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朝着更健康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原则

2.1从实际出发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环境特点,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要依靠城市的先天环境,在相关规定中要需要明确,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城市当地的经济、水环境、雨水资源等各项因素,只要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城市建设的合理性。

2.2尊重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尊重生态,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城市的生态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对水资源的保护上,而且还对城市建设提供的相应的安全保障,建设海绵城市期间,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3规划化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支持,设计方案要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生态平衡问题,而且要依据当地的水利水文资料,展开相应的分析,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功能或设施在未来能够起到的作用都要加以考虑。例如,设施的建设费用与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平衡等。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应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相关专题研究,可在绿地率和水域面积率等相关指标基础上,增加径流量控制率等指标,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其要点具体如下:①划定城市蓝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②系统构建生态绿地,划定城市绿线;③划定排水分区,合理控制地表径流;④合理确定城市规模,集约开发利用土地;⑤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3.2专项规划

(1)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规划之中充分的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要确保交通路面畅通以及维持道路基本需求的层面之上,来针对道路两边与周边绿化空间进行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工作,再充分的运用LID树池与透水路面等等开发措施,在道路功能之上不仅仅可以降低雨水径流量,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路面径流水质,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的提升城市水环境和质量。第一,要充分的运用道路景观的绿化带,在道路之中逐步的将下凹的绿地系统监理起来,其主要作用表现在推动道路雨水地表径流录入绿化带之中,并逐步的达到绿地系统针对雨水存储、入渗与净化的目的,对于其中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雨水要及时予以排放。透水路面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强化雨水入渗的作用,在道路污染严重以及负载量过大的情况之下,可以运用透水路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系湿地规划

①要将禁建区与限建区划定出来,运用法制手段来划分绿线与蓝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始终维持一个优良的海绵吞吐作用和调洪能力。②逐步的修复自然生态环境,运用水植物培育、生态砌岸以及淤泥疏浚等等途径来进一步的回复绿色生态系统,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也得要注重管理,将自然和人工系湿地的净水、补水与蓄水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出现旱涝灾害的频率,使其可以真正的造福于城市居民。③逐步的构建生态走廊,这对于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之中的生态走廊十分的有利,像是植物、水渠与河流等等,利用生态走廊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强化各个生态板块之间联系的程度,最终将综合性的生态海绵体构建出来。

(3)城市雨洪管理规划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中必须整合当地的湿地系统,并加强水质净化、地下水、雨水等水系统的利用率。同时也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潜流整合功能,确保被净化后的雨水能充分回流到湿地中,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如很多城市均建立了很大面积的湿地,其主要作用防治雨洪灾害,同时湿地也是一种镶嵌式的海绵结构。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尽量建立整合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2)提供适合当地生物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上保证城市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4)人工改造规划

对生态海绵体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极度缺乏生城市生态海绵体的情况下,通过对人工海绵体的建设,进而调节好城市的生态环境,使海绵体数量加大。经常使用的改造建设人工海绵体的办法有:城市园林绿地的建造,可以结合绿地景观运用下凹和水塘的办法收集雨水;改造和建设城市水系统,极大的调节自然水资源;为了调整传统的绿地布局,可以在控制好投资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积的前提条件下,用小面积分散布局的下沉式绿地来代替传统的集中绿地,从而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使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增强,要有人工绿地和园林的设置。

4促进城市海绵理念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建议

4.1加大应用力度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那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项目的整体方案审查工作,确保海绵城市理念能够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特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概念,要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针对城市的开发区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城市开发过程中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能够有效达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城市原有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发展目的。

4.2积极开展试点建设

切实加强海绵城市试点范围的建设,各省市都要积极参与到申报海绵城市中,为实现城市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量试点海绵城市成功案例表明,当海绵城市成功创建以后,能够很大上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也可以在小幅度改变城市的气候环境。对解决城市内涝风险和缺水风险有重要意义。可针对某些局部较大雨洪利用潜力的小区或者区域,先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但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各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然后再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把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步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率。

4.3加强协调联系

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须加强和当地建设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行城市规划时应当充分提高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视程度,始终以有关海绵城市的理论为依据,保证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合理运用,从而顺利的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殷向琴.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探讨[J].四川水泥,2018(05):67.

[2]黄月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81-82.

[3]徐世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建设科技,2018(04):74.

论文作者:李东辉,宁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论文_李东辉,宁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