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整部戏能否以这种方式改编和登台?--“牡丹亭”整部戏_牡丹亭论文

“牡丹亭”的整部戏能否以这种方式改编和登台?--“牡丹亭”整部戏_牡丹亭论文

古典名著能这样改编搬上舞台吗——全本《牡丹亭》舞台剧观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感论文,舞台剧论文,全本论文,搬上论文,舞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如果改编后的舞台剧立意正确,取其精华,趣味纯正,确值得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一笔。

但十分遗憾,日前笔者看到的一出据称是有“改革精神”的昆剧,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演出不仅没有忠实于汤显祖的原作,而且作了多处不合适的删改;其展示的不是中华文化精粹,而是夹杂着许多令人厌恶的糟粕。该剧宣扬了封建迷信、落后腐朽,甚至色情。

剧中有不少宣扬色情,趣味低下的段落。导演将原剧本掩藏在文言文中比较隐晦难懂的色情内容,通过白话和动作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让剧中人石道姑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作为“石女”的新婚之夜的全部过程,令人不堪入耳。又如为死去的杜丽娘寻找复活之药的一段戏,导演让演员把“要救活杜丽娘,就要用壮阳男人的裤裆布煎药”这样的内容,通过语言、道具直截了当地表演出来,令人作呕。

剧中有明显渲染封建迷信气氛的片段和情节。导演刻意安排了汤显祖原作中并没有的渲染封建迷信气氛的场面——大出殡。让全体演员和乐队演奏员身穿丧服,或腰系孝带,不仅在舞台上表演“大出丧”,而且还一起从舞台上走下剧场,又从剧场走到休息厅,再从休息厅走出到广场上,在广场上又哭又闹,还用火焚烧纸人、纸钱……在场的观众为这样大肆渲染封建迷信的出丧场面深感厌恶。不少观众看了这样的场面后,连吐唾沫,表示要吐掉晦气。此外,剧中还有多处运用装神弄鬼的手法,搞得满台妖魔鬼怪,面目狰狞,气氛可怖,观众看了很不舒服。

此剧中还有丑化少数民族形象的场景。舞台上出现番邦(少数民族)角色时,导演从造型到表演,都处理得又脏又丑,把番邦描写得凶神恶煞一般,在舞台上乱蹦乱跳,又是吃生肉,又是调情,又讲下流话。甚至还让扮演番邦的演员利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赞歌”的曲调演唱明代番邦的歌。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还未完全摆脱贫困处境,但戏剧就能这样往他们脸上抹黑吗?

自然主义地表现丑陋的细节,也是该剧的一大“杰作”。该剧中最后一场中,导演毫无必要地用较大篇幅让扮作妓女的演员自然主义地表演清晨倒马桶的情景:当着观众的面刷马桶,当着观众的面往舞台前的小河里倒马桶,甚至在马桶里装上水,在倒马桶时把水泼出来,不少观众对这种丑陋的表演气愤地说:“这种表演太过分了!”

综上所述,该剧导演在处理这出戏的指导思想上是存在问题的。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他并不是真的在介绍中国文化,而是想通过他别出心裁的“导演”,向世界推荐和宣传他自己,在为炫耀自我而“标新立异”,而且不惜以违背汤显祖原作的进步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代价;其二,为了讨好和迎合某些外国人对中国歧视和偏见的心理,故意表现中国人的“落后”和“愚昧”。这在他对汤显祖原作的舍取扬弃上有所反映。汤显祖原作中的一些精华被他删改。如剧中“写真”“玩真”两段原剧非常经典的教化好戏,被导演无情地删除了,而换之以由不善演唱的演奏员演唱评弹,其水平明显低下。而对于普遍认为的糟粕,他却津津乐道,他甚至毫不掩饰地对人宣称,“我把许多被当今戏曲艺术家们抛弃了的‘糟粕’很宝贝地捡回来。”这段自白恰恰反映了他的趣味所在,用心所在。一部经典名著就这样受到了污染。人们不禁要问:古典名著能这样改编搬上舞台吗?这样一台戏能代表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去吗?

标签:;  ;  ;  

“牡丹亭”的整部戏能否以这种方式改编和登台?--“牡丹亭”整部戏_牡丹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